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九部委棉花鏈上各自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 01:2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王延春實習記者 段寅燕 北京報道 2007年8月20日,千余名重慶籍民工乘坐專列,跟隨數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摘棉工一起前往新疆摘棉。 裂嘴的棉花正等待落倉,焦灼的棉紡織企業卻等不及了。新棉要到下月中旬方能上市,但部分紡織企業的棉花原料已近斷檔。最近兩個月以來,國內棉價如國際棉價一樣高位震蕩,一路看漲。手持棉花進口配額的紡織企業只得在焦慮中觀望。 市場繃緊的弦使棉花鏈條格外敏感,而操縱鏈條舞動的配額管理體制也在此刻顯得格外刺眼。 近日,國務院批示,要求發改委召集各涉棉部門調研摸底。 九“龍”治棉:在其位謀其政? 新棉即將上市,“新棉花年度”扯開帷幕。各部門冀望新年度配額管理制度能有動作,帷幕之后,著眼于各自利益的棉花鏈條上的部委爭戰大戲,業已開演。 奔赴新疆的重慶民工摘棉工或許不會知道,司空見慣的棉花一旦和“配額”這樣的字眼糾結在一起,就拉成一根長長的利益鏈。 這個鏈條上牽扯的機構多達九個: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商務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工商總局、海關總署、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他們,乃至以“第三部門”面目示人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棉花協會等中介機構,為了棉花鏈條上的利益,已從前年爭論到今年。 去年,有關是否增發棉花進口配額曾爆發了一次爭戰。以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為代表的紡織業,因國際棉價遠低于國內,力爭多增發170萬噸配額,以便降低生產成本;但中國棉花協會、農業部等機構則提出反對。隨后,發改委出面辟謠,平息爭戰風波。 今年,代表棉農利益的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下屬的中國棉花協會,撰寫報告,呼吁高層謹慎進口,保護中國棉花生產,保護棉農利益。代表棉紡企業利益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則召集20多家企業,呼吁取消棉花進口配額限制,或者調整滑準稅稅率,使紡織企業度過眼下苦撐的日子。 近期,為調和各方利益沖突,作為政策制定者的國家發改委兩度召開多方“棉花會”。知情者稱,“棉花會”成了“爭辯會”,意見分歧頗大。 在棉花產業這根綿長而敏感的鏈條上,牽串著棉農、中間商、棉花企業、紡織企業、貿易商等相關利益集團,1億多的農民和民工在這根鏈條上吃飯。在其位謀其政,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可避免地將管理他們的部門卷入其中。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長期研究棉花的專家杜珉對本報介紹,超配額滑準稅下發,一般是發改委在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方案,然后作為機密文件在幾個部門轉圈會簽,幾個部門都簽字畫押后,才可下發。但如果有意見分歧,發改委就召集部門都坐下來開會,直到商議出各方都滿意的結果。 因此,許多棉紡織企業負責人接受采訪都提到:“商量的不是最佳的市場供需,而是平衡利益的妥協結局。” 據悉,為制止增發配額,農業部曾兩次拒絕在發改委草擬的文件上簽字。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主張增發配額宜早不宜遲,數量宜適量偏大,給企業采購外棉的選擇時機權;但農業部、中國棉花協會認為,不宜早發、集中發,不利國內棉花出售。 記者了解,去年,發改委考慮到紡織企業的需求缺口,4月份就集中發了滑準稅配額,結果進口棉花沖擊市場,進口棉價比國內每噸低1000-2000元,新疆棉花一直未動,農業部強烈呼吁,一直鬧到國務院批示,結果八九個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開赴新疆等棉區,調研,采取了“一配一”措施,就是,買一噸國內棉花,給企業搭配一噸進口棉花配額,兩月內新疆棉花賣完了。 第二年度,發改委就調整做法,采取新的滑準稅率,并推遲下發滑準稅配額的時間,確保了中國棉農利益。 新疆貝正實業有限公司張聞民總經理告訴本報:收購棉花時期,棉花企業與紡織企業站在一起,與棉農對立,企業希望棉價越低越好,棉農希望越高越好;收進棉花后,棉花企業就和棉農站在一起,希望棉價走高,但紡織企業則希望國內棉花價格走低。“農業部要考慮棉農利益;商務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則考慮紡織企業的生存,”張聞民說。 “誰的呼聲大,誰的利益可能被顧及,發改委盡力在部門之間搞平衡。”江蘇省一家棉麻企業人士表示。 棉價信息:涉棉部門沒有一個靠譜的? 為說明政出多門存在些許弊端,業內人士喜歡拿棉價信息這個市場化的因素說事。 新棉上市在即,來自不同涉棉部門的新棉價格預測已經在媒介滿天飛。 但山東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開玩笑說,“與其相信這些信息,不如相信天氣變化。” 棉花行情走勢分析是棉花企業決策的靈魂。但記者從各個部門了解,目前信息發布多門,都號稱是權威,結果信息差異很大,小道消息不斷,企業并不能準確掌握國內和國際棉花市場的供求信息。 6月27日,新疆召開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各機構專家聚首,大家調高了棉花產量,低估了消費量,預測至少還有40-100萬噸棉花在倉庫里。