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只聞樓梯響 廣東政府主導產業轉移遇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0日 18:25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楊興云 廣州、佛山、東莞報道 廣東省政府設想,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應該轉移到廣東欠發達的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然而,現在看來,這種設想似乎正越來越受到冷遇。 “很多開發區實際上一直就是有名無實,無非是剛開始熱鬧一陣子,雙方簽訂若干意向性協議,過后就沒有了下文!绷私馇闆r的人士向本報表示。 興寧市招商辦劉主任稱,東莞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廣東省首批認定的產業轉移園區,迄今為止,只有一家企業入駐,“預計今年底才能投產”。 佛山市禪城區經貿局調研綜合科聶衛國科長說,從佛山的情況看,大部分企業都有在外地擴張轉移的情況,但很多企業都“不喜歡政府行為,或由政府出面來弄”。 招商瓶頸 對產業轉移問題,勁發產業集團董事長劉宏俊抱怨,政府組織的招商引資工作搞得太濫了,“最多的時候,一個星期我就收到3張參加招商引資活動的邀請函”。 他表示,“現在這類活動我基本上都不參加。” 今年47歲的劉宏俊,雖然出生于香港,但他表示,他的事業卻是改革開放以后在內地發展起來的,目前他的勁發產業擁有涉及電子、電器、機械化工等產業的7家工廠,分布于佛山、東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盡可能地躲避各種各樣的招商活動,似乎也正在成為劉宏俊們的共同選擇。 “雖然搞了工業園,但還沒有企業過去,”聶表示,“招過商,政府叫去,企業未必愿意去,由于企業投資屬于市場行為,政府也沒太多的辦法! 佛山現在有被認定為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園區4個,其中佛山與云浮市合作的禪城產業轉移工業園 (云城都楊)及佛山順德產業轉移工業園(新興新成),2006年4月就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認定為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總面積分別為30平方公里和12平方公里。 聶表示,現在企業向外地轉移主要看中的是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原材料及土地價格,產業配套環境、產業布局因素,最后才是優惠政策。 “土地指標緊張、巨額的資金缺口、熟練工人技師的嚴重匱乏、缺少完整的產業配套和昂貴的運輸成本,使廣東很多山區市與珠三角相比,存在的最大劣勢。”廣東省發改委區域經濟處一位人士分析說。 事實上,相關問題正在成為廣東山區發展的瓶頸。東莞市經貿局副局長羅斌稱,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產業轉移園對東莞投資者的吸引力是很低的。 出路 廣東省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僅因工資提高100元,珠三角就有數百家工廠關閉。傳統產業對企業勞動力成本的敏感性,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珠三角政府官員則擔心產業轉移之后的“空心化”問題。在他們看來,最恰當的方式即是把生產車間轉移到粵北山區、東西兩翼,而把研發中心、營銷網絡留在珠三角。 此外,還有環境問題。對于把生產車間轉移到粵北山區、東西兩翼,會否同時將環境污染一同帶去的疑問,聶衛國表示,一定程度的污染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 他說,以佛山轉移出去的陶瓷企業為例,盡管新投資的工藝流程與傳統工藝相比,很多企業已經不再使用重油,改用水煤氣,解決了廢水排放問題,但水煤氣中的有毒氣體又成為新的難題。 “不能說沒有污染,只能要求將污染降到最低,”聶衛國表示,“實際上,當地自然有一套與當地發展水平及環境要求相適應、平衡的運作方式! “政府雖然出臺了《關于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但這只是方向性的號召!睆V東省經貿委副主任劉曉捷說,《意見》對產業轉移園區的建設、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只提出原則性指導意見,不作具體的硬性規定,把合作的空間留給雙方,堅持市場化運作。 廣東省社科院專家認為,產業轉移應該遵循市場規律,“由企業自己根據情況作出選擇,不管是遷往湖南還是江西,甚至貴州”。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