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大事記:
●張瑞敏、柳傳志、王石、李經緯等創業
●中國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中國第一只股票小飛樂在上海發行
1984:中國現代企業元年
在1984年誕生的這些公司,今后將相繼散發出它們的光芒,不過在那時,它們還非常幼小,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84年是一個充滿暗示和懸念的年份。全民經商熱開始席卷全國,人們之間的問候語從“你吃了嗎”變成“你下海了嗎”,在北方甚至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年最受歡迎的職業排序前三名依次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而最后的三個選項則分別是科學家、醫生、教師。
也正是在這一年,隨著改革從農村向城市推進,人們不無驚異地發現,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們紛紛上路了,日后很多名揚一時的公司均誕生在這一年。后來,人們將其稱為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
也許從一開始,他們就注定要走上一條崎嶇坎坷的命運之路,但幸運的是他們都活了下來。在山東青島,35歲的張瑞敏被上級派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器廠當廠長,他回憶說,“歡迎我的是53張請調報告,上班8點鐘來,9點鐘就走人,10點鐘時隨便在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到廠里就只有一條爛泥路,下雨必須要用繩子把鞋綁起來,不然就被爛泥拖走了!睘榱思訌姽芾,他上任后的第一條規章制度就是“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還有一次他當眾砸毀了76臺不合格的冰箱。10多年后,他創辦的海爾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企業,并以其良好的企業形象和服務意識贏得了用戶的歡迎,成功地打入了國際市場。
在北京中關村,每天在中國最權威的計算機研究專業機構工作卻無所事事的技術工程師柳傳志終于耐不住寂寞創辦了一家公司,地點設在單位原來的傳達室一間只有2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他信誓旦旦地對領導說:“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創業之初,他像個沒頭蒼蠅一樣騎著自行車在北京街頭瞎轉。他先是在單位大門旁邊擺攤兜售電子表和旱冰鞋,然后又批發過運動褲衩和電冰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創辦的這家小公司日后成為IT業知名度最高的民族品牌,20 年后竟收購了電腦巨人IBM公司的PC業務,與世界行業巨頭展開面對面的競爭。
在火熱的深圳,一位整天忙著倒賣玉米的年輕人王石創辦了一家商貿公司,他發財的秘訣在于利用特區的政策優勢賺取“倒爺”手中的外匯兌換差價。隨著內地對特區進口商品的需求迅猛擴大,他很快淘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一路風雨走來,帶領自己的團隊大舉進軍地產,終于造就中國最成功的地產企業之一。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1985年的中國經濟再趨過熱。企業的不斷創建與消費需求的增多,使得生產資料的短缺現象越來越嚴重。國家取消對企業計劃外自銷產品價格的限制,“價格雙軌制”正式形成。與此同時,在當時的全國各地,設備引進熱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商界大事記:
●海南汽車倒賣事件
●晉江假藥案件
●沈陽三家國企首次接到《破產警戒通告》
1985:海南汽車倒賣案震驚全國
1984年1月,鄧小平南巡之后,中央即決定開放沿海14城市,比鄰香港和深圳的海南理所當然地成為開放的重點區域。當時的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公署主任雷宇算過一個細賬,“海南島要發展,必須要有原始積累,靠中央靠外援都不行,只能自己‘草船借箭’。”
