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路大王劉根山涉嫌抽逃8億元注冊資本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2:12 人民網
本報記者 陳小瑩 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知,劉根山身陷浙江省公安廳已經一月有余,罪名為涉嫌抽逃注冊資本金約8億多元,被浙江省公安廳下屬經偵總隊立案偵查。 在浙江案發同時,劉根山亦上海后院起火。據記者了解,已經有相關銀行對于茂盛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盛集團)提起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訴訟,本月底即將開庭。亦有不少工程隊已經上門討債,甚至在茂盛集團辦公室留宿。 兩地案發核心都指向——資金。這個公路王國的資金魔方或被掀開一角。 浙江:抽逃注冊資本金 蔡繼東,是導致劉根山進入紀檢視線的導火索。 2007年,在紹興市政府多名官員腐敗窩案爆發之后,時任紹興市交通局長的蔡繼東辭職下海,轉投公路大王劉根山旗下的公司任職,年薪高達100萬元。 其實,蔡繼東本人在這場地震中算得上“全身而退”。其雖然亦被相關部門約談,但沒有涉及違規事項,毫發未損。據接近紹興官場的人士稱,蔡在這個關口辭職。 但蔡某隨即高薪進入劉根山公司的“出格”舉動,卻引起了紀檢部門的關注。在《國家公務員法 》第一百零二條中規定,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紀檢部門介入之后,進而發現蔡某在就任交通局長期間,就曾與劉根山之間發生過某些關聯,簽署過紹興交通投資有限公司與茂盛集團之間出讓“甬金高速紹興段”30%股權的協議。而正是這個協議,使得茂盛的股權達到70%,一舉控股了甬金高速紹興段,并為茂盛的資本騰挪埋下伏筆。 記者通過公開渠道,找到了一份由紹興市招投標中心出具的招標文件。該文件的招標內容即為紹興市甬金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紹興甬金高速)30%的股權。文件列出的出讓底價為1.12億元,掛牌期限為2004年11月-12月。 最終的交易價格至今沒有披露。但根據茂盛集團曾經提供的數據,僅僅在甬金高速通車一年內,甬金高速紹興段就為劉根山帶來了大約為3億元左右的路費收入。 由于事發經濟問題,浙江省經偵總隊介入調查。同樣在紹興甬金高速的賬目中,經偵總隊發現了作為控股股東的茂盛集團抽逃了該公司幾乎所有的注冊資本金,抽逃總額高達8億元之巨。 而抽逃注冊資本金,是諸多資金需求量大的公司常用伎倆。此番劉根生因此被拘,或可佐證劉根山的資金背景并非如表面這般雄厚。 亦有浙江方面的人士對記者稱,茂盛集團在浙江境內的三條公路,修建質量都相當一般。在2004年度浙江省高速公路養護檢查情況通報中,北侖港高速養護曾被點名批評。 且茂盛集團的相關股權更迭頻頻,并在2004年下半年從寧波繞城高速公路項目中撤資,相關方面對此有些“惱火”。 從《刑法》相關條例來看,抽逃注冊資本金的刑責并不重,如果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金額或者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罰金。 上海:銀行討債 上海茂盛集團的資金壓力瞬間爆發。 記者獲知,某股份銀行的上海分行長寧支行已于日前向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兩起訴訟,內容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訴的對象是上海滬青平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茂盛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一家重慶的公司。 其中,滬青平高速公路正是茂盛集團控股的高速公路之一,其與上海兩家本地企業上海城建和上海建工分別出資67%、25%和8%,資本金總額6.2億,項目總投資35億。 “這樣的民事案子很普遍,估計是銀行提前聽到了風聲,動的手。無非是怕貸款人出事,導致債權損失。”該案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這是在劉根山被控之后,第一起與其資金有關的法律訴訟。且這樣的動作不是單一的,記者從另一個渠道了解到,另一家給茂盛集團下屬項目公司貸款的股份制銀行也不排除在近期采取類似的行動,至少會先向法院提起資產保全。 此前,有媒體目擊到,有包括上海西岑公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一干工程公司,已經在上海茂盛集團大樓內催討工程款,甚至在會議室安營扎寨了一星期。 除去這些現實中的火山,茂盛集團管理層還得直面財務報表的難堪。 從工商資料來看,茂盛集團的財務狀況相對尚可,大多數資金都是由下屬項目公司充當借款平臺,舉債而得。僅其控股的南環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環高速)一家,就在2006年末,長期借款達17億元。 而茂盛集團的各項借款在2005年也達到了高峰,一年內的短期借款為1.25億元,長期借款為1億元左右。 上述項目公司依靠質押公路經營權獲得的貸款,曾經是劉根山運用“路生路”方式建立公路王國,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 財務資料同時顯示,茂盛集團以及旗下項目公司連年拖欠下游工程款。茂盛集團在2005年和2006年的應付款及其他應付款加總高達10億元左右,旗下南環高速在2006年也有11億元左右的應付款項。 (本報記者王芳艷對此文亦有貢獻) (稿件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