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1984:袁庚與蛇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23:55 經濟觀察報
陳禹山 陳少京/文 一 1984年,中國改革最耀眼的光環應歸于蛇口,在這一年里,“特區”蛇口與袁庚的聲望同時到達了巔峰。 1984年1月26日上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廣東省和深圳市領導人陪同下,來到蛇口。 蛇口工業區負責人袁庚把鄧小平一行迎上工業區辦公大樓。 在了解過蛇口碼頭的建設和通航狀況之后,鄧小平高興地說,你們搞了個港口,很好! 這是鄧小平視察蛇口、深圳的第一句贊揚。 袁庚匯報說,中央對外開放政策在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揮了巨大威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辦特區以前,蛇口是人口外逃外流的口子。自從辦了特區之后,不但制止了人員外流,相反現在是人才回流,資金回流。幾年來,由客商獨資或合資興辦了74家企業,其中51家已經投產,14家工廠開始盈利。職工工資水平已超過澳門…… 見鄧小平聽得饒有興趣,袁庚便把話題引向縱深——他簡要地匯報工業區幾年來進行的經濟體制、機構、干部制度、工資制度、住房政策改革的情況。最后,袁庚說:“我們這里進行了一點冒險,不知道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有個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時,鄧小平的女兒鄧榕提示說:“我們在進來的路上看到了。” 鄧小平點頭道:“對。” 袁庚松了一口氣。 鄧小平返回首都不久,便召集胡耀邦等7位中央負責人開會。鄧小平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更明確,就是不能收,而是放。”“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當時這個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口號,已引起幾年的爭論。有人甚至指責袁庚是資本主義的代言人,要搞“資本主義復辟”。鄧小平對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肯定,使袁庚備感欣喜。同年10月1日,共和國35周年國慶,“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彩車出現在天安門游行隊伍中,這個口號迅速傳遍全國各地。 這個口號的提出在當時的確需要勇氣和膽識。它不僅打破了人們談錢色變的傳統觀念,更帶給人們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效率觀、價值觀。有學者認為,這個口號是“沖破思想禁錮的一聲春雷”。來蛇口投資的一位外商說:這句口號的價值就在于對國人觀念帶來的巨大沖擊,整個國家從蛇口開始了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 如今,當年蛇口那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已被收藏于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 二 1978年10月,“文革”中曾在秦城監獄關押5年半的袁庚出任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是中國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它誕生于19世紀70年代。 1872年12月23日,李鴻章向清廷奏呈《試辦招商輪船折》,獲同治皇帝批準,招商局遂告成立。 “招天下商,通五洲航”之外,招商局創辦了一批中國近代工交金融企業,1876年7月在上海創設仁和保險公司;1877年投巨資創辦中國第一家大型煤礦——開平礦務局;1879年在天津大沽碼頭架設第一條專用電話線路,并推動李鴻章上奏設了中國第一家專業電報局——天津電報總局。此外,招商局還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通商銀行,第一個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漢治萍廠礦公司以及一批新式大學堂。在與外國船商的競爭中曾立于不敗之地。1950年1月招商局設在香港的分公司——香港招商局及其留港的13艘船舶、60多名員工宣布起義后,成為交通部派駐香港的代表機構,沿用了原有的名稱。 幾十年過去。香港招商局蜷縮在香港一隅,眼睜睜地看著這個花花世界在急速變化、迅猛發展,自己卻像一個“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搖落”的遲暮老人,徒喚奈何。 袁庚的到來,以及由他起草并被中央迅速批準的 《關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報告,成為香港招商局重獲新生的轉折點。 根據中央同意的“立足港澳、背靠國內、面向海外、多種經營、買賣結合、工商結合”24字經營方針,袁庚急需一塊土地來承載他的理想。