雷宇的“借箭計”,便是把中央給的特殊政策轉化成真金白銀。早在1983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曾經批轉過一個文件,《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區可以根據需要,批準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用于生產建設;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匯,進口若干海南市場短缺的消費品(包括國家控制進出口的商品)!辈贿^,這個《紀要》又明文規定“上列進出口物資和商品只限于海南行政區內使用和銷售,不得向行政區外轉銷!崩子畹摹敖杓嫛眲t把后面的這段文字給輕描淡寫地“忽略”了。事實上,在當時的深圳,靠進口國家控制商品來賺錢的公司比比皆是。
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積累,雷宇和他的部屬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汽車,跟進口一些小家電、辦公設備等相比,它無疑是利潤最豐厚、也是內陸市場最歡迎的一個重量級商品。當時雷宇的算盤是,“進口1.3萬輛轉賣到內地,賺兩個億就行了”。
那是一個酷熱難當的夏天,汽車像潮水般涌進海南島,全部停在海口市內外,密密層層,一望無際,在陽光下五彩繽紛,閃閃發亮,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場景。海南島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汽車。隨便到哪間茶樓、飯館、商店、機關、工廠、學校、直至幼兒園、托兒所,聽得人頭昏腦脹的一個詞匯,就是“汽車”。工商局積極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辦理“罰款放行”手續,只消罰款四五千元,蓋上一枚公章,這輛汽車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裝船出島了。在這中間,貪污、行賄、受賄、套匯,所有作奸犯科的活動均在陽光下公然進行。事后清查,在短短半年里,海南一共簽了8.9萬輛汽車進口的放行批文,對外訂貨7萬多輛,已經開出信用證5萬多輛。進口用匯總額,高達3億美元。
9月,海南大量進口汽車引起中央關注,國務院派人前來調查,海南行政區政府的上報材料與實際情況大有出入:“第一,海南進口的所有汽車,都是在島內銷售的(所有汽車發票上都蓋著‘只限島內使用’和‘不許出島’的字樣,這是事實)。第二,目前已經到貨的車,不足1.5萬輛(這也是事實,但上報材料沒有提及已經發貨,正朝著海南破浪而來的那幾萬輛汽車)。第三,海南對進口物資的管理,十分嚴格,一律不準出島,違者要受處分!本驮谛姓䥇^政府上報這份材料的同時,成千上萬的日本汽車,正在海口市的港口源源不斷地卸下。從9月25日至10月10日,海南至少又批準了8900多輛汽車進口。
11月25日,雷宇在一份致國務院特區辦的電報中仍稱,“到目前為止,海南島進口的汽車全部都是在島內銷售的! 而國務院特區辦已經不再相信海南的報告了。12月,雷宇被召到廣州,省政府明確命令他停止汽車進口。至此,狂潮才戛然消歇。一直過了很多年,人們仍然可以在大江南北的道路上看到一些掛著“粵字”牌照的高檔走私車,它們都是當年海南案的遺物。
1986年前后,鄉鎮企業的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河北、山東等很多地方出現了“經濟聯合體”,國營企業把自己的一些業務以承包或聯營的方式轉包給鄉鎮企業,以此形成聯盟格局。
商界大事記:
●魯冠球、史來賀成為改革典型
●溫州模式出現,抬會被查封
●聯營成為最知名的經營方式
1986:魯冠球樹“共同富!钡湫
