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偉 制圖 |
本報記者 鄒 靚
對話嘉賓:
江蘇銀監局局長 于學軍
山東銀監局局長 周忠明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杜曉山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湯 敏
國泰君安宏觀經濟分析師 伍永剛
說到小企業融資難,上自中央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下自商業協會、金融機構,無不言其“難”。即便在金融業發展百年的發達國家,仍將此作為無解之題。那么,所謂世界性的難題究竟難在何處,開放競爭中的中國小企業融資又是否難上加難呢?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在全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中,中小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金額僅14.7%,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通過自籌或者地下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全國工商聯的相關數據還顯示,過去三年間,雖然全國信貸總量在增加,但是中小企業所得到的貸款占比卻一直在縮小。
然而,隨著以保發展、控物價為主要內容的“一保一控”成為下半年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積極的信號正在頻頻傳來: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小額貸款業務;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二季度例會提出增加對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求解小企業融資難困局的努力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1 小企業生存危機下的信貸困境
2008年實施的從緊貨幣政策,對生存本已艱難的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近日傳言,為緩解小企業獲得信貸支持難的問題,人民銀行擬在年初設定的信貸額度基礎上增加5%。經央行權威人士證實,該項政策已開始落實。部分地方金融機構也已獲人民銀行核準,以增加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增加信貸規模以支持小企業融資。
整體危機暴露
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石油、黃金、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連番上漲,全球性通貨膨脹加劇。人民幣持續三年行走于上升通道,外貿進出口企業艱難維系。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處于生產鏈條弱勢環節中的大部分小企業在夾縫中生存。
“能熬得過去就是勝利”,這是在小企業間流傳甚廣的一句口頭禪。然而,“要熬得住首先需要的就是資金支持”,于學軍說。2008年年初,人民銀行核定商業銀行全年信貸增量控制在3.63萬億,相比2007年“規模不變、增速下降”。一邊是經濟快速增長下的企業資金需求,一邊是防止通貨膨脹政策下的貨幣從緊,信貸供需缺口顯而易見。
據中國銀監會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信貸數據顯示,各商業銀行一季度發放的2.2萬億元信貸額度中,僅約3000億元貸款授予中小企業,占了全部商業貸款的15%,比去年同期減少300億元。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相關人士日前在第二屆廣東中小企業經濟論壇上披露,上半年全國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其中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
在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小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持續從緊的貨幣政策及惡劣的外部經營壓力,使得諸如飛躍集團、金烏集團這樣的民營優質企業也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倒閉。在溫州,已經有8.1%的中小企業處于停工、半停工、倒閉狀態。據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測算,僅浙江一省今年的企業資金缺口就達1200億元。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提出,企業生存狀態的惡化,以及民間利率持續上漲,反映出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演變為整體性的生存問題。據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監測,當地民間融資的平均加權月利率在今年6月末已經高達12.25%。,比去年同期上漲3.23個千分點。同時該利率水平突破了2005年1月創下的12.112%。月利率最高歷史紀錄,重寫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