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資產管理公司轉型尚待突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1:41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李嵐 或許是由于“13”、“14”被視為“不吉利”的數字,北京金融街新盛大廈的第12層和15層成了相鄰的兩個樓層。在外界看來,每天在這里忙碌著的一群人就像其所處的樓層一樣顯得有點令人好奇。———這就是正在籌建的東興證券營業部所在地。 自2004年10月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托管閩發證券之日始,成立新的證券公司就被逐步納入其商業化轉型的計劃。今年2月,東方公司投資15億元發起設立東興證券的方案終獲證監會批復,籌建工作進程由此迅速加快。 “現在,所有人馬都已經到位,原閩發證券類資產的接收工作也完成了,估計8月中旬左右掛牌!睎|方公司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作為公司轉型的重要步驟之一,東興證券的籌備被做為今年優先保證的重點領域。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正式掛牌之后,東興證券的業務范圍僅限投行和經紀兩項,其他業務需條件成熟后再報批。原因是:考慮到資產公司經驗不足,新的證券公司成立時有關部門就建議對其自營業務有所限制。 其實,不僅是東方,由信達資產公司發起設立的信達證券,以及華融資產公司發起設立的華融證券,目前也在緊張籌備之中,并有望年內掛牌。不過,觀察人士發現,相較于去年四家資產公司商業化轉型推進的速度,今年上半年以來似乎進入“靜默期”。 采訪中,一位華融人士告訴記者,除了籌備華融證券之外,目前并無拓展其它業務;而長城人士則稱,在轉型政策出臺之前,他們現在惟一的任務就是處置商業化收購來的不良資產。 “資產公司轉型的相關政策預計在9月份出臺,不過到時是否有變化也說不好。”另一家資產公司人士說。 “最近一段時間,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所以出奇的沉默,是因為他們面臨著生死抉擇!睒I內人士文顯堂說,盡管四大資產公司向商業化轉軌已成定局,但向什么樣的金融機構轉型?究竟走哪條路才有快速發展的可能?這是資產管理公司一直在探求的課題,而目前還難有答案。 去年下半年,一份由財政部主導的資產公司轉型方案上報到國務院。這項方案將資產公司的經營范圍擴大至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基金、證券、風險投資、商業銀行等11個領域。這使四家資產公司一度加快了各自轉型計劃的推進速度。 一份資產公司的內部分析資料顯示,信達將投資和收購的重點放在銀行和信托金融牌照上;另外,由信達發起設立的幸福人壽保險公司目前正在籌建之中;信達還計劃拿到全國性的銀行經營牌照之后,將以各辦事處人員為主體,設立各地分行。 繼投資3.6億元入股了江蘇銀行,以及投資2.5億元與江淮汽車合組汽車金融公司之后,東方公司還計劃通過向國際招標與國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合組合資公司,經營處置不良資產;其以不良資產出資,參與籌備設立大連星海人壽保險公司的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華融公司則全力做好做大金融租賃業務,有消息稱,繼重組浙江金融租賃公司后,近期華融在天津、溫州等地的業務亦有較大拓展。與此同時,華融還加緊研究轉型后各地分支機構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并積極在債轉股產業投資基金運作、托管模式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盡管去年參與重組重慶萬州城市商業銀行的計劃最終擱淺,但長城公司仍一直在積極探討商業化轉型的發展路徑…… 不過,對于各家資產公司在證券、銀行、租賃、保險等業務方面的嘗試和創新,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代表最終的轉型方案。由于轉型方案迄今尚未如愿出臺,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計劃也不同程度地放緩了進程。 而近日,一則關于華融公司可能回歸工行的消息,又為資產公司未來的去留問題再度平添了幾分猜測:合并?抑或只保留一家公司專門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又或者關閉?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幾種情況仍然都有可能。 文顯堂分析,從未來趨勢看,無論是金融控股公司還是投資銀行,都被看好,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也尤其需要。然而,在我國還有一段漫長的發展期。特別是從目前我國資產公司的情況看,走這兩條路都存在現實的困難。 一方面,盡管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的現金回收任務之后,都在積極開拓投資銀行業務,但目前進展比較緩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尚不夠成熟,整個經濟的發展質量還不高,大型優質企業少,對投資銀行業務的需求還不十分旺盛。 文顯堂介紹,在我國多數企業尚沒有這個需求,即使真正有需求的大型企業,也大都由國外投資銀行機構提供了相關業務服務。另外,有些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如證券承銷、證券經紀交易、基金管理等,也只夠滿足現有的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業務量。而目前我國有證券公司104家,基金管理公司51家,這還不包括眾多的財務公司。文顯堂據此判斷,僅就當前資本市場的業務量而言,尚不足以讓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有更大的作為。 另一方面,資產公司走金融控股之路除了缺乏法律依據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投資銀行等各種金融業務的綜合性大型金融企業集團,金融控股公司通常下設不同的子公司,各個子公司都是單獨的經營實體和法人,并分別負責不同的金融業務。但目前我國資產管理公司沒有子公司,只有設在各地的辦事處,如果將辦事處改造成子公司,形成獨立的法人單位,必然要導致現有資本金投資高度分散,不能形成規模,而如果收購其他金融機構,其對象也無非是那些中小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收購一兩個,也不足以解決資產管理公司的出路---"說到底,資產管理公司還不具備走金融控股公司道路的資本實力。"文顯堂說。 不過,就目前情況而言,盡管資產公司在業務上已經有所轉向,但能否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其中,體制和運作上的突破是轉型關鍵。顯然,資產公司究竟何去何從尚需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