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進口替代能量正在釋放 中國貿易順差將繼續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10:0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王畢強 北京報道 中國出口行業對進口原料和零部件的依存度正在明顯下降。 這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博士最近的發現。他在7月9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說,該依存度在2004年為43%,到2007年1至4月已降至31%。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國內生產的零部件和部分原材料取代了部分進口。 這對于已經把“減順差”作為頭等大事的中國決策部門而言,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種結構性因素顯示,中國貿易順差將繼續擴大。 實際上,面對長時間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中央政府屢屢祭出的調控政策,似乎并沒有明顯減緩順差飛馳的速度。2007年1月-5月,外貿順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3%。6月貿易順差更是陡增87%,達到269.1億美元,創下自去年10月份238.3億美元以來的歷史新高。 范圍 進口替代的范圍如此廣泛,德意志銀行的這份報告說,汽車、汽車零部件、軟件、電信設備、醫療設備、建筑機械、設備零部件和紡織機械行業的內資企業,將明顯受益于正在加速的進口替代。 “通過自己研發生產零部件,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成本下降,相應的會給公司的產品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边~瑞公司投資者關系負責人表示。邁瑞是中國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醫療設備研發制造企業。 馬駿認為,在針對國內消費的主要行業中,國內供應商日益能滿足國內對中端技術的需求。 2004年至今,在上述6個行業中,國內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增長了8至22個百分點。這些板塊的年均總體需求增長約20%。馬駿認為,進口替代的趨勢,在中國有良好的基礎。馬駿將進口替代的加速歸結為中國在獲得技術和生產率提升方面的迅速進步,從而放大了中國低成本勞動力和土地的相對優勢。 首先,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在過去數年間大幅增長,2006年約有4萬名留學人員歸國,幾乎是2004年數字的兩倍。另外,過去5年內中國的研發支出年均增長保持在20%以上。再次,中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密集度明顯提高,2006年達每人35萬元人民幣,而在2002年,這個數字僅為26萬元。 馬駿認為,中國大陸制造業的年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長超越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9%。此外,政策支持也有助于促進進口替代和公司業績的增長。 空間 這種變化并不意味著國內企業不需要進口零部件和原料。德意志銀行的上述報告顯示,國內企業依然有31%的零部件和原料需要依賴進口,這部分產品大部分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同時,上述行業內資企業的平均市場份額仍遠低于50%。 “如果國內零部件的工藝水平能達到的,我們一般會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國內產品;如果國內的工藝水平達不到的,還是要由國外進口。”記者采訪的數家國內企業對選擇產品的回答頗為一致。 這些企業大多表示,目前他們能夠研發生產的主要是中低端的零部件,很多高端和關鍵設備還是需要進口。 但是,這個現實實際為中國未來的進口替代,提供了巨大空間。馬駿認為,中國企業的進口替代還有巨大的空間。這個趨勢表明這些行業中內企的增長潛力高于市場預期,但同時也對宏觀政策,尤其是控制貿易盈余的政策,提出了重要的結構性挑戰。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今年初,把“減順差”定為2007年外貿工作的頭等大事。而擴大進口則是商務部“減順差”的重要手段之一。 很顯然,無論這些政策為何,最終都必須面對國內自產零部件和原料的替代進口能力正逐步加強的現實。 進口替代的范圍如此廣泛,德意志銀行的報告說,汽車、汽車零部件、軟件、電信設備、醫療設備、建筑機械、設備零部件和紡織機械行業的內資企業,將明顯受益于正在加速的進口替代。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