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招工難蔓延 勞動力富余地也出現用工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09:39 經濟參考報
本報記者:周甲祿 皮曙初 “要上班,到漢川!”百萬人口的湖北省漢川市去年竟缺工三萬余人,為此市政府投入近40萬元在省級報紙、電視上連續大做招工廣告。記者日前在勞動力輸出大省湖北省一些地方實地調查時發現,近年來,珠三角等主要勞動力輸入地頻頻出現的“招工難”現象,正在向內地迅速蔓延,且呈現出與沿海地區不同的特征。 “招工難”呈加速蔓延趨勢 吳克文經商數十年,2002年以后轉戰紡織行業,他所成立的博奧紡織品有限公司如今已是漢川市馬口鎮上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在這個全國知名的紡織大鎮上已經聚集了56家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經歷了紡織行業回暖的幾年好日子之后,如今卻被缺工的瓶頸卡住了發展的腳步。 吳克文的公司的生產能力是四萬錠規模,滿負荷運轉需要780人,但目前實際只有680名工人,缺工80至100人,企業開工嚴重不足,部分生產線被迫停開,很多訂單不敢接,每個月的損失在10萬元左右。“就在6月初,我們廠又有30人被鎮上新開業的中百倉儲超市挖走了。”吳克文無奈地告訴記者。 為了招到工人、留住工人,吳克文想了很多辦法,工人的月工資水平從2003年的500元提到了現在的1200元,給每個職工宿舍都安上空調,職工食堂一元錢就能吃到四菜一湯,春節時還給外地員工買好返程車票,并登門拜年……用這些激勵措施讓工人感受到被人尊重。 企業的激勵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用工難的體制性矛盾并不能得到根本解決。像博奧公司一樣,馬口鎮的紡織企業大都處在缺工和限產的狀態,而且所缺的都是年輕女工,尤其是熟練女工。據漢川市勞動就業局局長李學琪介紹,這個鎮10萬人口,勞動力四萬人,僅紡織企業就需要兩萬名女工,而目前馬口紡織工業園常年缺工3000人。 不僅馬口鎮如此。李學琪介紹說,漢川市近兩年先后引進各類項目358個,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85個,加之原有外來企業技改擴能和本地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企業的用工需求每年增長20%以上。高峰時缺口三萬多人,其中紡織服裝、食品包裝、商貿餐飲等行業女性青壯年勞動力的缺口約一萬人。漢川市漢正服裝城是為迎接武漢市漢正街五六千家服裝企業轉移而建的,可容納800家服裝企業,但到目前仍只有76家企業已經或準備進入,一個重要原因是服裝企業到這里招不到工。 記者在調查中看到,“招工難”不再只是局部現象,而帶有普遍性:武漢市原先只是服務行業季節性缺工,現在商貿服務、酒店賓館、建筑房地產裝飾、部分加工制造及社會服務業五大行業常年性缺工,缺工率一般為20%。咸寧市紡織業共需工人3.6萬人,現仍缺工1.6萬人;各類服務行業共需員工5.6萬人,缺工2.1萬人。就連竹山、鄖西、通城、大悟等欠發達山區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據湖北省勞動保障廳調查測算,全省企業常年缺工約40萬人,全省經濟開發區缺工率約為38%。 “用工荒”暴露產業低質缺陷 記者在湖北省一些地方調查發現,缺工現象涉及的行業越來越廣泛,但是最緊缺的行業集中在加工制造業、酒店賓館餐飲行業、商業服務企業和建筑行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工種結構看,出現了從復雜技能型工種向簡單技能型工種蔓延的趨勢,最初出現的招工難主要是車工、鉗工等相對高技能型工種,目前擴展到縫紉、裝修、餐飲服務、酒店服務等相對低技能工種。 據了解,近年來湖北省加大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招商引資力度,企業規模擴張和產能提高較快,增加了用工需要。但是,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湖北省就業促進會會長周臘元對記者說,對于湖北這個勞動力大省而言,勞動力需求加大還不是導致招工難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勞動力的吸引能力小、涵養能力差:一方面,大部分農村轉移勞動力實現跨區域轉移就業,全省79%的35歲以下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出省務工;另一方面,本地企業素質整體偏低,工資待遇較低,企業勞動條件差。據對武漢、黃石、孝感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調查,月工資在800元以下的企業招工比較困難,800至1000元的普工基本能夠保證,1000元以上的企業招技工較難。不少企業不能善待員工,勞動環境惡劣,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為員工參加社會保險,文化生活極度缺乏,居住條件差,導致勞動力招不進、留不住。 