早在幾年前,善于經營的魯冠球就是浙江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廠長,他很早就讓自己的工廠走上了專業化的道路,專心于汽車萬向節的制造,在1984年他還花8000元向浙江大學“買”進了一位大學生,在當時,大學生進鄉鎮企業工作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986年4月,《人民日報》刊登長篇報道《鄉土奇葩——記農民企業家魯冠球》,魯冠球因此成為鄉鎮企業的帶頭人和“共同富裕”的典型。在這篇報道中,記者除了對魯冠球的經營能力大加褒揚之外,更津津樂道的是,魯冠球是一個無私的共產黨員,是共同致富的帶頭人。記者借用魯冠球的嘴巴說,“這把火(指通過創辦企業擺脫貧困)要燒到圍墻外去,讓全鄉人民逐步富裕起來!庇浾哌列舉了很多事例,如魯冠球把自己應得的25萬元承包收入全部“捐”給了企業——事實上這后來成為萬向集團產權改革的最大伏筆,當時,魯冠球在接受法新社記者的采訪時說:“如果我的收入與工人的收入懸殊太大,就會出現緊張關系,而我希望工人努力工作,如果他們看到我比他們拿的多得多,他們就會失去自己是工廠主人翁的感情,而這對于事業是不利的。”他還參與建設了鄉里的中學教學大樓、農貿市場和飼料加工廠,他把鄉里尚未安排的108名復員軍人都招進廠里,全鄉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他的廠里工作。因為魯冠球廠子的發達,鄉里還修起了四條貫穿全鄉的大馬路,有一半的家庭住上了“小洋樓”。
很顯然,這樣的描述是極其蠱惑人心的,它傳達出的信息和展示的景象是,政府鼓勵有能力的人創辦企業,同時希望他們除了自己富裕之外,還應當承擔起讓周圍的人都富裕起來的責任與義務。
兩年后,魯冠球以1500萬元向杭州蕭山寧圍鎮政府買斷萬向節廠一半股權給參與創業的人,萬向成為當時還頗受爭議的“民營企業”。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與創新意識,魯冠球提出“利益共同體”概念,他認為,中國目前存在的自主創新不足,主要是文化原因。只有大家成為利益共同體,才能激發員工的自主創新能力,公司也會獲得壯大與收益。因此,魯冠球把萬向節的資產切一半給政府,留一半給參與創業的人。
魯冠球的經驗開始在浙江得到推廣。1993年,在浙江的鄉鎮企業中,開始推行以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改革以產權清晰、政企分開、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搞活企業、發展經濟為目的。
到1995年3月,浙江全省已有2.5萬鄉鎮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占鄉鎮企業總量的32%,其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的鄉鎮企業有7500家,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近500家,組建省、市及企業集團300多家。到上世紀90年代末,這場規模巨大的產權量化運動在曲折反復中宣告完成。
浙江鄉鎮企業的崛起以及其后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形成的民企大發展,形成了中國經濟風景線中獨特的浙商群體,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風云變幻中始終獨領風騷,成為中國第一商人群體。2000年6月10日,魯冠球當選為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成為第一位當選為全國性行業協會會長的企業家。追求自主經營、穩健發展的魯冠球,被喻為企業界的“常青樹”。而橫店集團徐文榮、廣廈控股樓忠福、雅戈爾李如成等“第一代”浙商,至今仍活躍在浙江乃至全國、全球的經濟舞臺。
在中國,1987年開始出現了“企業家”這個名詞,宗慶后、任正非成為代表?鐕疽残岢隽酥袊袌龅膹V闊前景,達能、聯合利華、雀巢、摩托羅拉、肯德基等紛紛進入中國。也是在這一年,國家開始征收個人收入調節稅。
商界大事記:
●宗慶后、任正非創業
●柳傳志推出聯想微機
●馬勝利被稱為“企業承包第一人”
●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開業
1987:“企業承包第一人”馬勝利
在企業史上,馬勝利被稱為“企業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個嘗試承包制的廠長,卻是最早因承包受到舉國矚目的人。
1984年,鄧小平在考察了深圳、珠海兩個特區后,指出“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當年3月28日,石家莊造紙廠門前突然出現一份《向領導班子表決心》的“大字報”:“我請求承包造紙廠! ”“承包后,實現利潤翻番,工人工資翻番,達不到目標,甘愿受法律制裁!薄拔业霓k法是‘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對外搞活經濟,對內從嚴治廠,關心群眾生活”??
