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災情頻發 秋糧繃緊物價神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15:19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公培佳 北京報道 下半年物價趨高還是走低?離通貨膨脹還有多遠?越來越多的人神經開始過敏。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等13家權威機構的最近預測是:今年三季度, CPI將由二季度的3.6%快速攀升到4.5%。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的看法是:“上漲幅度取決于秋糧收成。” 當下正是秋糧成長的關鍵期,然而,南北兩大糧食主產區卻分別遭遇特大洪災和連續旱災,到8月1日晚間,旱災澇災程度均在加劇。最新統計顯示,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已超過2.5億畝,超過全部播種面積的20%。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8月1日對本報表示:災情對秋糧收成肯定會有影響,具體有多大仍需觀察。 “這不僅僅是個總量供求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研究室主任陳劍波對本報解釋說:“即便秋糧產量下降,也不一定會大幅度拉高物價,糧食的商品量才是關鍵。”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有望得到緩解。 旱澇兩重天 8月1日上午,北京六里橋下,張耀華準備卷鋪蓋回黑龍江老家。 “家里捎話來了,地里干裂的縫隙都能伸進拳頭了,春后種的莊稼大半都旱死了,要趕緊回去補種。”和張耀華匆忙同行的還有十幾個老鄉。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部門了解到,6月中旬以來,黑龍江夏旱連伏旱,災情嚴峻。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松花江水位連創新低,三江平原地區90%中小河流斷流;黑龍江省有47個市、縣(區)受旱,農作物受旱面積已由7月中旬的2300萬畝急劇增加到6000萬畝,其中重旱面積達2309萬畝,絕產664萬畝。 與此同時,因持續高溫少雨,江南、華南部分地區伏旱嚴重。截至7月底,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省農作物受旱面積2500萬畝。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在旱災肆虐的同時,淮河流域正遭受嚴重洪災。 記者從重慶防汛部門了解到,自7月中旬以來,重慶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強暴雨襲擊,降雨量刷新115年來歷史記錄,30余個區縣遭受特別重大洪澇災害。 不僅如此,淮河流域在遭遇1954年以來第二大洪水后,沿淮三省農作物受災面積已超過3000萬畝。 新華社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全國洪澇農作物受災1.18億畝,其中成災5414萬畝,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40億畝。 民政部8月1日在其官方網站通報了河南、山西和陜西三省的最新災情:截至上午10時,山西南部地區農作物受災面積100萬畝,河南農作物受災面積11萬畝,陜西關中和陜南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面積34萬畝,絕收面積3萬畝。 自然災害頻發,秋糧真的會大面積減產? 樂觀看待秋糧減產 “旱災對秋糧產量影響不大。”“公司秋糧收購工作不會有太多壓力。”江西省是此輪旱情重災區,記者7月31日分別致電江西省糧食行業協會和南昌市恒鑫糧油貿易公司總經理龔愛國,得到的回答出人意料。 無獨有偶。黑龍江、內蒙古、河南、湖南等地區糧食部門接受記者采訪時均在坦承災情會對秋糧收成造成不小影響后強調,秋糧產量并不會因此帶來下半年糧食總供給量大幅度的波動。 “我們的估計仍是樂觀的。”農業部一匿名官員對本報稱,災情對秋糧的影響在可消化范圍之內。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7月的一份報告中,還分別調高了2007年玉米和小麥的產量:玉米產量將達到創記錄的1.49億噸,冬小麥產量將達到1.02億噸。 相比之下,相關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觀點更為謹慎:就目前災情看,秋糧不可能不減產,接下來天氣會怎樣,更會直接影響秋糧產量;但可以肯定的是,秋糧減產后,仍可靠市場手段和宏觀措施去調控。 動輒以億畝計算面積的農作物災情,如何保證樂觀?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字顯示,全國夏糧產量達到11534萬噸,增產146萬噸,增長1.3%。這是自1985年以來我國首次連續第四年夏糧豐收。 農業部上述官員表示,盡管夏糧產量僅占全年總產量的1/4,但在上年基數較高、自然災害較重的情況下,夏糧的豐收,給秋糧市場帶來了心理預期利好。不僅如此,國家惠農政策日益完善,今年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達到427億元,比上年增長63%;科學種地實踐推廣更是增加了農作物抗風險能力。 據黑龍江省糧食局副局長肖培堯介紹,黑龍江作為全國的產糧大省,今年,糧食種植面積有15450萬畝,其中玉米和水稻的種植面積分別增加了1000多萬畝和300多萬畝。“全國秋糧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災害損失。” 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給出的原因還包括:連續三年的豐收,使得糧食庫存豐盈,接下來正需要消化庫存。 不可能出現全面通脹 盡管“將一年中糧食收成情況與價格上漲直接聯系起來,其理由似乎不夠充分”的觀點一直充斥市場;曹長慶的一句“物價上漲幅度取決于秋糧收成”,仍激起千層浪。 據了解,食品價格占了國內CPI指數構成權重的34%,而糧食價格權重又占到食品價格的近一半。在市場普遍預測秋糧會一定程度減產的情況下,曹長慶稱,下半年的物價將緩慢上升。 有專家卻認為,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勢必會拉動國內糧價飆升。但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國內糧價仍平穩運行,受豬肉價格影響是與2004年物價上漲的最主要區別;而中糧等幾大國有糧企掌控糧食進出口業務,侑于政策調控,必須緊隨市場的同時,還要兼顧大局。 “下半年不可能出現全面通貨膨脹。”國家信息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則稱,自然災害仍控制在局部,拉升物價的豬肉即將熬過生長周期。中糧集團的董事長寧高寧面對記者干脆表示:“中糧不可能帶頭漲價。” 甚至有觀點認為,從生產角度看,市場不支持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從宏觀面來看,今年上半年CPI上升偏快,如果糧食價格上漲過快,勢必會引起物價總水平上漲,這種情況下,國家勢必會采取措施加以調控。 陳劍波的理解與上述觀點不盡相同:“產量固然重要,但最終影響市場的是秋糧的商品糧。產量高,沒流通起來,一樣會價高;產量低,通過調節進口、調動庫存等增加商品糧,一樣可避免通脹。” “未來物價走勢很難樂觀起來,仍不能掉以輕心。”陳劍波認為,下半年,因國際糧價高企,糧食企業很可能會首選國內糧源,對于進口會謹慎行事;而農民“賣跌不賣漲心理”對市場預期會走高,惜售在所難免。一旦糧食商品糧減少,就會直接在物價上體現。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