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是重吃大鍋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10:55 南方日報
廣東醫療界熱議“醫改”新草案——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是重吃大鍋飯? 南方日報昨天(26日)在頭版頭條報道了“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披露醫改草案基本完成”的消息,引起強烈反響。廣東醫藥界和市民紛紛表示,希望醫改新政能廣征民意,盡快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對于“取消醫院15%藥品加價”、“公立醫院試行收支兩條線”這些可能出臺的新舉措,大家則褒貶不一,有醫衛界人士擔心其能否落實。 焦點1 醫改新政今年能否推行?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高強就透露,醫改新政策將于今年內出臺。當時,因首開“廣東廳級官員開博客”先河而聞名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公開表示擔憂,指出因多部門利益難協調,醫改今年內恐怕難以推行。這場“爭論”曾引起廣泛關注。 而在前兩天衛生部在青海召開的“醫療報道特殊性與醫改動態總編論壇”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透露,備受矚目的醫改方案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即將上報國務院,隨后將向社會公布,廣泛征求民意,再試點推行。 南方日報消息見報后,不少廣東市民表示“振奮”,希望方案能盡快出來,緩解看病難題。而廖新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現平靜。 他表示,他也希望方案能盡快出來,目前關鍵有二:一是能否真正廣征民意,特別是要充分傾聽社會弱勢群體的呼聲,以及醫療衛生界的合理要求。醫改涉及千家萬戶的健康大事,這個征求意見過程恐怕兩三個月都難以完成。二是各部門的利益如何協調。目前財政部管錢,社保部門管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發改委和物價部門管醫藥價格,藥監部門管藥品,醫院里面的高校附屬醫院歸教育部門管、部隊醫院歸部隊管,衛生部的實際職能和協調能力相當有限。 今年初有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仿照國外的先進制度設立“健康委員會”,協調各部門權限。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會長王智瓊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為這種機制創新,有助于醫改政策的有效推行。 毛群安也透露,本次醫改的重要原則就是要“堅持體制機制的創新”。 焦點2 醫院15%藥品加價能否取消? “醫院15%藥品加價能否取消?”這個敏感話題早在2005年就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提出,當時引起醫療界的強烈反應。 毛群安解釋說,“以藥養醫”體制是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初形成的,當時的理由是財政投入不足,所以允許醫院可以在藥品進貨價的基礎上加成15%再賣給病人,以彌補資金缺口。這政策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有助于發展醫衛事業,但卻衍生了醫生越開“大處方”、醫院創收越多的問題,成為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次醫改方案出臺過程中,衛生部強烈要求廢除‘以藥養醫’政策,從制度上保障醫院不用靠賣貴藥來賺錢。”毛群安透露,通過加收10元/張的“處方費”體現醫生勞務價值,根據衛生部測算,這樣就可完全抵消醫院15%的藥品加成,以遏制醫生開大處方。 對此,廣東不少醫院院長認為:目前藥品收入約占醫院收入的一半,如果只是取消醫院15%藥品加價,而沒有其他補貼措施,那么醫院肯定難以為繼。 省某大醫院的前副院長分析說,所謂“其他補貼政策”,主要有兩個:一是政府貼錢給醫院彌補缺口;二是提高醫生的勞務價值,毛群安加收10元/張的“處方費”的建議就是這個思路。 廖新波解釋說:香港醫生開一張處方光診金就上百元,而我國醫療行業的定價一直嚴重畸形,形象說就是“醫生診金太低,藥品和檢查費卻太高”。省衛生廳統計,醫生做手術平均1小時手術費才5元,ICU護士1小時護理費還不如家庭鐘點工,導致醫院靠“大處方”“大檢查”牟利,而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長期得不到體現。 但他不同意毛群安的說法,認為這樣無法切斷醫生收回扣、開大處方的利益鏈條。“這15%的加價是醫院收的,取消了,醫生照樣拿醫藥代表的回扣,照樣開大處方。” 有不少群眾則擔心,這樣會變相增加他們的看病負擔。廣州天河區的徐阿婆說:“取消了15%加價是好事,但再收一張10元的處方費,就不好了。我年老多病,經常看醫生,這樣一個月得增加幾十元的負擔。而基層醫院有的看一次感冒,藥費還不夠10元,如果再收10塊處方費,那負擔就重了。”湛江衛生部門的一位干部說,這10元/張的處方費對城里人可能不算什么,但當地有的農民連一年10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金都得掂量交不交,他們實在難以承受。 毛群安也坦承,加收10元/張的“處方費”的建議,估計在各地聽證會上難以通過。省社科院的一位專家認為,政府要想真正取消醫院15%的藥品加價,就該老老實實拿出真金白銀補貼醫院,而不是在老百姓頭上變法子做文章,“拆東墻補西墻”。 焦點3 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是否可行? 醫院怎么管?這是目前醫改的難點焦點。 有專家開出的“藥方”是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 據毛群安介紹,目前北京社區醫院就在試點,政府加大對醫院的投入,醫院實行低價運行,收入由政府管理,人員工資和支出由政府核撥。這樣,醫護人員收入有保證,沒有“創收”的壓力,回歸治病救人的本位。他認為,以后醫院會分類管理,政府要明確投入和監管的責任,公立醫院將逐步推行“收支兩條線”。 對此,廣東衛生界的一些人士認為,社區醫院盡管目前多是虧損,但盤子小,政府補貼財力還允許,搞“收支兩條線”比較容易。而大醫院人員多,蓋樓、買設備財務壓力大,目前政府補貼只占醫院支出的11%,剛夠發退休人員工資。如果還要取消15%藥品加價,在這種情況下,搞“收支兩條線”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但財力能否保障? “廣州、深圳財大氣粗也許可以,但河源、湛江這些欠發達地區,政府能否拿出這么多錢來補貼醫院?有的地方目前還靠醫院交錢,給老師發工資呢。”省財政廳的一位官員說。 除了政府補貼力度,不少醫院院長還擔心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會不會受打擊。省第二中醫院的黃醫生說:“我們讀了那么多年的醫學,臨床又這么辛苦,如果按公務員標準發工資,那很多人肯定不干。這樣又回到以前計劃經濟的大鍋飯時代,我每天門診就看20個病人,不會再加號,反正干多干少也領一樣的錢。”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家認為,公立醫院逐步試行“收支兩條線”,可以先在社區醫院試點推行,目前廣州也有這個計劃。但在制度設計時,要重點考慮醫院如何保本、醫生如何激勵這兩大問題,逐步完善。本報記者 陳楓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