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預計年底定稿 八部委擬借渤海模式治理太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5: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今年以來,隨著無錫太湖、安徽巢湖、武漢東湖等水域污染事故的不斷發生,有業內人士稱,2007年堪稱 “藍藻之年”。 記者昨天從相關渠道獨家了解到,由環保總局等八部委組成的規劃組確定了《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簡稱“渤海規劃”)已經進入最后修改階段,并將在9月前遞交國務院審批。此后,八部委將在“渤海規劃”的基礎上制訂治理太湖環境問題的總體規劃。主管部門的領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渤海到太湖,代表了中國環境治理從技術、理念到體制創新的全面變革。⊙本報記者 李雁爭 措施規劃從三大方面入手治污 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夏青說,中國水污染治理的難題在于,國內企業還不具備能夠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1級A的技術;配套的污泥處理技術也不成熟;能夠把工業廢水穩定在排放標準附近的清潔生產技術更不能普及。 他說,由于中國人生活習慣不同,污水的成分比較特殊,特別是氮、磷、氨氮的比例比其它國家更高,因此治污產業不能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解決問題。 主管部門領導透露,在本次規劃中,政府首次提出了從三方面解決污染。工業方面,提倡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城市方面,提倡社會動員,人人節水;農業方面,提倡生態農業,節水灌溉。 據介紹,最根本的還是對治污技術進行攻關。目前,一些企業已經把攻關目標轉向工程技術,爭取盡早取得國產化技術的突破。在這樣巨大的市場面前,率先取得技術突破的企業將占領環保產業的制高點。夏青認為,國有企業最有這樣的可能。 但是以上的各項措施,僅靠國家環保總局的力量難以做到。因此,在渤海規劃的聯席會議中,除發改委、環保總局參與外,還有水利部、農業部、交通部、海洋局、林業局,以及山東省、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和大連市推薦的省級專家與國企派出的代表。 據介紹,之所以把渤海規劃確定為我國第一份區域環境總體規劃,是因為該區域的環境問題最嚴重。環渤海地區工業發達,人口稠密,既有東北老工業基地,又有天津濱海新區,每年幾十億噸的工業、生活、市政污水和上百億立方米的河流徑流將上百萬噸的污染物無節制地排入渤海近岸海域。 “作為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和全球一個典型的封閉海之一,渤海根本無法消解如此巨大的陸源排污壓力。” 作用破解當地“各自為政”弊端 夏青說,由于中國缺乏治污領域的先進技術,因此目前處理后流入湖泊海洋中的污水,達到1級B標準的占20%左右;達到2級標準的占80%;達到1級A的完全沒有。 根據《污水綜合排放標準》,1級A標準即中水,可以再次使用;2級標準雖不至于影響沿岸居民的健康,但是也會“影響沿岸開發和近海功能實現”。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2級污水已經過度排放。專家指出,目前發現藍藻的多是湖泊海洋這樣污水的最后流入地,如果排污速度不加以控制,全流域必將全面暴發藍藻危機。 以渤海圈為例子,監測顯示,60%以上排入渤海灣的污染物不是來自沿海,而是來自上游地區。在傳統體制下,各地方政府為了增加GDP爭相上馬重化工,全流域缺乏統一規劃。 夏青認為,去年以來,環保規劃的順利推進,體現了環渤海區域借助中央部門、找出突破口向更深層次合作的實質動作。 據了解,這次“渤海規劃”分了3個圈。一是渤海海域本身的圈,海灣;二是沿海13個沿海城市等;三是黃河、海河和遼河流域。規劃通過國務院批準后,將按照水環境綜合管理的要求,實施降雨、蒸發,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物排放5個總量控制。 主管領導介紹說,在環保規劃的框架下,環渤海區域規劃也正在制訂中。在最新規劃中,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區域規劃處明確了環渤海經濟圈應解決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整體定位、城鎮發展、交通能源發展、產業布局等九大方面。 “這些問題是各省市都關心而又無法單獨解決的,因此需要中央進行統籌規劃和部署。” 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區域規劃處副處長周毅仁指出,新規劃旨在實現環渤海經濟圈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布局合理化,以及該區域內資源的高效率共享和水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夏青認為,環保規劃并非限制環渤海的經濟發展。他說,環保規劃重在保護、落實好對現有廢棄物的治理,才能有更大的資源空間發展工業,而且,環保規劃中提倡的污水處理、垃圾填埋本身就是未來5年中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 推廣太湖或成第二個試點區域 目前,發改委正在其網站《建言獻策》欄目開辟了《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建言獻策》專題,自6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間,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 據介紹,今夏太湖藍藻暴發,嚴重影響了無錫市近百萬群眾的正常生產和生活。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在無錫太湖污染防治座談會上要求,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的委員會,共同編制《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簡稱“太湖方案”)。 主管領導表示,在《渤海規劃》成熟的基礎上,制訂《太湖方案》的難度較小,預計在今年年底可以定稿。 太湖是一個龐大的流域,流域面積36000多平方公里,承載人口3000多萬。盡管環湖城市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宣布COD(化學需氧量)排放年年下降,但巨大的人口壓力形成的面源污染使太湖水富營養狀態進一步升級。 蘇州市政協主席馮瑞渡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太湖污染的根本原因還是出在機制層面。太湖流域囊括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太湖水面則與分屬兩省的4個市相鄰,這種行政隸屬上的分割局面,導致太湖的治理與保護一直處于無序狀態。 目前,對太湖進行管理的跨行政區域機構并非不存在,設在上海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就是這樣的機構。但它不是權力機構,監控權、執行權有限,在太湖生態保護和恢復方面能起的作用也有限。 主管領導表示,本次“太湖方案”是國務院授權編制的,它的作用將大于以往的措施。 夏青也認為,太湖藍藻以前也曾多次暴發,之所以今年引起這樣大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程度提高。在八部委的聯合治理下,太湖污染的問題有希望得到解決。 主管領導還表示,如果渤海、太湖規劃的實施效果顯著,這一模式還將在其它流域推廣。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