“大字報”的作者是該廠47歲的業務科長馬勝利。大字報貼出后,有人說他要“搶班奪權”,有人說他“野心大暴露”,這些人,都是廠里的領導;也有的人拍手稱快,這些人,都是廠里的工人。
當時石家莊造紙廠的境況是:當年國家下達的年產利潤計劃17萬元,雖然石家莊造紙廠是一個擁有800多人的大廠,當時的廠領導卻不敢接下來,討價還價說還得虧損10萬。馬勝利說:“要是我,把17萬掉個個,實現利潤70萬。”最后,市領導拍板鼓勵馬勝利承包。
造紙廠生產的是家庭用的衛生紙,馬勝利根據市場需求,把原來的一種“大卷子”規格變成了6種不同的規格,顏色也由一種變成3種,還研制出“帶香味兒的香水紙巾”。結果,承包第一年就為廠里盈利140萬元,承包4年,利潤增長21.94倍。
1985年7月26日,全國的報紙都刊登了新華社的長篇通訊,題目是《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廠長馬勝利》。馬勝利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聞人物。馬勝利的聲音響在各種場合的座談會或講座上。
1986年,馬勝利在廠門口豎起個1.5米高的大牌子,上面寫著“廠長馬勝利”。這在那時的國營企業中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987年,馬勝利開始“放眼全國”,決定承包20個省的100家造紙企業,這是一項帶有“中國”名頭的工程,全稱叫 “中國馬勝利造紙集團”,他一人擔任100家分廠的法人代表。沒有人懷疑他的夢想,畢竟這是一位頭上頂著眾多榮譽光環的人物。
一次次地演講,一個個地承包,一場場地簽約,馬勝利似乎成了一根神奇的救命稻草。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馬氏神話的破滅竟比前人的衰落還要速度!爸袊R勝利造紙集團”成立的日子是1988年1月19日。僅4個月后,浙江媒體報道他承包浙江浦江造紙廠“失利”; 7月,貴州報道“馬勝利承包后的貴陽造紙廠處境困難”; 8月,煙臺蓬萊造紙廠因虧損與馬勝利終止合同; 9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由馬勝利失利想到的》,首次將“馬勝利失利”與“步鑫生沉浮”相提并論;年底,馬勝利宣布停止吸收新企業,今后不再跨省經營。此時,已有16家造紙廠先后退出了集團。
1988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再趨緊繃,此前三年多的高速增長讓中國列車再次駛入經濟周期的敏感地帶。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私營經濟”的提法第一次出現,但受“物價闖關”失利的影響,這一年的中國企業乏善可陳。
商業大事記
●王波明、高西慶籌建中國股票交易所
●寶潔來到中國
●管金生創辦萬國證券,“楊百萬”賺第一桶金
●北京市第一批私營企業注冊
1988:管金生與“楊百萬”
1980年代后期,鄧小平視察上海,并表示了把上海外灘建成東方華爾街這一構思。管金生熱血沸騰。他一夜不眠,奮筆疾書,下筆萬言,痛陳創建中國證券市場之重要,并請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議被接納,并被批準“試點”。
1988年年中,上海先后組建了三家證券公司,分別是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后來轉給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的申銀、交通銀行的海通和股份制的萬國。前兩者受體制內管束較多,而股份制的萬國則天然地顯出它的優勢,其總經理名叫管金生,他后來有“證券教父”的名號。
萬國創辦,管金生第一眼瞄上的是國庫券。中國從1981年開始發行國債,按國際慣例稱為國庫券,在相當一段時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所以很不受歡迎,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所有黨員和公務員必須購買,有的索性在工資中強行攤派發放。到后來,很自然地出現了國庫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六折的低價收購國庫券。由于各地的收購價格不同,便形成了一個有利可圖的“黑市”。這些行為雖屬違法,但卻日漸蔓延,已成無法遏制之勢。
到1988年3月,財政部被迫作出《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試點實施方案》,允許國庫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漢等七城市率先試點開放,6月又開放了54個城市。管金生是第一個從國庫券流通中嗅出商機的機構券商。當時,全國銀行并無聯網,所以各地的國庫券價格相差很大,萬國只有十多個人,管金生率眾傾巢而出,跑遍了全國250個大中小城市和偏遠鄉村,到處收購國庫券。有一次,他親自到福州去采購,一出手就吃進200萬元的國庫券,這些從無數散戶手中收來的券額都是5元、10元的,足足塞滿了幾個大麻袋,他租了一輛汽車直送上海,裝不下的兩個大旅行袋,他一手拎一個坐飛機回去。在機場安檢入口,他好說歹說硬是沒有讓安檢人員打開旅行袋檢查,到上海的時候,袋子的底部已經撐破了,他連拉帶抱地總算出了機場。
