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珠三角產業大轉移:企業出去后利潤留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9:55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魏黎明 中山、廣州報道

  同珠三角很多開發區一樣,站在中山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下稱中山火炬區)內,低矮的單層廠房已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高層廠房和辦公樓。這個占地9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開發區,如今僅剩可建設用地約7平方公里。

  “這些地是預留下來給好項目的。”中山火炬城建開發公司總經理李晶說,“今年開始鼓勵建高層。”今年1月1日起,中山火炬區地價由過去的最低18萬元/畝,上調到最低25.6萬元/畝。高地價迫使像陳士傳這樣的老牌臺商轉戰他鄉,遷入中山火炬區與廣東陽西縣合作在陽西縣成立的產業轉移園區。陳士傳成為第一個進駐的廠商。

  這是目前珠三角發達地區產業園解決土地不足的主要手段,也被廣東省政府作為產業轉移帶動省內落后地區發展的重要舉措。這樣的產業轉移園區,廣東目前有19個。

  但問題接踵而至,即使是在這些不發達地區建設產業園,由于國家土地審批政策的收緊,想拿到指標,難度非常大。

  轉移

  陳士傳到現在還不確定,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2006年4月,這位富利來生活飾品公司董事長決定,將公司在中山火炬區的部分業務,轉移到200多公里外的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如今,項目工程早已開工,資金投入已達5000萬元,年底將正式投產。

  陳士傳在中山火炬區只有1000平方米土地。1997年進入園區后,陳士傳公司的業務迅速發展,訂單不斷增加。但是“開發區沒地了,拿地很難”,只能不斷加高廠房樓層。

  中山火炬區曾一度規定廠房容積率為1.5,但現在這個限制被輕松突破。“從今年開始鼓勵建高層,超過1.5的,免報建費。以前建筑密度是30%—35%,現在60%都可以,而且鼓勵多建。”中山火炬健康產業基地負責招商的梁經理說。

  “我們鼓勵建高樓,建高層的辦公樓、

寫字樓,發展總部經濟。”李晶說。

  鼓勵政策實施幾個月,效果很快顯現出來。新建樓普遍在10層左右或者更高。這使得曾經廣袤開闊的開發區,現在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城市中心區。

  “長高”的并不只是中山火炬區。在另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廣州開發區,容積率下限也由原來的0.6變成了1,最高可達到2。在這里,報建費也已經免去。

  “我們地很少了,不希望客商多買地,預留了一些地,也是給好項目的。”中山火炬區的梁經理說。

  除此之外的項目,在招商咨詢階段,就將直接被工作人員建議落戶到中山市內的其他鎮,或者到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

  由此,陳士傳和他的新公司來到了陽西。但他的公司總部仍留在中山,和其他進園企業一樣,陽西新公司七成的稅收交給中山,只有三成留在當地。

  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實質上相當于中山火炬區的一個“分身”。園區于2005年2月,由中山火炬區與陽西縣政府簽約成立。這是廣東省最早的,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園區規劃用地總面積11000畝,分期開發建設,第一期開發建設1500畝,目前已簽約項目18個。

  這1500畝用地,是陽西當地幾年的建設用地指標集中起來的。為支持園區建設,由當地政府一次性提供,但目前已經被瓜分完畢。

  陳士傳的富利來公司購得其中47畝,每畝花費9.6萬元。據悉,在中山火炬區還有100多個公司現在也將目光投向了陽西。

  “還有客商要來,但是我們不能賣地,因為還沒拿到土地證。”同時兼任中陽聯合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李晶說。

  第二期的2500畝用地指標,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申請,但一直還沒辦下來。現在,李晶一方面要協調園區內項目建設,同時還要將很大部分精力放在爭取土地指標上。

  4月19日,廣東召開全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工作現場會。珠三角與省內不發達地區聯手推動產業轉移,日益成為廣東省的一項重要工作。

  這一政策雛形最初由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提出,目的在于充分整合珠三角招商引資優勢和不發達地區的土地資源優勢,實現產業轉移。

  目前,廣東共有這樣的產業轉移工業園19個。所有園區中,簽訂入園投資意向項目287個,協議投資179.8億元。

  越來越多的類似園區的出現,令李晶爭取土地指標的困難愈加增大。“全省的土地指標是一定的,分攤到各個園區,將會越來越少。”

  省長黃華華在4月19日的會上表示,未來15年的土地規劃,要向產業轉移園區傾斜。

  但是這對于園區當前的迫切需求來說,“有點遠了。”李晶說。

  而事實上,中山火炬區在陽西的園區已經是19個當中運轉得最好的了。由于操作較晚,土地指標難落實等等原因,目前,“大部分園區只是掛了一個牌子,實際招商引資的規模都很有限。”李晶說,“如果在土地指標這一塊沒有突破的話,很多地方將搞不起來。”

  土地之困

  “缺地現在是一個難題。這是一個全國的現象,但珠三角特別突出。”廣東省經貿委經濟運行處處長劉次英說。

  國家

審計署2005年審計結果顯示,全國60個開發區少收土地出讓金55億元。去年,國家在全國范圍內成立9個土地督察局,每季度就轄區內的土地督察情況匯總上報國務院。今年1月1日起,
國土資源部
擬定的各地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正式施行,要求各地嚴格實行。

  “現在很厲害,用飛機航拍,一旦發現哪里綠地少了,馬上就會來盯你。”劉次英說。

  他介紹,“產業轉移園區解決了一部分項目用地問題,但是這幾年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規模不斷擴大,而國家在用地指標上卡得很緊,市一級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隨便用地了。”

  即使像陽西這樣開發較晚的不發達地區,用地指標也同樣緊張。在將幾年的存量1500畝貢獻給產業轉移園區之后,陽西幾乎拿不出可建設的用地了。

  類似的情況在開發程度相當高的廣州更加突出。在廣州市白云區辦廠10多年的臺商劉先生,近年來最頭疼的就是建廠房的土地。1992年至1994年間,他租用當地村里35畝地,每年租金200萬元。當初尚未規劃的這一大片土地,如今經規劃后,不能再隨便建廠房了。

  “我現在只能偷偷地建。我曾提出把地買下來,價錢高點也沒關系!”劉先生說,但他被告知,這塊地被劃上了紅線,不能賣。

  在產業轉移形成潮流的時候,劉先生也曾考慮過遷廠,但在當地長年積累起來的人脈等各種資源又使他走不得。“現在我投資也不是,不投資也不是,進退兩難!”

  雖然成功將企業帶到新園區,但陳士傳并不比劉先生更輕松。新的園區能否如期拓展,將直接影響當地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原料輸入、成品輸出等整體環境的改善。

  “在中山,我有熟悉的人脈,進原料、出貨都很方便,現在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各種費用增加了,如果園區不能形成規模,就很難達到中山火炬區的那種氛圍,這對我的企業是相當不利的。”陳士傳說。

  因此,他近期頻頻與當地政府部門接觸,希望在公司年底投產前,能夠把最關鍵的出貨渠道先打通。

  而對于新園區的未來,李晶和他抱有類似的隱憂和期望。對于他來說,如果開發區的土地能像大禹治水用的“息壤”一樣,生生不息,永不耗減,那該多好。

  產業轉移園區解決了一部分項目用地問題,但是近幾年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規模不斷擴大,而國家在用地指標上卡得很緊,市一級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隨便用地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