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上海金融機構仍存結構失衡矛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03:21 中華工商時報
央行上海總部報告認為應防范股市可能引發的負面連鎖反應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發布的《上海金融穩定報告(2007)》指出,上海經濟金融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如投融資結構不夠協調、經濟增長對間接融資依賴度過高、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結構失衡等矛盾依然存在。該《報告》同時披露,2006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量達到60.95萬億,同比增長76.26%。 據統計,2006年,上海企業融資總額中,股權融資的比重為8.4%,債券融資的比例為13.9%,企業融資絕大部分仍依靠傳統的銀行信貸方式。商業銀行負債短期化,資產長期化、集中化的矛盾加劇。 《報告》指出,從全國范圍看,流動性過剩是經濟失衡的具體表現。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盡管央行施行一系列緊縮性政策,但仍然難以完全消除流動性過剩的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在上海也表現得較為明顯。在人民幣升值及宏觀經濟局面帶來的普遍樂觀態度的綜合影響下,資產價格上漲是2006年突出的現象。 這份《報告》認為,2006年上海證券市場的大幅上漲,資金驅動是其中較為明顯的作用因素。快速上漲的股指和巨大的市場交易量,容易掩蓋資本市場的深層次矛盾。一旦預期發生改變,資產價格的波動與震蕩,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個人資產大幅縮水、金融機構的呆壞賬增多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影響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對此需予以防范。 2006年末,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國民生產總值的1.81倍,在全國處于較高的水平,風險仍過度集中于銀行體系。盡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正逐步恢復,但直接融資特別是債券融資方式仍較為滯后。所以要關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發生的變化。 一些外資銀行已經獲準在上海成立外資法人銀行,并將全面開展人民幣業務。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外資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或分支機構將進一步增加,市場份額也將進一步提升。對此,這份《報告》提示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進入上海的外資金融機構,通過不同的子公司分別在銀行、證券和保險行業取得經營許可,這些在外國已經采取綜合經營的金融集團,實際上在上海已經開始取得綜合經營的優勢,并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對中資銀行構成一定壓力。”(20C1)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