到1989年,萬國的營業額做到了三億元,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其中絕大部分的業務來自國庫券的倒賣套利。如果說,雙碩士出身的管金生是一個商業高手的話,那么,上海城里一個姓楊的倉庫管理員則算得上是“天才”了。
1988年2月,楊懷定從一家國有大廠辭職。他訂閱了幾十份報紙,天天看報,想從公開信息中逮到能月進63元(當時在工廠上班的工資)的機會。4月的一天,《新聞報》上一則消息引起老楊的關注,“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于是,他就在4月21日開市的一早趕到西康路101號,別人不敢買,他買,他用此前做“星期六工程師”攢下的一萬元錢全部買了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么不買?”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紛紛買入時,價格一下就漲到112元,楊懷定就拋掉了。就這么半天時間,他一下就賺了800元,一年的工資也出來了。
楊百萬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于是,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到這一年年底,他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100萬,“楊百萬”的大名也由此而來。
1989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經濟疲軟的年份。通貨膨脹、官員腐敗、民工熱潮等諸多難題都在這一年加速發酵。因為前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政局的持續惡化,讓國內一些人開始擔心:如野草般瘋長的私營經濟也會讓社會主義中國“變色”。此種擔憂最終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倒春寒”現象。
商業大事記
●年廣久被捕入獄
●黃宏生、史玉柱、李東生創業
●李書福、王廷江、蔣錫培捐出自己的產業
●國營企業遭受經濟界頭號難題——“三角債”
●中國銀行成為第一個出現在《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
1989:史玉柱的“第一桶金”
1989年7月,史玉柱來到深圳之后,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深圳大學,“混進”學生宿舍棲身,他又偷偷“混進”機房,借用學校的電腦編寫程序。但史玉柱畢竟已經不再是深圳大學的學生,不久,他就被機房的管理員發現。于是,他不得不通過熟人找到配置有計算機的學校辦公室,別人下班了他“上班”。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開發了M-6401桌面文字系統。史玉柱把他的軟件拿去壓縮成一種卡,可以裝進電腦主機里!皾h卡”這個名字因此而來。
有了產品,想要把它賣出去,史玉柱還需要有個公司。他聯合另外三個伙伴錢宇、姜巨滿、蔡瑋,用他帶來的4000元錢,承包了深圳大學科技工貿公司電腦服務部。
這個時候,史玉柱開始顯現出他的膽量。由于公司需要有電腦才能工作,而史玉柱已經沒有錢再去買電腦,他想出一個辦法,用9500元的價格向電腦公司購買一臺售價為8500元的電腦,條件是延期付款,在半個月后支付這9500元。這相當于以1000元的租金來租用電腦半個月。拿到電腦后,史玉柱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打廣告。他仍舊使用了買電腦的辦法:延期付款。最后,由IDG投資,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IT界享有盛譽的《計算機世界》報同意了他的要求,刊登了一則半版廣告,廣告費可以在半個月之后支付。史玉柱賭的是他可以在15天內賣出軟件。
由于時間緊迫,日后以營銷著稱的史玉柱設計的第一個廣告非常簡單,在1989年8月2日的《計算機世界》上,半個版面的廣告位只印著一行大字:“M-6401,歷史性的突破。”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如果在15天里沒有訂單的話,史玉柱恐怕就只能去電腦公司打工,來還清他欠的錢了。當然,這個結果并沒有出現。在第13天,史玉柱終于收到兩張訂單,近兩萬元的貨款。這兩萬元可以算得上是史玉柱的“第一桶金”。
之后,史玉柱把所有的收入再次投入廣告。如同滾雪球一般,M-6401給史玉柱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收入,4個月后,他們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100萬人民幣。
