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加強宏觀調控 政策落在實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1:04 金融時報
李倩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7月16日至17日舉行的第91次全體會議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更為明顯;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增長過快問題仍然突出;高耗能產業增長偏快,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物價上漲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食品價格和住房價格上漲較快。 7月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最終印證了各方面對上半年經濟形勢的判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0.5個百分點。6月份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4.4%,上半年達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個百分點。 實際上,早前海關總署公布的上半年貿易順差超過1100億美元,以及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數據,已經顯示出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態勢。6月末,反映總需求的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7.06%,比5月末高0.32個百分點;反映企業短期投資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0.92%,比5月末高1.64個百分點,均出現反彈。的確,受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影響,當前整個社會資金比較寬松,為投資提供了較多的資金。同時,企業利潤增加較多,相應地也激發了企業投資的動力。而貨幣供應量增速的加快和經濟增長速度高位運行,進一步帶動了物價的持續上漲。經濟活動強勁增長,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凸顯進一步執行政策性調控的必要性。 6月份高企的CPI,更讓業內外人士對未來的貨幣政策產生了諸多猜想。其實,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保持著穩中適度從緊。央行也一直在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減少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今年5月份央行果斷出手,“三箭”齊發:同時采取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擴大匯率波動幅度等三種調控手段,抑制市場資金過剩并為有可能過熱的經濟予以適度降溫。進入7月份后,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連續兩個月投放貨幣后,突然加大回籠貨幣力度,上周五再次發行上千億元三年期定向票據,緊縮銀行體系過剩資金的信號十分明顯。這也是今年以來央行第三次發行定向票據進行調控,隨即貨幣市場1個月以上期限的利率開始上升,貨幣政策的緊縮預期不斷增強。部分專家認為,這僅是央行新一輪組合性調控政策的開始。 我們相信,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形勢,國家可能會盡快出臺政策進行調控。但是,僅僅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治理經濟過熱在總量上緊縮總需求上下工夫,僅僅著眼于貨幣政策或是財政政策的運用,業內人士認為充其量只能解決短期的經濟過熱問題,對于從根本上解決引致長期經濟過熱的因素作用不大。央行近兩年來采取了包括調整準備金率、加息、發行央行票據和進行“窗口指導”等一系列貨幣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但這些政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等問題。事實上,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只要各項宏觀政策加強協調,搭配出臺“組合拳”,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在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上、在產業政策支持導向上,進一步強化財政政策的結構性調控作用,加強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外貿政策以及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才能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 正如人大財經委委員們所認為的,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增長過快問題相互交織、互為因果,必須運用統籌兼顧的思路、系統配套的辦法,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有利于緩解經濟增長過熱的因素在不斷增加。取消、降低出口退稅率和增加進口等外貿政策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貿易順差快速增長的勢頭;QDII的范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將有助于緩解我國資本項目順差增長過快的趨勢;外匯管理和檢查更加嚴格,境外資金流入的便利性有所減弱。 但是,治理經濟增長過熱,不論后續什么政策出臺,不論采取什么組合方式,政策的執行與落在實處尤為重要。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