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我國規劃15年內實現東北全面振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14:04 國際商報
在線國際商報訊 根據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8月20日公布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我國將經過10~15年努力,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 根據規劃,我國將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體制機制較為完善,產業結構比較合理,城鄉、區域發展相對協調,資源型城市良性發展,社會和諧,綜合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國家重要商品糧和農牧業生產基地,國家重要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區,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 規劃提出,“十一五”時期東北地區要努力實現以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2年翻一番。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服務業比重、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均有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 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改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國企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邊和主要城市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 針對東北地區振興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國將采取以下重大舉措: 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與產權制度,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積極培育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加快結構調整與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加快區域合作進程。建立區域協調互動機制,打破行政壁壘,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協調發展。 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推進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積極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加快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使人民群眾在實施振興戰略中得到實惠。 姚綜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