1990年1月,史玉柱決定開發升級版本M-6402。他們包下深圳大學的兩間學生公寓,準備了20箱方便面,把自己“關”了整整150天。這5個月“集中營式的生活”的成果,是功能更強的M-6402漢卡。但對于史玉柱來說,M-6402的代價卻不僅是150天的封閉研發。當他完成M-6402,回到他在深圳安寶大廈的臨時住所時,發現家里已是空無一人,他的妻子離開了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對史玉柱有什么樣的影響,但是很快,史玉柱就注冊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字叫做“巨人”。史玉柱這樣解釋公司的名字:“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1990年的中國,是從一片打擊假冒偽劣的討伐聲中開始的,經過大半年的治理和整頓,經濟從過熱迅速轉入平穩,之后則重新啟動開放與發展的主題。9月,北京亞運會成功舉辦,給沉悶了兩年多的企業界帶來了商機。同時,國務院浦東開發政策的確立,讓上海再度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龍頭。
商業大事記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麥當勞等外國品牌來到中國
●長虹成為全國最大彩電制造企業
●國家整頓市場,打擊假冒偽劣商品
1990:外國品牌搶灘中國
這一年,幾乎所有向往時尚生活的中國消費者都知道,深圳有一條“中英街”,在那里可以買到最便宜的洋貨。
1990年10月8日上午,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正式開業。雖然早在1975年麥當勞就在香港開設了分店,但遲至1990年10月8日上午,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才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這家餐廳擁有500個座位,是麥當勞(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共投資4000萬港元。麥當勞由此揭開了搶占內地快餐市場的大幕。
而此時比它早進來3年的肯德基早已賺得缽滿盆滿了。《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羨慕地說,“每天一到吃午飯的時候,北京3家肯德基炸雞店就門庭若市,排隊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兩塊炸雞、一點土豆泥、一點卷心菜沙拉和一塊面包就要8.5元。天安門附近的分店更創下肯德基單店最高銷售紀錄,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盈利最好的連鎖店”。
那些早早來到中國的外國品牌都嘗到了甜頭。最早來到中國的法國服裝品牌皮爾?卡丹開在北京的一家專賣店每天就有2.3萬元的銷售額,一件不起眼的服裝標價就高達1500元。9月,皮爾?卡丹本人又來了一次北京,他被特許在以前的皇宮紫禁城里舉辦了一場熱鬧的時裝秀,在過去的幾百年里,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這位很有商業頭腦的時裝大師還同時代理了迪奧、瓦倫蒂諾等意大利品牌在中國的銷售權。香港《文匯報》撰文《洋貨狂襲中國》,它從吃穿住用等方面分析洋貨對國貨以及消費者觀念的沖擊,作者驚呼:“任憑洋貨長驅直入,充斥市場,其嚴重后果令人不寒而栗!痹谶@樣的言論背后,似乎已經看到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有一次國貨振興的運動。
這一年,幾乎所有向往時尚生活的中國消費者都知道在深圳有一條“中英街”,那里可以買到最便宜的洋貨。這是一條長約250米,寬不足4米的小街,位于深圳與香港交界的沙頭角,從1979年開始,這里就成為一條特許的免稅街,內地的游客參加指定旅游公司組成的旅游團,辦理完“特許證”就可以進入購物。每天,在入關處排隊的游客宛如長龍,人們領到“特許證”后就立刻擠進小街,先是站在標有“中英地界?光緒二十四年”字樣的石質界碑前拍照留影,好奇地眺望一眼近在咫尺卻無比神秘的香港島,然后就沖進300多家小店鋪里瘋狂搶購各種時髦的小商品。一位叫劉福來的店主后來回憶說:“那時候從早上開門一直到落閘,生意都很好,大陸的觀光客對這邊的東西不論什么都感興趣,錄像機、照相機、金首飾、衣服,甚至連力士香皂都搶著買,基本上不說價!币恢钡1997年香港回歸前后,“去中英街購物”依舊是無數內地消費者最向往的購物行動之一,這里每天有超過1萬人次的游客,節假日和高峰期游客數量超過10萬人次,一年游人量達1500萬以上,成為全國知名度極高,也最奇特的購物觀光地。
這一年,皇甫平社論引發了改革開放姓“資”姓“社”的大討論。在經濟領域,國有企業的表現令人失望,而鄉鎮企業則表現突出,全國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