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兩地金融合作正向縱深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2:49 金融時報
李倩 當國家開發銀行于6月27日開始在香港發行不超過5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認為,這標志著香港特區與內地金融合作的新里程。 確實透過此次債券發行,我們看到的是兩地金融合作正逐步走向縱深,并且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兩地金融領域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事實證明,回歸十年間香港和內地金融合作的成功實踐,無一不是兩個金融體系之間互利共贏的合作成果。誰也不會忘記香港回歸之初,經濟即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樓市、股市大幅下跌,隨即又接連遭遇“禽流感”和“非典”打擊。但是,在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香港經濟很快復蘇并再次崛起,目前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并且連續1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其中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及產權保障等4個方面更位居全球首位。十年后的今天,帶給香港各界最深的體會莫過于繼續堅定和加強與內地的緊密合作。畢竟,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四個主要行業———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旅游的發展,無不受益于這種合作與支持。“香港好、祖國好,祖國好、香港更好”這個首任特首提出的簡單口號,在2004年CEPA實施之后,香港市民更加體會到香港的命運已經和祖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實際上,目前不斷推動的QDII和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都是中央政府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當然也有利于內地資本的輸出以及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這是香港與內地可以實現“雙贏”的金融合作方式。統計數據顯示,從1993年青島啤酒作為第一家內地企業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以來,共計已有超過36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總額超過1.4萬億港元,這使得香港成為內地企業最重要的境外上市和融資渠道。香港證券市場2006年的總集資額創下歷史紀錄,達到429億美元,在全球排第二,其中39家內地公司的集資額為380億美元,占到總額的近九成,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還使香港囊括了2006年全球三個最大IPO中的兩個。而自2003年11月,中央政府允許香港銀行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共有38家銀行開辦了人民幣業務,香港人民幣存款余額已達258億元。這些,不僅有力推動了兩地人員和經貿往來,而且為兩地金融業加強溝通和業務監測創造了有利條件。2007年4月10日,中國銀監會與香港金管局進行了第七次雙邊磋商,雙方就推進兩地銀行業監管合作的思路與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了廣泛共識。十年間,內地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也為香港銀行開拓內地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港資銀行中共有14家在內地設立了56家分行,9家在內地設立了19家代表處。截至2006年12月底,港資銀行在華并表資產總額292.5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22%,占在華外資銀行并表資產總額的28.31%。與此同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12家內地銀行在香港設立了23家分支機構,在港業務取得良好發展。 隨著兩地之間的合作關系日漸緊密,兩地合作策略也在不斷轉變著方式。內地正在逐漸放寬國內投資者、集資者、資金以及金融機構“走出去”的限制;香港也在積極鼓勵和拓展香港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機構“走進”內地的渠道;兩地監管部門正在大力加強香港金融體系處理以人民幣為清算單位的交易能力,以配合人民幣正日漸國際化。 展望未來,毫無疑問的是具有互補性的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之間的合作,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專家建議,兩地之間的金融合作需要放寬眼界,將目標定為爭奪全球市場。而目前來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應向輸出資本擴展,這是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要求。輸出資本的路徑,也可以像輸出勞動力一樣,先從香港開始,然后再向全球廣泛擴展,而對此香港的金融市場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