經過多處比較,他最終看中了蛇口這塊小地方。中央給的整個南頭半島袁庚不敢要,只要了其中的2.14平方公里。 袁庚談到當時的思想說:要一塊地盤,搞“面向海外”的工業區,是史無前例的一場試驗,一旦出現閃失,勢必對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形勢造成不利影響,政治責任重大。他對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說,他只想要一塊小地方,搞點試驗,探索一下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向。 這一試,他試了十四年。從1978年起,袁庚主持香港招商局工作14年,招商局資產總額由人民幣1.3億元增至200余億元。招商局除了開發蛇口工業區外,還率先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南山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全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保險機構和銀行,即平安保險公司和招商銀行。尤其是蛇口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對全國的改革開放,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 二十余年后回頭看,袁庚的貢獻顯然不止于在他主持其事的十四年里使蛇口成為一顆耀目的經濟明星。因為,改革從來不可能是“一條腿”。 1983年2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一行來到深口工業區視察。 袁庚向胡耀邦簡要地匯報了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的基本情況,便把話題轉向工業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袁庚說:關于改革問題,現在就是要搞全面改革。從歷史上看,凡是搞改革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兩千多年前的商鞅變法,最后落得五馬分尸。王安石變法也沒有好下場。孫中山也搞改革,也失敗了。康有為、梁啟超只是搞君主立憲,改良主義,結果七君子殺了頭。 胡耀邦:是六君子。 袁庚:現在我們的改革,我想不會落得前人這樣的下場,我們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不會有問題吧,我們值得冒這個險! 胡耀邦:過去的改革是下層少數人去改,領導者、統治者是壓制的。現在不同,我們領導者是帶頭號召和督促下面去改,現在和過去根本不同嘛! 胡耀邦的插話,令袁庚信心大增。袁庚便開誠布公地道出自己的設想。 袁庚:我們在寫一個報告,準備在領導班子組成問題上,搞一個較大的改革。例如管委會委員是否可以采取直接的公開的投票選舉……管委會由群眾選舉產生,每年投一次信任票,如果不信任票超過半數,管委會就得改選;個別委員的不信任票超過半數就得下臺。這種公開的、直接的、由群眾投票選舉的領導班子,就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就會真正為群眾做點好事。因為群眾可以選舉他,也可罷免他。我們想做這樣一個不太小的改革,準備冒一點風險。 胡耀邦說:好!很好! 袁庚不失時機地說:總書記說了好,我們就記錄在案,馬上打報告這樣做。 袁庚緊握“尚方寶劍”,向領導干部終身制開刀。 有人認為,袁庚滑頭。他在蛇口推行直選領導班子,是因為他本人認為他不會落選被淘汰,志在必得。袁庚敢于冒這個險,也是因為他猜透了蛇口人一定會選他。 但也有人反問:最初選他,但他終身能獲選嗎? …… 1983年4月,蛇口工業區首先在國營直屬公司副經理以上的行政干部和助理工程師以上的技術干部約130人中,進行民意測驗,由他們在沒有指定候選人的情況下,自行推選管委會的成員。結果,民意測驗的名單與組織部門的預定人選完全一致。 這次民意測驗實質上是蛇口工業區第一次成功的民主選舉。 不出認為袁庚“滑頭”的人所料,袁庚高票當選。 在管委會就職典禮上,袁庚代表黨委、管委會作工作報告時鄭重宣布:“從現在開始,將廢除干部職務終身制……” 第一次選舉的一年后,1984年4月22日,蛇口工業區全體干部300余人,對袁庚為主任的管委會進行首次信任投票。 投票前,袁庚做了說明:干部制度的改革,旨在探索一條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新路子。民主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糾正錯誤。信任投票使這種功能在一年內便可體現出來。 信任投票結果,管委會獲得信任票295張,各成員獲得信任票均超過半數。 袁庚本人獲得1張不信任票。 同時,管委會收到了出自82人之手的數十條批評意見和建議。 有人問袁庚:“在中國,當經濟和文化沒有搞上去之前,你們這樣做,豈非‘民主早熟’?”有位好心的報紙總編輯還托人帶話給袁庚:“蛇口在民主的問題上千萬要慎重。不要犯‘自由化’的錯誤。”或許正是基于這一原因,袁庚一再告誡自己和他的同事:試驗是要“有控制,有步驟,逐步深入和擴大的”。“民主不是起哄,更不是兒戲,方向要堅定,行動要穩妥。” 1984年鄧小平視察蛇口,盡管對蛇口工業區干部制度的改革沒有直接表態,但袁庚根據自己從政的經驗,認定他是默許了,于是他的步伐更加堅定。 