本報訊 (記者 段春華) 在日前廣發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的“2001年中國宏觀經濟與國際經濟形勢高級研討會”上,國家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易綱指出,隨著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資產和銀行業信貸結構的調整,2000年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例已達到最高點,從2001年起,在國家穩定和各項金融政策得當的情況下,完全有條件實現整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例的下降,而且下降速度將很快,可達到每年2個百分點。
易綱指出,今年我國商業銀行出現了一些變化。首先是今年以來積極增加放貸。隨著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正常運轉,1萬億不良資產的剝離,以及中央銀行為核銷呆壞帳給予資產管理公司的再貸款,商業銀行的頭寸和流動性大大增強。追求利潤成了商業銀行放貸的內在沖動,增加貸款可以說是商業銀行內部追求利潤的結果。其次,商業銀行重視信貸結構的調整。1999年年末,消費信貸余額占貸款的比重為1.5%,今年以來消費信貸呈較快發展趨勢。前11月,僅住房抵押貸款就增加了1500億元,再加上汽車、助學貸款、裝修、旅游貸款等,預計年底消費信貸余額將超過4000億元。由于1萬億不良資產的剝離,使得總體的貸款基數減少,因此消費信貸余額占貸款總額的比重有可能超過4%。他進一步表示,十五期間,預計我國消費信貸余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可能接近15%,最保守的估計也要超過10%。
易綱在回答問題時還指出,我國的M2與GDP的比率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有關解釋也很多,如虛擬資本,進入股市等,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還有可能是中國的GDP被低估,但比率過高是否意味著風險,還不能籠統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