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發改委官員:兩方面原因導致看病難看病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5: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5日電 14日晚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在中國政府網進行在線訪談時稱,“看病難、看病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劉振秋介紹稱,97年以來中國藥品總共降價了23次,每次平均大概降了15%-20%。 根據統計數據降的幅度應該是很大了,但是有很多網民留言說怎么沒有感覺到,而且有的網民還說希望降價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總的來說就是大家感覺雖然是降了,但是還是感覺看病難、看病貴。就此,劉振秋說,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得很好,雖然我們是政府工作人員,同時我們也是消費者。在這方面我們和群眾的感受是一樣的,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我分析一下可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就是群眾負擔的藥品費用沒有因為價格降低相應下降,我們知道藥品費用是由用藥數量、用藥結構和藥品價格三方面因素構成的。所以藥品價格下降的同時醫藥費用卻在上升。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創新藥品大量應用于臨床,例如過去治感染的只有青霉素、四環素等,現在有了更有效、更安全的頭孢類抗生素等,再如過去治高血壓、心絞痛的常用藥大家知道有降壓零號、心痛定等,但是現在大家更多的是使用長效藥物了,如洛活喜、拜新同等,這種藥品結構的更新換代拉動了藥品費用的上升。 還有受飲食習慣、環境等影響,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很少發生的疾病現在成了常見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的發生也導致了治療費用的上升。但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臨床用藥不合理。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大處方、開貴重藥、濫用藥等,這些都是現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引發的不合理行為。 劉振秋指出,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感到藥費負擔比較重,就是個人負擔比例比較大,主要是目前中國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很多群眾沒有醫療保險,看病、吃藥靠自費。即使有保險的人,也因保險報銷比例的問題,個人也要承擔一定的費用。改革開放后個人醫藥支付的比例由過去的20%左右上升到現在的50%左右。因此,要研究健全醫療保障體系,通過社會共濟、風險共擔來解決群眾個人醫藥費用負擔過重的問題。 劉振秋說,在這里我想順便講一下,在上星期我看《中國青年》里一個中學生寫的作文的題目是《別讓醫療成為改革的痛點》,他就利用身邊一個同學得了白血病這么一件事講了他們為這個同學捐錢,最后了解到這個同學為了看病把家里面所有的資產都變賣掉了,我想這篇作文也反映出我們現在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個人負擔比重比較大的問題。特別是從一個中學生的感受來看更有典型性。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