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人事地震后誕生的新一期《財經》雜志昨日面世,早上去買雜志的時候,我問報亭的老板,有沒有感覺到這一期《財經》與之前有啥的不同?老板似乎沒有理解我的問題,只是連聲說,昨天剛到,剛開始賣呢,沒啥不同。但是作為《財經》的讀者,從翻開雜志的那一刻,就會明顯感到一種變化。
習慣了每期雜志到手必首先翻看社論,但這期舒立的名字沒有了,而是由總編輯王波明執筆。正如其所言,“當了12年的總編輯,從來沒有寫過社評,現在人去樓空,只好提起沉重的筆!
《理念支撐下的堅持——致讀者》是社論的名字,“泛利大廈19層、300個工位,可以算得國內最具現代氣息的新聞編輯部,此時已經是空空蕩蕩!蓖醪魅缡钦f。雖然還感受不到空空蕩蕩的辦公室,但是翻到雜志的團隊簡介那一頁,或許你會明白這種空空蕩蕩的艱難。
包括上海和廣州的特派記者在內,攏共出現在記者一欄的只有6個名字,而編輯呢?向來實行大編輯制的雜志,則只有2人的名字出現。這一頁顯示的信息還有:總編輯王波明、副總編輯楊浪、趙力、劉浩;編委會王波明、王莉、楊浪、息曙光、章知方……
同在這一頁上,還有署名中宣部新聞局前局長鐘沛璋的來論,《是考驗,也是機遇》,他建議雜志加大世界政治經濟領域的報道,做好國內熱點問題的新聞報道,比如國進民退、權貴壟斷、腐敗問題、農村和農民問題、兩岸問題、環保生態問題等。
或許是應了這位老局長的建議,新雜志這一期的封面即為《奧巴馬棋局》,特別報道為《北大醫院實習生行醫事件》。
新雜志延續了此前的版塊設計,時事報道、特別報道、資本與金融、經濟全局、環境與科技、公司與產業、市場與法治,以及一些評述性的欄目。與此前不同,這一期罕見而又必然的,絕大部分稿件都由特約撰稿人完成。
這期雜志的重點是追蹤此前的熱點內容,包括關于民生銀行H股上市的報道、迪士尼升級滬港之爭,保利躊躇地產新政、人民幣匯率謀變……實在沒有辦法評論這一期的雜志的內容,因為之前的《財經》是由200來人的采編隊伍完成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們更想知道今后的《財經》會是個什么樣子什么風格、還會不會給讀者帶來快意恩仇的稿件和客觀獨到的分析,到現在,沒有人出來告訴我們答案……或許……留給讀者的只有等待。(丁蕊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