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府對此問題亦非常重視。在備受關注的新醫改方案中,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部分的著墨頗多。
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并承擔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政府重點辦好縣級醫院并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要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和激勵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明確收支范圍和標準,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并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這一輪改革的目標是“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
2009年初,更多醫改細節曝光。在1月9日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長陳竺把“大力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視為2009年五項重點工作之一。
自2009年開始3年內,中央重點支持約2000所縣醫院建設,使每個縣至少有一所縣醫院基本達到標準化水平。2009年,中央規劃支持的2.9萬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將完成,并且繼續支持5000所中心衛生院的改擴建;同時,每個村實現擁有一個標準化的衛生室。
陳竺表示,鄉鎮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和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正因為鄉鎮衛生院具有公共產品的職能,因此必須要政府加大投入。從體制上看,農村地區的醫療光靠衛生院自己解決是不現實的,農村的醫療資源和收入不足以支持這么大的投入。這需要公共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投入,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中央財政拿錢來建衛生院肯定比直接給農民錢效率更高。簡單算一筆賬,一個村級衛生室需要5萬元,100億元可以建20萬個。一個鄉鎮衛生院需要50萬元,100億元可以建2萬個。這基本能夠解決9億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王曙光說。
而“蓋房子”只是第一步,基礎設施、設備、人員培訓等費用一樣都不能少,鄉鎮衛生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中央財政的長期投入。
王曙光認為,將來醫療資源分配的重點應該在鄉鎮一級,因為鄉鎮是與廣大農民接觸最多的單元,現在農村醫療最突出的問題也是在鄉鎮。目前,村一級衛生室的能力有限,而縣醫院大部分商業化,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只有擔負著多元職能的鄉鎮衛生院,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因此,將來中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重心應該下沉,關鍵就是鄉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