1985年,第二屆蛇口工業區管委會要換屆。 1985年4月1日晚上,推選候選人大會如期舉行。393人參加投票,另有31人委托他人投票。發出424張選票,收回416張。15人當選為第二屆管委會候選人。 從4月19日晚上開始,15名管委會候選人輪流發表演講,向選民們報告自己的施政方案。 4月21日晚上。育才中學階梯教室。15名候選人無一例外地要回答規定的5個問題,例如“你認為蛇口工業區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您當選的話,首先要抓好的三項工作是什么?”等等。 在回答完問題后,每位候選人還必須接受選民的個別質詢。選民們所提問題往往令候選人坐立不安,汗流浹背。候選人也有自己的主動權,對選民的問題可以不回答。但不回答就可能失去選票。 候選人之間的交鋒也十分激烈。有的候選人許愿:如果當選將提高職工福利待遇。立即有候選人反駁:以提高福利待遇來撈取選票,并不是明智之舉。因為職工福利的提高,必須依賴生產的發展。如果生產上不去,沒有效益,而片面追求提高福利,這對我們的事業來說無異于慢性自殺。 4月22日下午,1170名選民再度聚集育才學校階梯教室,在15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9名第二屆管委會成員。 4月26日,選舉領導小組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選舉結果:袁庚以1006票名列首位,164人沒投他的票。第一屆管委會7名成員中有3人落選,其中包括袁庚的“智囊人物”梁憲。 5月16日,香港招商局批準了選舉結果。這是中國第一個直接選舉產生的領導機構。有人認為這是袁庚在企業選舉的幌子下,悄悄打了一個擦邊球——進行了一場政府選舉的試驗。 又是一年,又一次投票將至。1986年4月,根據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管委會選舉暫行辦法規定,對第二屆蛇口工業區管委會,要進行一年一度的信任投票。 統計數字表明,蛇口人的民主熱情在增溫。這次投票人數由原來的1400人上升為2300人,投票率由80%上升為84%。然而,也有共計341人未投袁庚的信任票,與上屆信任投票袁庚只得了一張不信任票相比,今非昔比了。有人稱之為“四月地震”。 袁庚針對這次投票結果,公開發表演講:有人說我袁庚是“蛇口權威”。如今“權威”正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這說明蛇口人在民主風氣的熏陶下,對自己的干部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了,反對袁庚也沒有什么可怕了。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改變,國家就有希望。 同年6月10日,鄧小平在聽取中央領導人匯報經濟情況時談道:“現在看,不搞政治體制改革不能適應形勢。改革,應該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而且應該把它作為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標志……1980年就提出政治體制改革,但沒有具體化。現在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不然的話……必然會阻礙經濟體制改革,拖經濟發展的后腿。” 鄧小平的談話,給了袁庚和蛇口人以極大鼓舞。在這個改革的精神鼓舞下,蛇口的選舉曾堅持了近十年。 袁庚在蛇口搞的這場轟轟烈烈連續近十年的民主選舉領導干部的試驗,一開始就引起爭議。有部分人指出,袁庚搞這樣的試驗,證明他是個置國情于不顧的理想主義者。有人認為他是個“冒險家”。中央一位領導人說:“是冒險家,也是實干家。” 四 1984年11月28日,在蛇口召開的 “全國當代香港經濟研討班上”,面對數百名來自香港和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袁庚站在講臺上發表演講:“我在這個講臺上不敢講(蛇口)什么經驗,教訓倒是不少,今天我要揚點家丑……蛇口前不久工棚發生火災,消防隊趕到救火,水管里沒水,非常狼狽,駐在蛇口的電視攝制組趕去拍下了部分鏡頭,卻又不敢納入系列片中去,就是怕給蛇口臉上抹黑,我說,你這是專門報喜不報憂,報好不報壞,你這是欺騙你的觀眾……” 袁庚以如此“開場白”,把真實蛇口的另一面如實端到前來取經的專家、學者面前,會場頓時空氣凝固,鴉雀無聲。 袁庚最后說:“我們把蛇口這兩平方公里多一點的地方作為一個試驗場所,看看什么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看看此路通不通,如果不通,我們在實踐法庭面前只好承認我們沒有生存的權利!”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蛇口通訊》的總編輯韓耀根認為,袁庚這場講話不僅為日后的“蛇口試管”理論做出了鋪墊,而且也為蛇口新聞改革事業定下了基調。 兩個月后,袁庚進一步自我出臺亮相,同意《蛇口通訊》發表“甄明伲”指名道姓批評他的文章。為締造蛇口寬松的輿論環境,他不但向蛇口 “開刀”,而且拿自己來“開刀”。袁庚此舉,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韓耀根說,他給袁庚送去試刊第2期的《蛇口通訊》,袁庚翻看了報紙后說:“《蛇口通訊》要登批評文章,特別要登批評領導的文章。” 