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會計準則提升財務報表含金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19:53 上海國資
新會計準則提升財務報表含金量 葛希群/文 2007年,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已經在1400多家上市公司執行。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也將從2008年起逐步予以執行。由于新會計準則與原會計制度(準則)相比有較大的變化,企業的決策者及經營者應該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重新審視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資產負債表觀更有利于評價企業價值 新準則體現了資產負債表觀,適度弱化了利潤表觀理念。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觀,從企業資產增長的角度看,實質上體現了一種綜合收益觀,即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如何,要看凈資產是否增長,利潤或虧損僅是一個指標,不是事物的本質和全部,凈資產的增長才是企業價值的增加、股東財富的增加。 因此,新準則不僅在利潤表中體現了利得和損失的內容,在所有者權益中也包括了利得和損失,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就是一例。 所得稅準則規定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是較為完全體現資產負債表觀的一個典型。根據原制度規定,企業可以選擇應付稅款法或以利潤表為基礎的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后者比較強調利潤的配比原則,并以此為依據來計算遞延稅款。新準則從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使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更加準確、合理,相關要素(如凈利潤、資本公積等)數據更真實、更可靠。 資產負債表觀有助于報表使用者更全面、清晰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國有企業在考量保值增值率時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評估,以不斷優化資產質量、改善負債管理。 影響財務報表信息的新變化 新會計準則的變革之處首先是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衍生工具交易、套期保值等資產以及負債,要求以公允價值列報,以提升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但公允價值運用的前提是計量應該是可靠的,而不是濫用所謂的公允價值。如投資性房地產,由于房地產缺乏像股票、基金那樣的定價平臺,也未必所有的房地產都能有公允價值。準則規定,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只能采用一種計量模式且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能轉換為成本模式,假如某企業先購置的投資性房地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而后購置的投資性房地產卻很難找到公允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故而建議對投資性房地產還是宜選用成本計量模式。 根據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資產價值變動一般都計入當期損益,在利潤表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反映,但這一部分屬于浮動盈虧,報表使用者在分析企業利潤構成時應加以注意。對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其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資本公積(即計入所有者權益),直接形成凈資產的增減。但對于已經實現的公允價值,準則規定全部轉入投資收益(投資性房地產為其他業務收入)。這樣有助于報表閱讀者更明了企業凈資產增值的屬性和含金量,對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判斷。 其次,放寬了研發費用和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對研究開發費用,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分別進行費用化和資本化處理,這將對研究開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如高新技術企業)產生較大影響。 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條件明顯放寬,不僅包括專門借款,還包括占用的一般借款。還有利息資本化的金額有所擴大,專門借款的實際利息減去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在所購建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全部予以資本化,而一般借款利息費用則要與支出占用的借款掛鉤計算資本化金額。另外,借款的溢折價攤銷只能按照實際利率法。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和借款范圍擴大將會減少當期財務費用,增加企業的資產價值,有利于效益好的企業負債經營,同時,報表使用者對借款購建的相關資產價值內涵將有一個重新認識。 另外,還要其他一些影響財務報表信息的新變化,如:對子公司的投資由原權益法核算改為成本法核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允許確認收益對利潤表有影響;分期收款交易收入的特別處理使報表信息與經營相一致;長期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可轉回防止操縱利潤。 財務報表格式內容的新變化 首先,個別財務報表信息更相關更有用。專門對財務報表的列報作了規范,主要內容是4表1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報表附注,取消了利潤分配表。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要求詳細列示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延和內涵的變動情況(包括對年初數的調整),該表除了反映凈利潤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外,還包括直接計入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體現了綜合收益的構成情況,也增進了信息的完整性、有用性和相關性。 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而是以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列示,反映了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總體成果;表中增加了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項目。資產減值損失和營業外收支中的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損失,可以使報表使用者清楚地看出企業資產的質量與利潤的相關性以及處置效果;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可以使報表使用者區分企業正常經營和由于資產價值變動對企業損益的影響。利潤表對收入、費用、利得或損失項目做了清晰的劃分,報表使用者可以正確判斷企業創造核心業務的能力。 其次,合并財務報表信息更完整更全面。合并報表的范圍發生變化,強調的是實際意義上的控制而不僅僅是法律形式的控制。不僅看現有表決權,還要考慮可轉換債券、當期可執行的認股權證等潛在表決權因素,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體也應納入合并范圍。此外,準則規定所有子公司都應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 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報表時,子公司資產要以合并時的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調整,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中母公司擁有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合并商譽處理。 取消未確認投資損失項目。對有資不抵債子公司的集團來說,會減少當年合并凈利潤以及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但當該子公司處置后,結果會相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