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馴河記:13項治淮工程化解十年一遇洪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2:08 第一財經日報
擬在2007年底完工的治淮19項骨干工程現已完工13項,這13項工程在今年的大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高學軍 與1991年和2003年洪災相比,今年受災面積分別少2398萬畝和4902萬畝;啟用行蓄洪區涉及人口分別減少60.2萬人和9.8萬人;緊急轉移人口、防守人數和險情分別較2003年減少154萬人、252萬人和1619處 自6月26日以來,淮河流域出現持續性強降雨,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54年的第二大流域性大洪水,但是截至目前,淮河防汛工作顯得游刃有余,造成的災害程度之小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洪水不期而至 7月23日上午10時,位于安徽蚌埠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大樓內,舉行了當天的例行汛情會商。在對水情和天氣預報進行簡短的討論之后,氣氛一片輕松。 “現在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汪斌在會商結束后表示,“今年淮河的3次洪峰已經過去了。可能28日左右會有一個小的回漲,但不會超過前面3次。” 未來幾天內,淮河流域將不會出現大范圍強降雨,而遠期看梅雨季節即將結束,今年淮河防汛最嚴峻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6月26日到7月9日,淮河流域出現一次持續性強降雨,到7月6日早上,淮河第一次洪峰形成,淮河上游與中游之間的重要關口王家壩的水位在7月6日早上達到了28.38米,超出警戒水位0.88米。7月10日早上,王家壩水位達到29.29米,距離保證水位僅差0.1米。而保證水位意味著必須從淮河干流向外分洪。 汪斌說:“沒想到今年水這么大,一般十幾年才會有一次這么大的水。”淮河的前兩次類似規模的大水分別發生在1991年和2003年。 淮河防汛準備工作每年都做得很充分,隨著大水的到來,整個系統也進入了狀態。 7月10日上午10時,回良玉副總理參加了國家防總、淮河水利委員會以及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共同舉行的第三次會商,并作出了從王家壩向蒙洼蓄洪區分洪的決定。 “王家壩用不用,標志著是否有大水。”汪斌說。 王家壩地處河南與安徽交界處。淮河洪水從上游河南的山區下泄至此,突然轉入平緩的平原地區,洪水下泄不暢,容易抬高水位,對淮河干流防洪造成壓力。而向蒙洼蓄洪區分洪,則可以有效削減洪峰,緩解干流壓力。 11時05分,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宣布蒙洼分洪調度命令。11時15分,淮河防總向安徽省防汛指揮部下達了王家壩閘開閘分洪命令。 12時29分,王家壩閘開啟,洪水從淮河干流泄向蒙洼蓄洪區。這是蒙洼行蓄洪區自1953年建成以來第15次啟用蓄洪。 隨著洪峰的推進,以及第二和第三次洪峰的形成,王家壩下游的各個行蓄洪區此后依次啟用,到7月19日,位于蚌埠上游的荊山湖行洪區開閘分洪,淮河流域已經啟用10個行蓄洪區多次分洪。而下游入海入江水道也全面開啟泄洪。這些手段有效削減了洪峰,使洪水始終處于“可控的”狀態。 大水小災 汪斌在7月23日表示,此次淮河流域大水造成的最終損失仍在統計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淹沒土地面積、直接經濟損失都比1991年和2003年小得多。 此前的7月17日,回良玉副總理在全國防汛抗洪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說,淮河今年雖然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大洪水,但人員轉移無一傷亡、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的堤防沒有一處決口,流域水庫也無一垮壩。今年淮河的洪水全面超過2003年,但淹沒面積減少了五分之二,轉移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二,工程險情減少了四分之三,防守人數減少了五分之四。 據水利部網站消息,截至7月16日統計,此次淮河洪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370萬畝,成災1304萬畝,受災人口2042萬人,倒塌房屋7.1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20億元。 與1991年和2003年洪災相比,今年受災面積分別少2398萬畝和4902萬畝;啟用行蓄洪區涉及人口分別減少60.2萬人和9.8萬人;緊急轉移人口、防守人數和險情分別較2003年減少154萬人、252萬人和1619處。 與過去數百年間的歷史相比,今年迄今為止淮河防洪的結果無疑令人欣慰,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中國人治淮的夢想正在接近實現。 淮河自古以來就是一條桀驁不馴的河流。發源于河南桐柏山的淮河經過160多米的落差迅速到達今安徽境內,即進入漫長的平原洼地區域,流速上的突然減緩使得安徽境內淮河兩岸成為洪水漫灌之所。而近代的黃河奪淮又使淮河失去了自己的入海通道,淮河江蘇段淤塞,洪水下泄不暢。 這種地理特征,加上夏季雨量大的特點,使淮河流域變成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的地區。包括安徽、江蘇在內,近代曾出現“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場景。淮河因此變成國人必欲治之的心頭之患。 而汪斌23日表示,經過新中國數十年的治理之后,現在可以說,淮河流域已經達到“大雨小災,小雨無災”。 