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的是,鄒后來的命運應了一句俗語:“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月22日,受外圍市場沖擊,香港恒生指數暴跌兩千多點。與此同時,被視為香港投資者對國內上市企業信心“晴雨表”的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遭到拋售,導致該指數當天就下跌了12%,并從此一蹶不振。
突如其來的股市震蕩令鄒的計劃嚴重受挫。面對不利開局,鄒一度希望以減少集資規模為代價,挽回投資者信心。最后正式公布的招股計劃,凈集資額僅9億港元,比原先預期的二十余億港元縮水過半。
但失去信心的投資者們并沒有買賬,如其他排期等待的15家內地房企一樣,認購不足的昌盛最終慘遭滑鐵盧。
一賭入局
12月18日,正好是高盛對鄒錫昌還債寬限一年的到期日。鄒錫昌無奈地說:“沒辦法,只能協商繼續延期。”
使鄒錫昌陷入如今危局的導火索,是上市憧憬下的高價買地。
2007年9月,為滿足赴港上市的土地儲備要求,向來信奉李嘉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理念的鄒錫昌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廣東省中山市購買一塊面積近80萬平方米的土地。而且通過的是招拍掛形式。
中山地處廣東一隅,按照鄒錫昌一貫的風格,這并不是他中意的投資城市。17年來,當其它開發商以火箭般的速度拿地時,鄒卻以蝸牛般的速度在全國擴張。到目前為止,鄒觸角所及,也不過四個城市;在建和已建項目加起來甚至都不超過10個。“我們拿地多是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取得,所以成本都很低。”鄒的助理兼投資總監嚴俊告訴記者,鄒一向以穩重著稱,一直以來堅持做商業地產和高檔住宅,幾乎是“做一個賺一個”。
但是這一次,鄒錫昌卻一反常態。“現在想來,的確很后悔。我一生穩健,沒想到最后也將風險全部拋之腦后。”鄒吐了一個長長的煙圈,在轉椅上陷得深了些。
其實早在2006年底,鄒錫昌對中山地塊已成竹在胸,預計2.46億元即可拿下。誰知于次年9月舉行的拍賣會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另一位地產巨頭也看上了這個地塊。
入場前15分鐘,鄒才得知這個消息,他托人給對方打了個電話,讓其放手,對方要求各占50%,鄒說“那不可能”。“那就拍賣會上見吧。”對方啪地掛斷了電話。
這場拍賣會上演了中國土地拍賣史上最具戲劇性的一幕:整場拍賣會只有兩個拍賣者,雙方輪番舉牌,歷經一個多小時,前后共計舉牌308次。
鄒最終勝出,不過此時的地價已經比他計劃的翻了三番,達到了7.9億元。這塊地占到了集團所有項目總建筑面積的48%,幾乎是鄒所有土地儲備的一半。
此時,鄒手頭現金已不寬裕。為了付清中山地款,2007年11月20日,鄒向香港蘇格蘭銀行貸款6.48億港元,利息按每年13%計。
鄒的所有籌碼都押在了上市上:銀行的貸款、與高盛的對賭協議,以及中山、武漢、太原等地的土地開發……但是現在,上市未成,鄒必須為賭局中的高額籌碼埋單。“整個中山都知道我成了地王。”鄒錫昌說。繳納了各項稅費,平整好土地,這塊地已花去了鄒十個多億,“可是現在3億轉手,都沒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