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融資難:宏觀調控下的正常現象
"融資難,包括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從緊貨幣政策下的正常現象。"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徐諾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地說。"人們現在感受到了從緊貨幣政策的效應,如果大家沒有什么感受,還像過去一樣融資那么便利、貸款那么容易得到,這說明從緊貨幣政策沒有產生效果。"
其實,不光是中小企業,現在一些大企業也感受到了融資困難,只不過中小企業感受更強烈一些。"資金配置遵循優中選優的原則,小企業比大企業更難獲得貸款,這是由商業銀行信貸選擇機制決定的。"徐諾金說,信貸資金從優到劣、從好到壞的順序,這是很自然的反映,因為小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不如大企業。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是現在出現的問題,是我國多年來長期存在的問題,過去貨幣政策比較寬松時,社會上也呼吁這個問題,只不過在當前從緊貨幣政策下表現得更突出一些。"徐諾金說。
記者從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了解到的數據表明,由于實施從緊貨幣政策,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持續回落,而中小企業貸款同步下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即便如此,廣東中小企業貸款占比和同比增速不減反增,仍舊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至6月末,全省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10241.11億元,占企業貸款余額的53.4%,同比增長14.4%,增速高出全省各項貸款余額2.4個百分點;1至6月,新增中小企業貸款935.24億元,占新增貸款的50.1%,比上年同期上升2.7個百分點。1月至6月,全省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4213.52億元,占企業貸款累放額的56.6%,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從分類來看,6月末,對中型企業貸款余額6409.2億元,比年初增加736.24億元,同比增長29.8%;對小型企業貸款余額3831.91億元,較年初增加198.99億元,同比下降4.6%。
徐諾金對此分析說:"在現代信貸資源配置中,無論貨幣政策松緊,都存在小型企業不如中型企業獲得的多的情況,中型企業不如大型企業獲得的多。"因此,"社會上有人說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從緊貨幣政策引起的,這種觀點有片面性。"
上半年,廣東部分加工貿易型中小企業出現一定的資金困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上半年,廣東進出口總額3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比去年同期下降9.3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26.3%)12.9個百分點。廣東進出口總額中60%至70%是出口加工貿易,出口加工貿易的下降是引起廣東進出口總額下降的主要因素。
徐諾金認為,引起上半年廣東進出口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資金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漲價、外部需求下降等。他說,占第一、二位的因素是外部需求放緩和匯率變動。廣東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市場(一部分由香港市場轉口到美國),受美國經濟下滑影響,廣東出口下降。而人民幣升值加快和升幅不確定,造成企業定價難,企業不敢接受中長期(3個月以上)訂單,致使出口下降。
徐諾金向記者表示,要澄清一個問題:對進出口企業實際造成影響的,不是人民幣升值過快,而是人民幣匯率的不確定性。他認為,匯率是定價標準和價值尺度,而不是價格杠桿,由于匯率的不確定,企業不知如何定價,影響了正常的企業生產、貿易秩序。對企業來說,一年升5%或10%,不用害怕,怕的是不知道一年究竟是升5%或10%。他認為,現在人們還有一種誤解,只重視從資本市場發現匯率的作用,而忽視了匯率穩定對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因此應當從對生產、貿易的影響來考慮對匯率的調整,盡量從便利生產和貿易定價及匯率風險回避的角度,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廣東大量的港澳臺資企業,是"三頭在外"的企業,即原材料、產品和融資均在外,對國內信貸資金需求并不高。像前面記者采訪過的新豪電子就是這樣的典型情況。
徐諾金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上半年廣東有順差286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900多億元,這說明廣東出口貿易型企業對國內銀行的信貸需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