周臘元認為,長期以來,多數地方主要依靠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增長,企業投入、效益、用工成本都很低,招商引資“饑不擇食”,重數量、輕質量,引進的項目技術含量、產品市場價位等都偏低,企業主要靠廉價勞動力賺取利潤。企業利潤低就壓低工人工資以降低成本。許多服裝、家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主表示,勞動密集型行業市場競爭原本就十分激烈,企業主依靠低工資來降低產品價格,以換取大額訂單,一旦加薪,企業競爭優勢勢必喪失。 湖北省社科院一項抽樣調查表明,表面上看,近年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有所增加,但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計件工資,如果按照法定工作時間來折算,實際月工資仍徘徊在400元至700元之間的低水平。 湖北省社科院院長趙凌云也認為,從深層次看,內地產業發展與東部沿海產業之間已形成巨大落差,處在國內產業鏈的低端,加上還沒有規模化的產業聚集,產業配套條件不夠充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不多,難以承擔提高勞動者工資和改善福利帶來的成本壓力。“招工難”折射出產業發展的低端性、價值創造的低附加值性等方面的總體性問題。 漢川市馬口鎮雖然以“紡織大鎮”遠近聞名,但是機械化程度普遍不高,紡織水平中等偏低,56家企業的產能合計不過85萬錠,產能最大的企業也只有4.8萬錠。吳克文坦率地說:“如果當地紡織企業淘汰掉1/3,缺工問題就會大大緩解。” 不能用“缺工”掩蓋就業矛盾 招工難不僅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效益提高,危及企業的發展,而且也影響到中部地區招商引資環境,阻礙經濟的增長。“民工荒”造成了“企業慌”。來自浙江的一家私營企業主打算在黃石市辦一家服裝廠,需要70名縫紉工,結果一人也沒招到,被迫放棄在黃石投資。不少外地投資商感嘆,他們是沖著湖北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便宜而來的,沒想到最后卻在勞動力上“栽了跟頭”。 但是,周臘元說,時下大面積出現的“招工難”,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出現逆轉,或者說整個勞動力市場已出現了供給短缺,更不能以為出現了“招工難”而“就業難”的矛盾就不再存在了。湖北省目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城鎮每年有50萬人不能就業,2006年湖北省城鎮登記失業率4.2%,但真實的失業率在8%以上;農村還有500萬富余勞動力亟待轉移就業,“十一五”期間,每年需轉移農村勞動力80萬人。 周臘元指出,“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實質是勞動力供需發生的摩擦性、結構性矛盾,是供需雙方相互不適應造成的。這種局面短時期內難以根本好轉。他認為,勞務輸出在一定時期內對“富民強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片面夸大它的作用,而應該加大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力度,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經濟發達的地方應該想方設法優化本地勞動力配置,改善勞動者就業環境,首先滿足當地企業的用工需求,留住本地勞動力,甚至吸引外地勞動力;“招工難”與“就業難”一起抓,把解決企業用工問題、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凈化就業環境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加以重視,要像招商引資一樣重視企業用工,更不能為了招商引資損害勞動者權益。 趙凌云則認為,企業招工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部省份當前的發展,但是如果解決得好,可以促進這些地區形成充分涵養、開發和利用勞動力的合理機制,提升企業和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為此,他建議推進“勞動力涵養工程”,基本內容包括:加強和完善農民工轉移培訓體系和城市勞動力就業培訓體系;加強和完善勞動力培訓、就業、待遇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的工作;逐步構建農民創業、回歸創業和城鎮居民創業體系,促進企業形成合理的用工體系;構建基于資源優勢的產業鏈條體系,支持基于本土資源產業鏈條延伸的企業發展,支持有利于本省勞動力轉移的企業發展。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