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特邀撰稿人 沈立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边@是1955年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說的話,至今讀來也依然可以成為21世紀中國“新上山下鄉潮流”的標志性口號。始于1950年代的第一次上山下鄉本來是號召家在農村的知識青年“回鄉”就業,在1962年正式納入國家計劃之后,發展成城市知識青年“下鄉”就業,安家落戶,由此形成了一個轟轟烈烈持續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的“上山下鄉運動” 。
一、什么是新上山下鄉
我在《中國商界》2009年第1期發表封面文章《易經望遠鏡——從易經看2009年大勢》中提出了2009年的幾個大趨勢,其中之一就是“新上山下鄉”:“周杰倫的新歌《稻香》描繪了一位在危機中失業的中年都市白領,回到鄉村老家,重建新生活的故事,《稻香》其實揭示了2009年之后的又一大趨勢——‘新上山下鄉運動’。農民工受工廠倒閉潮的影響,失業而回鄉;富人因向往鄉間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寧靜的環境與寬敞的空間而奔赴鄉間;城里的白領小資要靜心、療傷、懷舊、發呆與曬太陽,也要去景色怡人的鄉村漫游與小住;國家投巨資建設鐵路與高速公路,其實無論鐵路還是公路,最后條條大路都是為了通向山路與土路。世界運行軌道的大拐彎不僅是在從西方拐向東北方,也要從都市拐向鄉村,從工業文文明拐向生態文明,工業文明是不可持續的,而生態文明才是可持續的;剜l吧!回到鄉村的美好!”
上個世紀的第一次上山下鄉運動是一場由上而下的政治運動,是一種知識青年處于被動狀態的政府行為,而這次21世紀的新上山下鄉則是一場源于市場導向的符合人心與未來大勢的自下而上的生活潮流與經濟潮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于鴻君與郝玉龍博士最近提出為應對當前的就業危機,應該重啟“上山下鄉”運動,建議國家每年拿出1000億元,引導200萬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這兩位“專家”雖然正確地意識到了“上山下鄉”的趨勢與方向,但是對這次“新上山下鄉”的性質判斷有誤,沒有認清這是一場“源于市場導向的符合人心與未來趨勢的自下而上的生活潮流與經濟潮流”,還想沿用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提出了通過政府撥款1000億,平均每年給每個大學生補貼五萬來刺激他們去“上山下鄉”的建議,這種理想化的建議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與實用價值。
這股大勢所趨與人心所向的新上山下鄉潮流正在以新的生活方式與新的產業形態集聚能量與累積量變,經過三到四年的孕育,到2013年就能完成質變,變成盛行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浩蕩主流。
二、新上山下鄉的本質——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變遷
今天,18世紀起源于英國的以珍妮紡紗機與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境地,這把“偉大”的西洋雙刃劍在創造“偉大”奇跡的同時,也給人類的道德倫理、人文文化與自然環境造成了“偉大”的破壞,如今這個一度金碧輝煌、光芒萬丈的工業文明的金字塔在歷史的大變遷中開始了系統性崩潰。工業文明的金字塔主要有三大層級構成——一是金融體系,二是工業產業與化學農業,三是以大城市為標志的工業化生活方式,包括支持這個工業金字塔運行的機械論世界觀、物質主義人生觀與唯利是圖的價值觀。正深陷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美國,是工業文明崩潰的主要標志。
從2008年開始,高居金字塔頂端的金融體系開始逐漸崩潰,引發了從華爾街擴展到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機;金融體系的崩潰迅速帶動了位居金字塔中間的工業實體經濟的崩潰,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瀕臨破產與一系列有毒食品事件的爆發都是傳統工業產業與化學農業崩潰的象征;下一步就是以大都市生活為標志的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崩潰,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深刻而意義重大的意識革命,從2013年開始將誕生一種新型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工業文明金字塔的崩潰并非意味著世界崩潰與世界末日的來臨,我們在這場空前的文明大變遷中將收獲一個“新的地球”與“新的文明”,這個新的文明就是生態文明,而生態文明將逐漸修復這個業已千瘡百孔的老地球,恢復其往日青山綠水的美麗與萬物共生的生機。
構建這個生態文明的金字塔將從生活方式的轉變開始,以鄉村生活為標志的生活方式即將逐漸取代大都市生活為標志的工業化生活方式,隨之產生的新世界觀、新人生觀與新價值觀將構成生態文明金字塔的基礎,在此之上將建立新的可持續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金融體系與生態文化體系。
工業文明金字塔位于大都市,生態文明金字塔位于鄉村,工業文明的金字塔如同一個人造的超大型怪物,而生態文明的金字塔是星羅棋布地散落在地球每個角落的由海量“生態文明村”組成的金字塔網。
整個生態文明金字塔網正在世界各地悄然形成,而在中國,生態文明村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模式,一場規模巨大而影響深遠的“新上山下鄉”活動正在中國城市涌動,國外已經明確了工業文明──后現代文明—─生態文明的變遷軌跡,而中國正在形成工業文明—─上山下鄉—─生態文明的發展模式,通過新上山下鄉,中國將“臨門一腳”實現直接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的新上山下鄉潮流的本質是中國即將由工業文明跨越式地進入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三、鄉村生活與城市鄉村化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正當西方在逐漸遠離工業文明與城市化所帶來的危害,熱情地擁抱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生態文明之時,中國有一大批思想落伍的專家、學者與官員還在熱情地擁抱工業文明與城市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弊端,甚至還在致力于把北京、上海與重慶等特大城市發展成三五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把中小城市大躍進成“特大城市”,閉著眼睛拒不接受西方城市化進程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動輒就以城市化人口與城市化程度的一大堆過時的“數據”來證明中國與西方相比落后多少年,他們不知道這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刻舟求劍”的思維方式,西方已經從工業文明發展到后現代之后,發現了現代化與都市化所存在的巨大弊端,正在轉向“全面鄉村化”——不僅要保持原生態的鄉村風貌,就連大都市都要走向“鄉村化”。中國不應該去“享用”被西方人拋棄的“城市化”尤其是“大都市化”的“廚余垃圾”,而是應該具有與國際同步的前瞻性眼光,直接保護原生態的鄉村風貌,扭轉“城市化”與“大都市化”的錯誤方向,向“大城市小城鎮化”(分散的衛星城鎮集群構成大城市)與城市鄉村化的潮流發展。
都市鄉村化的最新例證是美國白宮草坪改成了一塊菜地,從此第一家庭會在這塊白宮菜地上像農夫一樣耕作,種植有機蔬菜。2009年3月20日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帶領白宮大廚與小學生在白宮南草坪揮鋤動土,正式啟動了把白宮草坪變菜地的計劃,給第一廚房配備一塊菜地,這是自二戰以來白宮首次開辟菜地。倡導在都市花園與綠化區種植健康蔬菜的“品嘗風景”運動的發起人羅杰?杜瓦隆說,白宮菜園的出現將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為美國乃至全球數百萬花園做出表率。在花園、小區綠地、陽臺、房頂、路邊道旁種植有機蔬菜將成為城市鄉村化的一個標志性運動。
只有鄉村生活才是古今中外人類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大都市與CBD只是人生一個短暫的中轉站,美麗鄉村是人類共同的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