袁庚這一指示在蛇口不脛而走,先在一批年輕知識分子中傳開。 韓耀根說,袁庚早已在試圖“讓民主輿論來監督領導”。 袁庚多次在會上提出,“權力必須受到制約”,“領導必須受到監督”。他說:“基督山伯爵報復仇人的方法還不夠厲害,最厲害的辦法是給他很大的權力而不去監督他,讓他自己爛掉。” 大年三十,《蛇口通訊》編輯部收到一篇署名“甄明伲”的來稿《該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先生進一言》。 大年初二夜里10時,韓耀根幾經猶豫,終于撥通了袁庚家的電話,說有篇批評他的文章,要給他送審。 袁庚說:“不要送審,編輯部有權發表。……我們就是要在這塊地方締造一個讓大家暢所欲言的民主社會,否則,要我們一千多干部來干什么?” 盡管袁庚的回答干脆利落,次日晚上,韓耀根還是親自趕到袁庚家中。但主人不在,他便把稿件留下。 這天夜里11時許,他接到袁庚的電話。 袁庚說:“稿件已經看過,我認為可以一字不改,照發。” 韓耀根問:“可否做些技術性修改?” 對方回答:“不必。” 大年初四早晨,韓耀根取回稿件。 稿件上有袁庚的批語:這封信內容寫得很好,基本符合事實,可以一字不改加以發表,別人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刊登討論…… 在報紙送往廣州印刷期間,袁庚在直屬公司全體干部會議上,向與會人員特別強調:“在蛇口辦報,除不能反對共產黨,不能搞人身攻擊之外,凡批評工業區領導人的文章,都可以不審稿。” 韓耀根說,袁庚此言,既嚴謹又科學。作為共產黨人,他有堅強的黨性,不許反對共產黨;作為一方開放地區的領導人,他勇敢地引進了現代文明的一項進步內容:尊重個人隱私,不許進行人身攻擊。更為關鍵的是,他在上述兩大前提下,巧妙地對 “可以不審稿”的范圍做了界定:“凡批評工業區領導人的文章”而已。 一石激起千層浪,刊發《向袁庚同志進一言》的《蛇口通訊》還在廣州印刷機上滾動時,廣東省港澳經濟研究中心聞訊,就向《蛇口通訊》約下稿件的轉載事宜。報紙出版后,廣州、香港乃至全國的一些大報亦及時發現了這條新聞,紛紛予以熱情評論、報道。 3月21日,《羊城晚報》對此發表的文章,在兩天之后,便被《人民日報》以 《蛇口工業區管委會主任袁庚發揚民主——支持報紙指名道姓批評自己》為題轉載于四版頭條位置。 《羊城晚報》的文章除了報道《向袁庚同志進一言》的內容和袁庚的批語外,還報道說:“近年來,蛇口名聲日盛,前往參觀、學習、采訪者絡繹不絕,這都引起袁庚的憂慮。袁庚在與記者交談時指出:蛇口不是在真空中。我們有志于在蛇口造就一個民主的社會。在報上公開揭露蛇口的陰暗面,并非否定蛇口,否定特區,否定對外開放政策,而只會使蛇口消除種種弊端,從而更好地執行對外開放政策。” 繼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之后,《蛇口通訊》在3月30日出版的試刊第4號上發表了長篇通訊 《“進一言”發表的前前后后》。見報次日,《南方日報》在頭版轉載。接著《人民日報》發表了針對這篇通訊的評論文章 《蛇口的第一聲春雷》。 《人民日報》負責人說:“1985年,《蛇口通訊》登批評袁庚同志的那封信。這件事被評為當年全國好新聞特等獎。我認為這是了不起的。這在我們中國的報刊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就是他的同級報紙,能夠批評同級的黨委書記,而這個批評又是他同級黨委書記十分高興的,十分支持,十分愿意,產生很好的效果。” 《該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進一言》見報后,根據《蛇口通訊》連續15期統計,共發表公眾投來的和記者采寫的批評稿件50條,其中指名道姓批評蛇口管理局(政府)黨政負責同志的5條,批評區政府和蛇口工業管委會及其所屬機構的29條,批評企業的16條。這些來自公眾的批評,尖銳潑辣,熱情中肯,無一例遭受報復或打擊。報道改革之外,還有“新聞沙龍”。各界人士參加踴躍,議題往往圍繞民主與法制建設,議論深入、啟人心智,每次的發言同樣公開見報。 五 80年代末,在蘇東劇變、國內風波的背景下,蛇口的民主選舉干部與新聞輿論改革等試驗隨之停頓,袁庚一度接受審查。不少人認為蛇口的改革失敗了,但袁庚始終并不這樣認為。 1992年12月,他獲準離休后,曾寫過一篇短文談及蛇口的一系列改革,他說:“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帕克實驗室最初點亮的白熾燈只帶來8分鐘的光明,但是這短暫的8分鐘卻宣告了時代的飛躍,世界因而很快變得一片輝煌。最初那盞古拙的燈泡,它的纖弱的燈絲何時燒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真切切留給了人們對不足的思索和對未來的希望。” 陳禹山,老一代著名記者,先后任職于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代表作品包括曾轟動海內外的 《一份血寫的報告——張志新遭遇紀實》等。蛇口改革的重要記錄者和研究者。 陳少京,曾為記者,現供職深圳市政府。與陳禹山合著有《袁庚之謎》。 袁庚在蛇口搞的這場轟轟烈烈連續近十年的民主選舉領導干部的試驗,一開始就引起爭議。有部分人指出,袁庚搞這樣的試驗,證明他是個置國情于不顧的理想主義者。有人認為他是個“冒險家”。中央一位領導人說:“是冒險家,也是實干家”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