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次貸危機是否會影響中國?
作為一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對于當前美國次貸危機的分析和預測也許能讓我們更接近真相本身,那么這場大洋彼岸的危機,又將對中國帶來何種影響呢?
記者:“溫家寶總理曾對弱勢美元表示憂慮,美元究竟何時能夠見底?”
斯蒂格里茨:“我的觀點是美元還有可能下調。”
記者:“那么弱勢美元對中國存在怎樣的影響呢?”
斯蒂格里茨:“最明顯的是如果中國的商品在美國變得更貴了,美國人將減少對中國商品的購買,十分簡單。”
記者:“現在出口已經下降了。”
斯蒂格里茨:“嗯,確實是這樣,出口正在下降,由于弱勢美元的原因,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另一個關于美元匯率下降,人民幣匯率上升的事實是,可能有些像熱錢樣的資本回流入中國。”
本欄目記者今年在出口加工型企業最為集中的東莞和溫州兩地拍攝到的畫面中顯示,空空的廠房說明部分企業已經停工。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20%左右的企業處于這種停工或者是半停工這種狀況。”
在一位溫州商人看來,中國沿海的很多中小企業出口的玩具、服裝和打火機,利潤僅維持在5%左右,而2007年美元兌就人民幣貶值了6.9%,企業的利潤幾乎被擠壓一空,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土地、勞動力成本提高,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上千家中小型外貿企業瀕臨倒閉,這是經濟發展30年來沿海外貿企業首次遭遇大規模的寒流。
而類似的情況在1997年的泰國和印尼都曾經出現過,在歷經30年的年均8%的高速增長之后,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品不再具備競爭優勢,經濟減速、貨幣貶值,曾經大量投向東南亞的熱錢一夜之間開始逃離這個完全開放資本的市場。1996年5月至1997年5月,泰國股指應聲跌落60%,老百姓的資產大幅縮水,企業破產,金融業幾乎癱瘓。“東亞奇跡”這個曾經令許多國家自豪的字眼如今很少再被提起。
記者:“亞洲四小龍在經歷了三十年的快速成長后,都遭遇了經濟衰退甚至是金融危機,您認為中國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嗎?”
斯蒂格里茨:“韓國、臺灣、印度尼西亞等國和地區出現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研究表明,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發育并不完全,全面開放使得市場更加的不穩定,所以,像印度尼西亞、泰國、韓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受到來自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財政部的巨大壓力,放寬了對資本市場的限制,開放了資本市場,不幸的是他們失敗了,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國家遭受經濟衰退的原因,然而,中國并沒有采用他們的意見,所以中國仍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對銀行系統、安全系統和資本市場的控制,從而使得中國在動蕩的國際市場中保持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