手中終于有了牌 近年來建設的治淮工程,被認為是此次防洪成功的重要原因。 汪斌認為,已經完工的治淮工程為洪水調度創造了條件,使得今年的調度比2003年更從容,效果更好。 中國治淮人期盼今日這一手好牌已有多年。雖然新中國自1950年淮河大水之后即加緊了治淮步伐,但是限于財力和技術水平,治淮進展緩慢,甚至還一度走了彎路。 1950年夏的淮河水災促成國家在同年10月作出《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確定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但是不久之后治淮即偏離了方向,河南和安徽此后總結推廣“以蓄為主”經驗,大量興修水庫和水壩,并導致1975年8月60多個水庫相繼發生垮壩潰決,造成1015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不久前溫家寶總理視察淮河時還提及了這一場災難。 血的教訓使治淮回歸到“蓄泄兼籌”的正確道路上來,即在上游修建水庫適當攔蓄洪水,在中游設立多個蓄(滯)洪區以備分洪,下游疏通淮河入江入海水道以加快泄洪。 然而受財力所限,直到1991年的大洪水來臨時,治淮工程建設仍沒有太大起色。 1991年6、7月間,淮河流域發生兩次特大暴雨過程,給全流域造成嚴重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344億元。當年國務院作出《關于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決定》,提出在“八五”期間增加治淮投入,在淮河流域興建19項骨干工程。 此后到2003年大水前的12年間,入江水道加固、淮河入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等竣工。淮河入海水道主體工程結束了淮河800年沒有入海通道的歷史。 2003年6月到8月,淮河流域發生1954年以來流域性大水,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364.3億元。這一次大水推動治淮工程建設再加速。 2003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抓緊淮河流域災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設等問題。兩周后,國務院治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在2007年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19項骨干工程。 十分巧合的是,似乎正是為了考驗人們的決心,歷史性大水打破周期,在4年后卷土重來,而所幸上述19項工程中有13項已經完成,并在今年的大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介紹,19項治淮骨干工程估算總投資447億元,截止到2006年底,已累計安排投資34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86億元。 汪斌表示,今年的防洪指導思想與2003年并無兩樣,但今年調度的手段和條件已經大不一樣,因此結果也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淮河流域有效的防洪防澇體系已基本形成。 事實證明,上游水庫的攔蓄、中游行蓄洪區調度自如的分洪、下游入海水道的快速泄洪,成為今年防洪成功的關鍵因素。 行蓄洪區的人水和諧出路 隨著治淮工作的進展,淮河洪水的損失已經逐漸集中于沿岸的行蓄洪區。汪斌認為,現階段治淮工作已經解決了人的安全問題,但蓄洪區及土地的安全仍難以保證。 據汪斌介紹,目前淮河流域尚有21個行蓄洪區,20個在安徽,一個在江蘇,總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區內人口150多萬人。每遇大水,必須啟用多個行蓄洪區,導致人口被迫轉移,區內耕地和設施被淹,損失巨大。 近年來,國家對行蓄洪區實施了移民外遷工作,并投巨資在區內建設了莊臺、保莊圩等避水居住區,已大大減少了人員、財產轉移的數量和難度,同時也減少了分洪造成的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損失。 汪斌表示,下一步治淮工作的重點之一將是進一步從行蓄洪區轉移人口,減少行蓄洪區數量。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行蓄洪區問題的實質是人水和諧問題。行蓄洪區歷史上基本就是淮河天然的行洪滯洪場所,只是由于這些地區土質肥沃,在沒有大水的年份是理想的糧食種植區,才逐漸被人開墾,并形成“水進人退、水退人進”的拉鋸格局。 7月13日下午,溫家寶總理在聽取河南省抗洪救災工作的匯報時也指出,在這次大洪水中,治淮工程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還需要研究從根本上解決淮河的問題。 他說,關于行洪區、蓄洪區的根本對策問題,我們有半個世紀的經驗教訓。很多地方的行洪區、蓄洪區很早以前就是湖泊、水的大通道,現在人多了,這些地方都被人占了。要敞開這些通道,人就要搬走,才能行洪、蓄洪。這實際上是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問題。水要有路可走,人就要讓路。 他要求地方政府總結過去修建莊臺、圩區的經驗,并統籌評估論證遷移安置、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等辦法的利弊。 13日當天,溫家寶總理到蒙洼蓄洪區內看望群眾時表示,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要按最高的標準給行分洪區災民補償。 汪斌表示,沿淮行蓄洪區加上灘區的人口共有200萬左右,短期內全部移出還不現實,因此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思想將是該退的退出來,該保的還要保。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