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新加波二號園區項目有望選址天津濱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10:1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張慶源 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第二個園區項目有望選址天津濱海新區。此前“蘇州工業園模式”作為兩國政府合作的典范,已成功走過了13個年頭。 據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透露,該新園區的選址評估工作已進行了半年左右,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四座城市進入候選范圍。目前決策層已經基本確定該新園區選址天津濱海新區。 就在7月11日,中新兩國政府還討論了雙方的合作項目。是日在新加坡召開的“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聯委會”)第四次會議上,雙方達成共識,決定開拓新的合作項目并穩步推進“生態城市”項目。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新加坡副總理黃根成共同主持了這次會議。該“聯委會”成立于2003年11月,專門負責兩國政治經濟方面的交流合作事宜。 記者就此事向天津市政府部門求證,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對此尚不知情。而天津方面參與此事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天津市已在最近著手對此園區承接工作的籌劃和研究。 據悉,這座新園區長期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高端服務業。中新兩國政府意在將其打造成一座“生態新城”。這與蘇州工業園區重在發展工業的取向截然不同。 具體細節正在討論 上述天津方面參與此事的人士告訴記者:“事情比較急,我們也沒有想到。” 據記者了解,中新兩國政府一直對“第二項目”的選址保持低調。今年7月1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聯委會第四次會議上,雙方達成了八項共識,其中的第二條和第八條透露了個中玄機。 這兩條的內容分別是“中方歡迎新加坡進一步參與中國地區發展,深化現有合作機制,開拓新的合作項目”和“積極探討并穩步推進‘生態城市’項目,加強節能和環保合作,把雙方合作推向新水平”。 據悉,由“聯委會”主持的園址遴選工作已在國內進行近半年時間,其間對各個考察城市進行打分評測。唐山曾一度被看好,但測評后期,擁有各項政策優勢的天津濱海新區逐漸超過唐山,后來居上。 目前,該園區的正式名稱尚未確定。與在國內名聲很響的蘇州工業園區相比,令天津人可以長舒一口氣的是,這個新園區將與濱海新區內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物流加工區等以制造業為主的園區形成錯位發展之勢,成為濱海新區這個中國經濟“第三極”的又一個發展支點,此園區的發展目標為“建設一座生態新城”。 其實,以現代制造業聞名的天津開發區,在制造業方面并不遜色于蘇州工業園區,此次天津新園區將成為中新兩國政府間直接合作的園區,著實令天津方面浮想聯翩。況且,“天津園區”還加上了一個動聽的前景: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 中新兩國政府間的首個合作園區蘇州工業園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該園區的協調工作通過“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進行,理事會主席由吳儀副總理與新加坡副總理黃根成共同擔任。中方的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外交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和新加坡內閣有關部門及江蘇省政府和蘇州市政府的負責人為理事會組成成員。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已有6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01個項目,而與其他開發區不同的是,這個園區直接借鑒了新加坡發展經濟、城市建設和公共管理的一整套經驗。園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年均40%的增幅。中新雙方用這種嶄新合作模式締造了一個蘇州工業園區,而憑借蘇州工業園的成功,也催生出“蘇州現象”。 蘇州工業園區最令人艷羨的正是可以直通車式地引進新加坡的先進管理經驗。經國務院批準,蘇州工業園區可以結合國情,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經驗。 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評論“蘇州工業園區模式”時曾分析說:“蘇州工業園區除了像國內其他開發區一樣引進外資,人才、技術外,重要的是引進了新加坡管理‘軟件’,‘軟件’說到底是一種制度,這恰恰是各個開發區最需要的。” 蘇州工業園區內甚至借鑒了新加坡式的“社保模式”,而“天津新園區”顯然還沒有開始討論到這些細節問題。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中新雙方正在就“第二項目”的合作進行細節的溝通和磋商,兩國政府將對這個新園區的形式和管理模式進行最后確定,畢竟發展高端服務業將與蘇州的工業園區有所不同。 或選址漢沽 新園區將選在濱海新區何處?這成為未來的天津新園區接下來的核心問題之一。 濱海新區目前主要由三個行政區和三個功能區構成,分別為塘沽、漢沽、大港;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此外還包括東麗區和津南區的部分區域。 專家分析指出,就這幾個區的具體情況看,塘沽區將在日后擔負起承載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CBD)的重任,而大港區則以發展石油及重化工業為主,漢沽區在濱海新區內屬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區域,但是,這次正是其“發展中”的角色給自己帶來了機會。據悉,目前中新雙方有意將新園區放在漢沽區。 漢沽區為天津市東部的沿海轄區,南瀕渤海灣,面積441.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 20.1平方公里。漢沽為“大城市,小農村”的二元經濟結構,西北部為農業區,東南部為工業區和海洋漁業區。在整個區的國民收入中,工業占到80%,而其中以原鹽生產最為著名。而漢沽的主要優勢在于擁有大片鹽堿土地資源,區內現有鹽田13933公頃,約為全區耕地面積的3倍,區內擁有兩處共3800公頃(合38平方公里)連片荒地。 目前,外界對“天津新園區”將會采取何種管理體制、會否借鑒蘇州工業園區模式尚不得而知。 蘇州工業園的管理模式是,成立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以及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園區開發建設實行政企分開。園區管委會作為蘇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在行政轄區范圍內全面行使主權和行政管理職能。 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在開發公司中,中方財團為第一大股東,持股52%,新方財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8%,另外3家股東持股20%。參加中方財團的有中糧總公司、中遠總公司、中化總公司、中央電視臺、江蘇省投資公司等14家中央和省市的國有企業,參加新方財團的有吉寶企業公司、新加坡科工集團、韓國三星、美國通用電氣等24家亞洲和歐美公司。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