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下午,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舉行新聞發布會,特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介紹國資委成立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情況,以下為李榮融答記者問。
光明日報記者:
請問李主任,央企高管薪酬規范問題一直很引人注目,社會各界對此有很多不同看法,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國資委下一步在這個問題上會不會有一些進一步的規范措施?謝謝!
李榮融:
我首先講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金融、保險不歸我管。由于建立了國資委,這批中央企業的薪酬才得到了規范。國資委建立之前,企業自定薪酬,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國資委成立之前的2002年,中石化的主要負責人收入一年9萬,三九集團趙新先的年收入115萬。建立了國資委以后,開始把所監管的央企負責人的薪酬納入規范的軌道,主要是把薪酬與他承擔的責任掛鉤。我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找不到我這樣一位好老板。因為老板最重要的是,伙計給你掙得錢多,你應該也給他多點,伙計完不成任務,就請他走人。
我今天把這個數字公布給你們,你們來評價。我們每年增加的利潤是1500億。中央企業負責人,包括正職副職,加在一起,這些人大概1500多人,1500多人總薪酬每年增長4500萬左右。2004年到2006年是我們第一個任期考核,我把這幾年的數字報給你們:2004年中央企業負責人全部薪酬加在一起是4.38億元。當年的利潤是4879.7億元,2004年這些企業負責人平均年薪是35萬,35萬中有15萬是基薪,還有20萬是跟他的業績掛鉤的獎金。這20萬的績效工資只付給他60%,40%要到他任期完成以后才能給他;2005年我們全部負責人的薪酬總額是5.32億元,當年實現的利潤是6377億元,當年平均的年薪是43萬;2006年支付給全部負責人的薪酬總額是5.77億元,當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是7685億元,企業負責人的平均薪酬是47.8萬元。2004年到2006年薪酬總額平均年增長14.84%,利潤的年均增長是36.7%,他們年薪的年平均增長是14.9%。這三年中,我們中央企業職工的年均收入增長是15.3%。也就是說,我們平均每年多支出4600萬元薪酬,換來了每年增加利潤1500億元。
中央企業不是在“真空”中,它恰恰是在市場競爭中。國資委沒成立以前也有人批評,說國有企業是個培訓班,培訓了人才都跑到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去了。國資委成立以后注意到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央企的領導人的收入一定要跟市場相適應。五年來,我們贏得了一個很好的局面,大量的人才投向中央企業,例如航天科技集團有一大批年輕人,40歲到45歲的已經擔任總指揮,這是2002年之前無法想象的。我們在規范中央企業領導人年薪收入的同時,逐步規范職務消費以及和兼職收入。按我的話說,前門一定要開,后門一定要關,旁門一定要清。因此,我們對“關后門”也下了很大的措施,不該拿的錢一分都不能拿,同時注意領導人跟職工的收入差距。我們已經做出措施,第二個任期從2007年到2009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基薪部分保持不變,三年不加。這些辦法制定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嚴格執行,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應該說,只有嚴格的執行,這些辦法才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我想要說的是,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是適當的。國資委這幾年的調整效果是好的,企業負責人的薪酬得到了規范,與職工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企業必須講效率,同時對困難職工應該予以保障,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幫扶基金,幫助困難職工。至于上市公司的領導人的薪酬,是由董事會決定的,不是國資委決定的。我公布的負責人的收入是稅前的,他還要交個人所得稅。謝謝!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