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本刊記者 高怡心
2008年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全文公布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此《意見》明確了以“傾向基層”、“全民覆蓋”、“城鄉均等”、“減輕負擔”等關鍵詞為亮點的惠民精神,彰顯了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人人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的根本宗旨。
而在此之前,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從2006年開始,便針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實施三個“三位一體”政策,通過統籌城鄉衛生資源,調整區、鎮、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使基層衛生整體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并由此形成了城鄉衛生一體化管理的“坊子模式”。
前不久,在鳶都濰坊,記者就該市坊子區全面推行城鄉衛生一體化等問題,對中共山東省濰坊市區委書記丁志偉進行了專訪。
解析“二元差”
采訪之前,記者已經通過不同渠道,了解了在國內衛生行政管理系統引發廣泛關注的“坊子模式”的大致內涵:創新管理理念,堅持政府主導,公益優先;對衛生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堅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則,實行城鄉衛生一體化、集團化管理和連鎖式運作,有效解決了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和擁戴。
因此,見到中共濰坊市坊子區委丁志偉書記后,記者首先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坊子區這些具有明顯的創新意義的改革措施,是如何發軔的。
對此,丁志偉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在群眾反映的千頭萬緒的各種問題中,較為強烈的就是廣大農村存在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
“由于我國社會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特征,包括醫療資源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的享有與分配存在著嚴重不平衡,加上農村基層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失衡與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廣大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嚴重。雖然近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但‘新農合’的特性是‘低水平、廣覆蓋’,從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看,還是存在著城鄉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的‘二元差’等嚴峻問題。”
丁志偉告訴記者,本世紀初以來,不僅僅是坊子區,全國其他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也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承擔農村重要醫療職能的鎮街衛生院發展緩慢、醫療水平低下,甚至生存都存在危機;二是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比較普遍;三是城鄉衛生資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
上述幾種情況,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了群眾生活,影響了衛生工作的正常推進,影響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使得群眾、衛生系統干部職工和政府對于醫療服務和保障的整體效果均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