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樹成:用投資增長拉動消費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 06:3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杜艷 北京報道 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貿易順差依然過大、投資增長過快、信貸過多,這些基本的經濟狀況支撐著中國的經濟增長達到了新的歷史高位。而此背后,投資和消費增長率的喇叭口繼續擴大。對于這些,我們到底該怎樣認識?又是哪些因素讓這些問題得以延續?對此,我們專訪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先生。 經濟觀察報:現在學界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頗有爭議,如果從經濟周期的角度看,您怎么看待現在所處的位置? 劉樹成: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處于上升通道,如果我們把經濟周期波動由上升通道轉向下降通道的拐點來臨比喻為“狼”來了,那么,近三年來,不論國際上還是國內,不斷有人預測說:中國經濟的拐點來了——“狼”來了。但實際表明,“狼”沒有來。 經濟觀察報:如果還是處于上升通道,這輪經濟增長的周期好像要比以往的周期長得多。 劉樹成:是的。這正是我要指出的地方,也是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新特點,即經濟增長周期大大拉長。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53年起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到2006年,GDP增長率的波動共經歷了10個周期。在前9個周期中,上升階段一般只有一兩年。而本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到現在 (從2000年到2007年上半年)一直持續了7年半(如圖所示。編者注)。這充分表明,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出現了新的波動形態,或者說出現了良性大變形,即經濟周期波動的上升階段大大延長,經濟在上升通道內持續平穩地高位運行。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周期波動史上還是從未有過的。 經濟觀察報:在您看來,是什么因素導致經濟增長周期大大延長呢? 劉樹成: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從供給面分析,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周期也從需求主導型向供給主導型轉變。需求主導型的經濟周期,其上升的主要驅動力是需求膨脹,而供給嚴重制約。所以每當經濟過熱時,就會出現資源瓶頸。而現在,市場機制的引入使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原有的瓶頸制約已經逐步得到緩解,甚至有的還出現了相對過剩,支撐了經濟在適度高位的持續運行。另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中國的物價得以保持低位的水平。這從一個角度解釋了本輪經濟周期中“高增長、低通脹”的現象。 從需求面分析,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向耐用消費品方面轉型過程中,產業結構也在升級,消費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是本輪經濟周期的重要推動力。 從政策層面分析,政府所采取的微調、結構性的調控措施,大大熨平了經濟增長的波動,避免了“大起大落”,使經濟增長的上升階段得以延長。 經濟觀察報:基于以上分析,您認為今后的政策著力點應該在哪兒呢? 劉樹成:2006年,我國GDP修正后為11.1%,2007年上半年又略有提高,根據歷史經驗,這已經處于或稍微越過我國經濟適度增長區間的上限邊緣。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加快過程中,潛在經濟增長率有可能有所上升,但考慮到資源消耗(特別是能源、土地)和環境污染這些新的經濟增長制約因素,潛在經濟增長率還不能把握得過高。因此,還要防止經濟運行由偏快轉為過熱。 因此,我有三點政策建議,一是化大調整為不斷的小調整,以延長經濟周期繼續在適度高位的平穩運行。二是要把政府的微觀規制從宏觀調控中剝離出來。節能減排、把住土地閘門這些屬于政府的微觀規制,應該具有長期可持續性,而宏觀調控是針對經濟波動采取的短期措施,所以要區別開來。三是應該解決總儲蓄大于總投資的困境,現階段,應該用投資增長來拉動消費增長,而不是限制投資。 經濟觀察報:您說用投資增長拉動消費增長,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提法。 劉樹成:目前,我國總儲蓄大于總投資,外貿順差持續增大。要解決這個外部不平衡問題,就需要擴大內需。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那么,要擴大哪部分內需呢?這又涉及到國內的內部不平衡問題,即當前內需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要繼續擴大國內投資需求嗎?那固定資產投資不是更要過熱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我國目前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我國目前處于消費結構升級過程中,這主要是要解決住房問題。而居民購買住房,在國際上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統計中,是歸于投資的;居民購買住房后的年度折舊,以虛擬計算列入消費。而我國的住房年度折舊率很低,這就大大壓低了消費率。同時,在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住房支出所占比重很小,2006年僅為3.1%。而在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中,住房支出經常占到14%左右。擴大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居民住房支出,是提高我國消費率的一個長期的、重要的途徑。而在這個過程中,又要大量地蓋房子,增加投資。所以,在目前我國這樣一個特定的發展階段里,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問題仍然會存在,但在居民住房需求擴大之后,以及在統計上合理提高住房年度折舊率之后,我國消費率會提高起來的。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優化商品房供給結構,加大面向廣大群眾的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的供給,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