但是,話音剛落,國內棉花告急,一些紡織企業買不到棉花,國內棉價上漲,國際棉價也應聲漲價,國內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為此,7月16日,中國棉花儲備管理公司拋出30萬噸國儲棉,緩解國內棉花緊張的局面。 “看來數字不準確啊,”張聞民說,跟預測有出入,企業要自己甄別。 長期研究棉花的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魏曉文主任對本報說,統計數據互相打架,來自不同部門的預測誤差很大,比如棉花消費量,棉紗量以及棉花種植量,誤差有時候竟然在100萬噸。“弄的我們搞研究的,感覺很麻煩,也只能做估摸趨勢的事情。” 目前,中國棉花協會,中國棉花信息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農業部、發改委、中國儲備棉管理公司等不同機構都在發布棉花信息。 中國棉花種植面積,農業部與統計局有些年份誤差在幾十萬畝。一些部門說,“統計數誤差在40%-50%是正常的,”魏曉文說,“這怎么叫正常?很多圈子里的專家都搞不清楚。”況且,一些部門只發布部分數據,更多詳細的數據要花錢去買。 關于紡紗中棉花比例,中國棉紡織工業協會統計在64%,而中國棉花協會統計沒有這么高。對國內供需缺口,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認為,我國將有70%左右的棉花靠進口解決,缺口在400萬噸以上,但農業部表態:我國棉花可保證紡織工業70%的用棉需求,缺口大約300萬噸左右。 “誰發布信息和數據,我都不敢信,相對只能信國家統計局的,但是也有誤差,它(統計局)不是進行普查,而是采取典型抽查,有時候也對不上號,棉花生產量+棉花進口量往往跟棉花消費量對不上。有時候多出100萬噸棉花不知道哪兒來的。”魏曉文感嘆。 美國棉花信息基本都由美國農業部固定時間,統一發布,數據規律,準確,免費,渠道透明。“這是我主要一個研究渠道。”魏曉文說。 采訪中,很多企業反映,為了獲得信息,不得不同時參加幾個機構的會員,在交納一定會員費后,才能獲得信息。“并且在不同的信息中自己判斷,”中國華芳集團一位負責人講。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發改委發布配額增發通知的前2個月,各種消息紛紛在市場上流行,國際棉商對中國行動的猜測,許多最后被印證了。“各個部門會簽的一段時間,消息是最集中出來的時間,國際棉商耳朵最靈。”一位研究棉花的學者說,有些部門也借此“吹風”,試探市場的反應,提供政策出臺的市場預期。 發改委副部長畢井泉曾表示:“要科學預測國內棉花市場需求,準確統計國內棉花產量,合理確定棉花進口配額發放數量,努力為企業創造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交給九“龍”,還是交給市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畢井泉曾表示,“棉花市場調控,要著眼于整個棉花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著眼于棉花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但目前,參股控股多家棉花企業的全國供銷總社,制定棉花滑準稅目標價格的財政部,發布棉花收購價格預警、制定收購價的農業發展銀行,管理配額發放的發改委,商務部等都在參與棉花市場的調控。 “發文件、下通知,一般要蓋七八個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棉花專家表示,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不像其他工業部門有專門主管部門。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因為多頭管理,目前對棉花產業整體戰略規劃,很難坐下研究。很多行業都推出“十一五”規劃,但棉花行業至今沒有。 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棉花上千億產值,應該成立專門部門,像美國農業部一家管理棉花。“現在下文件好多部門聯合會簽,耽誤時間。” 一些專家建議:中國棉花不應再由多個部委的政府官員圍著桌子做決定,而應由數百家廠商、棉商依據市場需求做出選擇。棉花調控要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長遠來看,取消配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江蘇省一家棉麻企業人士說,幾萬家企業在爭搶配額,發改委給誰不給誰,也頭疼。說是按資質發放,但也沒那么絕對,還是傾向于照顧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到頭來,倒賣配額成為圈子內公開的秘密。 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往往會排擠規模較小的經營者,減少市場競爭。在中國,規模較小的經營者多是民營企業。 雖然九龍爭吵的配額制度弊端不少,仍然有專家向本報表示:目前配額管理制度,以及滑準稅調節制度還是不錯的方式,在沒有醞釀出更好的辦法出來,只能這樣。當下,在美國對本國棉農補貼,國際棉價扭曲情況下,配額制度不能草率取消。倒賣配額、配額發放不透明等只是枝節的技術問題,可以從技術上改革,淡化“計劃”色彩。 當下,國際棉商已在國內加緊布局,醞釀一套完善的棉花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企業冀望新年度里,能有所變革。近期,發改委、中國棉紡織協會、以及地方的棉花機構頻繁召開會議,研究相關事宜。企業也懷著不同的心情在等待。 (特約記者李欣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