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方觀點:直接減稅比全民派紅更好
□ 胡瀟瀅
今年年初,當金融危機還未曾漂洋過海影響到中國的時候,上海市一位政協委員,上海汽車集團副總經濟師刑普,提出了一份給全國人民每人發一千元的建議,以分享財政收入高增長的提案,消息一出,曾引起多方爭論。
今年下半年隨著雷曼倒閉的轟響,華爾街發生“金融地震”,危機漸漸從金融業過渡到實體經濟。全球都不可避免地隨著美國的感冒,打起了噴嚏。
近日,專家學者界再次有人提出了人均發一千元以拉動內需的建議,雖然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發錢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但是畢竟將全民分紅的概念再次擺上了桌面。
12月15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歐元之父”之稱的羅伯特·蒙代爾在中國河南參加會議時建議,對中國的每一個公民發放1000元人民幣購物券,從而刺激經濟。
“歐元之父”,其經濟學識自然是不容置疑,冷靜而理智地分析蒙代爾的說法后,筆者認為也不是一種刺激消費的好手段。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徐華副教授也認為,該方案對中國經濟的刺激在短期內是有效率的。按照中國目前的邊際消費傾向40%來說,能夠產生的消費大概在5000億左右,忽然增加5000多億的消費支出,肯定能夠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但是需要引起我們思考的是,這個方案有沒有可持續性呢?
尤其當有些人提出每年都給全民發放“紅包”的時候,這筆巨大的財政支出從哪里來?
“一般來說,政府籌集這筆資金的方式無非是兩點,一個是財政稅收,一個是發行國債。”徐教授談到,如果用發行國債的方式籌集資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很可能會產生擠出效應,從而提高市場利率。今年以來,央行持續的降息就是為了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因國債引起的市場利率提高與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背道而馳。
并且,考慮到如果用發行國債的方式籌集這1.3萬億的話,就相當于把計劃用于投資的錢用到了消費上。那么是否合適呢?
拉動內需來說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消費占GDP的60%,而我國的消費僅占到GDP的38%左右。而中國的消費之所以占到GDP比重過低的原因來自多方面的,包括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過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也涉及到貧富分化等問題,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產業水平太低。因此,我們目前更根本的問題是引導投資向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如果將用于投資領域的資金移向消費領域,那么雖然從短期來說會起到一個刺激經濟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說對于投資積累不是很好。
那么,如果這1.3萬億資金來源于稅收財政的話,采取直接的減稅措施也許效果更好一些。對于那些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無稅可減,可以采取人均發1000元的方式。“這種方式實際是一種臨時性的轉移支付,中國沒有做這個長期大面積的轉移支付和其本身的財力能力有一定的關系。”徐教授講到,“如果要想在長期取得效果,不如在全民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