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中國政法大學對卷入“抄襲門”的兩位教授金仁淑和楊帆作出了停職反省、聽候處理的決定。此事一經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早在年初楊帆就曾因跟女學生發生肢體沖突而卷入“楊帆門”,再加上之后的“博導虐博”、“教授罵人”、“范跑跑挨批”等一系列與師德有關的負面事件。人們不禁要問:師德究竟怎么了?
師德問題引發九成公眾關注
頻頻見諸媒體和網絡的各種師德爭議對公眾影響有多深?近日本報與騰訊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一項在線調查(共7327人參加),也許能揭示一些答案。
調查顯示,有41.3%的人表示今年經常關注有關“師德”的新聞報道或相關討論,表示偶爾關注的占48.1%。兩項相加,師德問題在今年引發了近九成公眾的關注。
引人關注的師德事件都有哪些?調查中,“范美忠地震時不管學生先跑”以31.1%的獲選率,成為今年最受公眾關注的師德事件。在汶川地震中,“英雄教師譚千秋舍命護學生”和“最牛校長葉志平保全全校師生”分別以19.3%和14.2%的獲選率分列二、三位。此外,“楊經貴眼看學生課堂打架不管不問”、“楊帆教授和逃課女生發生肢體沖突”、“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虐博事件”和“北師大教授季廣茂粗口罵人”也獲得較多投票。
爆粗口罵人、與人發生小的肢體沖突等,這些生活中的尋常小事,為何一與教師沾邊,就能上升為公共事件?這其實源于大多數公眾對教師這一職業抱有較高的道德期待。調查中,有61.9%的人認為“教師道德水準一定要高于普通公眾”,而認為教師也是人,不必用“崇高”來要求的只占31.6%。
“一個知識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有缺陷的人無法用知識來彌補,教師師德的缺失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勝過知識缺陷的影響。”山東省淄博市一位農村教師在投票后這樣留言。
師德爭議井噴的背后
“近30年來,公眾對學校德育一直不滿意,究其因,上世紀80年代認為是德育目標過高;90年代則認為是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到了新世紀,大家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教師身上,認為是教師職業道德出了問題!比A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杜時忠說。
對師德的不滿,現已成為人們普遍的一種情緒。本次調查顯示,30.9%的公眾認為目前師德狀況“較差”或“很差”,還有42.4%的公眾認為目前師德狀況僅停留在“一般”水平,而認為“較好”或“很好”的只占24.2%。
有專家指出,人們普遍對師德現狀不滿,以及近年來與師德有關的爭議事件越來越多,到今年達到一個“井噴”式的高潮,與當前社會背景和整個教育環境有密切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督學、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表示,過去30年,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但在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社會發展戰略中,經濟領域的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對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即把經濟領域的績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應用于教育管理之中,加劇了教育領域以升學為第一要務的極端功利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