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銀監會8月起組織大額不良貸款現場檢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10:11 21世紀經濟報道
“自8月起,地方銀監局將以客戶為單位,組織大額不良貸款現場檢查。”7月27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該人士透露,銀監會有關部門日前給各地銀監局下發一份內部通知,初步確定了首次排查的對象和進入大額不良貸款監測的企業名單。其中,首次排查的對象由銀監會監管一部提出建議名單;進入監測清單的企業不良貸款余額均在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 “對于首次排查對象,如果地方銀監局覺得有更合適的,也可以更換。”該人士稱。 對貸款大戶的這次檢查是在各方對宏觀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愈發關注之際進行的。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把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努力緩解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 實際上,銀監會近期已逐步加大對集團客戶授信和不良貸款大戶的監管力度。25日,銀監會發布新的《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要高度警惕和應對貸款大戶帶來的集團客戶風險,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銀團貸款。”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7月20日的年中工作會議上表示。 這次排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情況,分析問題”,一位地方銀監局官員說,銀監會監管一部已起草了《商業銀行大額不良貸款監管意見》,近期會正式下發。這次排查正是為該文件的推出作準備。 8月份啟動排雷 將于8月份啟動的現場檢查僅僅是序曲。 銀監會在內部通知中,向各地銀監局提供了一份國有銀行大額不良貸款的清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進入這份清單的企業大額不良貸款余額均在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銀監會有關部門利用自身的信息系統,掌握了這些大額不良貸款的基本情況(如企業、不良貸款規模和相關銀行等)。 “原來曾考慮將下限設為1億元,但此前很多地方在監測大額授信的實際操作中,均已將下限調整到5000萬元。為擴大監測對象,銀監會有關部門也做了調整。”一位了解此次排查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 銀監會要求地方銀監局重點開展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核對清單中所列的轄內大額不良貸款的情況;二是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建立大額不良貸款監測臺賬。 一位地方銀監局官員表示,已在近日的工作會議中根據銀監會的要求作了相關部署。 同時,銀監會監管一部(負責監管國有商業銀行)也已起草了商業銀行大額不良貸款監管意見。 而7月25日,銀監會公布新修訂的《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下稱“新指引”)。“新指引根據現代企業融資情況做了更細的規定,在操作上更加實用。”一位地方銀監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新指引中有些監管措施是首次提及,尤為引人關注的是這樣一條規定:“根據審慎監管的要求,銀監會可以調低單個商業銀行單一集團客戶授信與資本余額的比例。” “這也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舉措。”7月27日,前述銀監會系統官員如是說,目前宏觀經濟一旦出現大的調整,集團客戶風險問題將會更加突出,銀監會此舉也是希望能夠及時處置風險,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位官員介紹稱,銀監會這幾年一直在研究大額授信風險管理的問題,特別是“鐵本”等類似事件發生后,逐步建立了大額授信風險監測和統計制度;“但在設計之初,僅停留于統計與反饋階段,隨著經驗積累,這項工作不斷延伸,進一步貼近和跟蹤風險源,便于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大額不良貸款風險”。 在上述銀監會系統官員看來,在目前的宏觀調控中,部分行業和企業的經營狀況將會出現大的變化,如依賴出口退稅的出口型企業;其次,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有的企業可能敗下陣來。 “而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因為過快擴張,短貸長用,人為造成資金鏈緊張。”這位人士續稱。 多家企業被點名 地方銀監局的首次現場檢查將直接面對形成大額不良貸款的企業(以集團客戶為主)。 “有些就是死老虎,有些確實是政策性因素形成,特別是農行的一些客戶。”前述地方銀監局官員告訴記者。 在首次檢查中,每個地方銀監局都從“內部通知”附帶的不良貸款企業監測名單中領到了一個“壞孩子”(首次排查對象),如黑龍江某企業,中行、建行、交行共計約7.4億元貸款全部形成不良(貸款)。 該企業200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延期貸款約為13.2億元,且貸款資金用途全部為流動資金周轉;其中,工行哈爾濱市哈鐵支行共計4.902億元,中行黑龍江分行2.45764億元,交行0.872億元。 該企業的年報同時顯示,2007年1月15日,建設銀行哈爾濱南崗支行因短期貸款合同糾紛,要求解除借款合同,并歸還貸款本息共計約1.766億元。 除此之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另有一批上市公司也在銀監會的首次排查對象之列,如原草原興發(現為ST平能,000780.SZ)等。 原草原興發的2007年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3月31日,已經逾期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600萬元。 除上述的不良貸款大戶之外,一些大型企業集團也進入銀監會的監控范圍。 繼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點名個別大企業集團存在授信風險之后,此次年中工作會議上,銀監會高層再次提示了大型企業集團客戶的授信風險問題,并點了個別企業的名,其中,包括魯能、湖北天發等4家企業。 “盡管有些大型企業集團過去可能是很好的一個企業,但是它在快速擴張,或者跨行業經營的過程當中,可能有些方面把握不住,然后就可能出現資金鏈的緊張。”前述地方銀監局官員直言。 國有銀行表示歡迎 “這是件好事情。”7月27日下午,一家國有大型銀行一級分行高管對記者表示,監管部門來排查大額不良貸款,會引起地方政府關注地方金融風險,“如果銀監會的檢查需要銀行的配合,銀行肯定支持,因為這對化解金融風險有很大的好處”。 這位高管給出了地方政府關注金融風險的理由,“一個地方一旦發生了大量的不良貸款,必將對地方信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銀行信貸投放的信心也受到打擊。” 如上述一級分行高管所在省份的個別發生了大額不良貸款的地區,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對該地區的信貸投放也變得謹慎起來,“這也致使該地區的信貸增量在全省最小,說明信用環境受到了損失”。 但令這位高管感到擔憂的是,一些地區企業逃廢債苗頭重現,而地方政府又往往會出面保護地方大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致使一些銀行的債權縮水。“而相關銀行只能依法維護。但個別銀行單打獨斗,勢單力薄”。 該高管介紹,目前該行的信貸策略也發生了調整。在大企業、大項目面前不再吃“獨食”,“一般都是多找幾家銀行一起做銀團貸款,分散風險,對銀行而言,做到‘有進’,也要做到‘有舍’。” 而在此前,“大企業,或者叫集團客戶都是各家銀行貸款的優質客戶,所以大家都愿意去積極地進行貸款營銷。”前述地方銀監局官員直言,對個體而言,這是理性的,對整體可能就比較非理性了。 所謂非理性是指,“在做優質客戶的時候,每家銀行可能會在資金控制和風險分析方面,喪失一些必要的審查和警惕,由此導致資金的供應量大大地超過企業的實際需求量。”上述銀監局官員續稱。 而因為企業集團內部資金流動頻繁,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難度增加,上述地方銀監局轄內的個別公司就因控股公司抽調資金導致資金鏈斷裂,使得銀行貸款風險加大。 最近幾年,“類似的情況在全國比較突出,對于銀行業的監管者——銀監會就有責任和義務來進行一種風險提示,做好各類風險監管工作。”上述銀監局官員續稱。 如一些地方銀監局提出,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銀團貸款,做好風險管理,從源頭上防范集團客戶風險。 新指引也規定,當一個集團客戶授信需求超過一家銀行風險的承受能力時,商業銀行應采取組織銀團貸款、聯合貸款和貸款轉讓等措施分散風險。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