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江蘇國有產權交易管理實現“三個轉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9:24 國資委網站
一、從完善制度向規范制度執行方面轉變 近年來,為規范國有產權轉讓行為,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產權管理制度體系初步形成,我們及時調整思路更新觀念,將工作重心從建章立制轉變為狠抓規章制度的落實。將重點放在對產權管理操作過程制度化、公開化、和規范化的建設上。確保產權管理工作按程序走,按規矩辦。 為將提高企業國有資產評估質量落到實處,使監督處罰依據充足,我們建立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檔案制度,對審核的每一個項目建立管理檔案,對審核情況進行詳盡記錄,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作為今后選擇中介機構的依據。為解決產權轉讓審批環節多,權責不明晰,國資委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等問題,我們簡化了產權轉讓的權限和程序,明確了企業是國有產權的責任主體,國資委是監督主體。通過建立動態監測檔案,對產權交易全過程進行動態監管,通過對產權交易機構進行綜合評價,著力提高產權交易機構質量。實現了產權轉讓從審批為主向動態監測為主的轉變。 二、產權交易機構從事前確認到事后評價轉變 在國資委成立之初,為規范產權交易機構行為,我們選擇了部分機構從事國有產權交易,由于省國有企業交易機構數量多,規模小,部分隸屬于財政、國資部門,部分為國有或民營企業;各產交所交易量相差較大,有些全年完成的交易額超過10億元,有些不到1億元。產權交易場所分散且規模不一,導致了交易質量參差不齊。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在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有些交易機構不考慮征集情況,直接進行拍賣;有些地方的掛牌價中直接扣除了評估基準日到掛牌日的權益差,個別地方掛牌底價為評估價扣除職工安置費;有些國有產權轉讓信息為某些受讓方設定量身度造的條件,這些都明顯違反了國家現行政策制度。為此,我們建立了對產權交易機構實行年度綜合評價的制度,將國家有關產權交易機構的要求分解細化為10大類32小項,通過任務布置、自查自糾、初步審核、材料復審、實地核查、督促整改6個階段。對全省交易機構逐條逐項對照查檢和綜合評價。對達到規定標準的產權交易機構進行確認。 三、對產權交易從被動監督到動態監測轉變 對產權交易的監督通常采取審批、年度檢查和舉報查處三種方式進行,責任不明確,存在的問題掌握不及時,由于產權交易涉及到權屬的變更,交易完成后,企業國有產權或企業已在一個新體制下運營,處理時涉及面廣、難度大,周期長。為此,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對國有產權轉讓涉及的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掛牌價、受讓條件等落實監管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建立動態監測檔案,對產權交易全過程進行動態監管,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產權交易機構和相關國有資產監督機構,要求其督促轉讓方進行糾正。實現了產權轉讓從審批為主向動態監測為主的轉變。 2007年上半年全省共進行國有資產評估備案核準項目130 個,涉及凈資產38.93億元,評估后凈資產45.47億元,增值6.54億元,增值16.80%。全省共完成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項目82項,成交金額15.29億元,比評估價12.97億元增加2.32億元,平均升值率為1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