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間慈善組織與政府互補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2:59 第一財經日報
邵芳卿 聚議政經熱點,共享思想之美 時間:2006年11月4日 地點:福州 主持人:《第一財經日報》編委王長春 政府進行慈善,首先要做到公平。所以政府在進行每一項活動之前,要做到絕對的公平,不偏不倚。所以要做很多的工作,以免偏差。但是民間不同,民間是講究效率,我們抓著重點就可以進行 政府的慈善必然要用到財政的收入,這就為財政收入帶來了壓力。而民間不同,不但沒有動國家的錢,還為國家節省了財政收入 民間產生的慈善行為中,存在自發的、大量的直接捐贈 目前的救災方針在理念上,可能需要進一步更新 中國現在需要專門的一部救災的法律,來規范救災過程中財務、人員的管理,但目前一直沒有出臺 民政部已提交了《社會救助法》,有針對社會救災的條款 主持人:對目前國內民間慈善組織興起,有何看法? 董啟清:政府主導救災,但是民間組織要發展、要配合。當前我們的民間組織,總的來說有的規范,有的不發達,所以我們下一步要抓慈善組織的發展,就是民間組織要發展,光靠政府不行,而且要帶有提高全民的慈善意識,不單單是捐款。 另外一方面,我認為要抓管理、抓規范,這個很重要。現在慈善組織總的來說不夠規范。現在國內各種基金會很多,如青少年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等,至少有二三十個,這就基本形成獨立管理、多頭募捐、多頭使用捐款這種狀態。這種狀態是有利的,大家都要發揮積極性。 當時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問,能否將這些慈善總會都統一起來?我說上面不統,下面沒辦法統。但是現在機關干部,包括一部分的群眾都感到捐款很頻繁,很不規范。所以很容易出現問題,出現了問題就影響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信力受影響后,募捐渠道可能就堵住了。 現在存在的問題就是全民性的慈善意識還不夠,從政府、從組織的主觀角度說,宣傳教育不夠廣泛、不夠深入。所以剛才曹德旺先生講了,我也同意,你搞慈善不要光盯著企業家,應該面向全民。要影響全省人民,包括小學生,要讓小孩得到教育。現在學校有多少的課本講到慈善的問題? 上一次我們做“一日捐”,盧展工書記當時說過,全省3400萬人,每人捐一塊錢全省就是3400萬元,要培養起全民意識。錢多少是另外的問題,但是全民一定要提高慈善意識。 國家要統一稅費優惠政策,目前稅率至少對省以下慈善優惠不夠。最近又推出了優惠政策,但都是對中央級的民間組織,像宋慶齡基金會。有的省就出臺自己的政策,我們也跟省領導提意見,稅務部門也覺得做慈善不分全國、不分大小,應一視同仁。但是全國沒辦法統一。這會產生什么問題?上面需要統一的政策,否則下面就很難辦。現在福建省施行的還是三種稅率:一種是,國內企業的免稅額只能在應納稅額的3%以內,納稅300萬元,只能免30萬元;第二種,個人捐贈,可以免掉30%;第三種,外資企業可以免掉百分之百。所以這不利于調動國內企業和個人捐贈的積極性。 此外,民間組織要進一步規范管理,要完善,要嚴格,提高公信力。我覺得現在慈善組織很多,雖然量不大,但是組織非常多,如果不規范管理,只要一個組織、一件事出了問題,對社會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我們今天也邀請到廣州樂助會負責人的金星先生,請他談談民間組織如何與政府互補并展開救助。 金星:廣州樂助會還未正式獲批為民間組織,但這不影響我們開展工作。我覺得慈善工作不應該成為富人的事情,不是說有錢才可以去做慈善。慈善如何發動全民,應是很大的話題,過往幾乎都是由官方來做的,這一次廣東的臺風和福建的“桑美”,都體現了福建很多自發的力量,可以說越來越強。NGO(非政府組織)在國際上是一個潮流,它也是純民間的。 首先,談一下民間的慈善活動跟政府的區別。民間側重點在于群眾,政府如果要進行慈善,首先要做到公平。民間是講究效率,所以政府在進行每一項活動之前,要做到絕對的公平,不偏不倚。所以要做很多的工作,以免偏差。但是民間不同,我們抓這著重點就可以進行,比如曹德旺先生捐贈200萬元,不用國務院批準,他就可以直接進行。 第二是成本的問題,因為民間是動員了社會的力量,而政府的慈善必然要用到財政的收入,這就為我們的財政收入帶來了壓力,而民間不同,不但沒有動國家的錢,還為國家節省了財政收入。 還有,政府如果做得不好,就有負面的影響,但是民間不同,民間做得不好沒有關系,做得好反過來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只要你有能力有愛心,就去參與,甚至可以充當管理者。 還有一個靈活性的問題。政府要考慮到國家的政策和匹配。比如,廣州樂助會是第一個幫助超生者的,我們完全是從人道主義方面去考慮問題。但是政府就不行,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 民間產生的慈善行為中,存在自發的、大量的直接捐贈。前段時間電視臺播出這新聞,引起很大轟動。 我覺得政府主導肯定是對的,對其中產生的問題也負責。但是民間所做的慈善也會出現問題。比如這一次廣東的樂昌特大水災,我們順應當地政府的要求去支援他們。我們出來之后,號召讓所有的物資送到樂昌政府。我們直接送去的東西也是經過政府的渠道,經過政府的同意送到各地,有一些組織來找我時說能否把物資交給他,我說不行。如果將物資直接交給你們,只會為政府的工作帶來麻煩,你們要主動與政府協調好,協調好以后,民間所付出的勞動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關于政府慈善,可以模仿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企業的做法,應該去探討、去嘗試。 韓克慶:我覺得目前的救災方針在理念上,可能需要進一步更新。 首先,20多年過去了,社會結構、經濟系統都發生很大變化,救災體制依靠集體,而現在集體已不是作為國家有效的基礎存在。其次,我國目前缺少一部關于抗災、救災的法律,民政部已向全國法制辦提交了《社會救助法》,里面有針對社會救災的條款。 中國現在需要專門的一部救災的法律,來規范救災過程中財務、人員的管理,但目前一直沒有出臺。 這種監督機制還有待于加強,在抗災、救災的過程中,政府動員了很多資源,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很多的省市救災款到了之后,真正用到災民身上只是一小部分。目前的這種救災方式,主要還是以救濟為主,救助的色彩比較淡。 此外,我覺得有可能使這種賑災模式轉換的,一方面是救助主體的多元化,政府有天然的責任;另外像企業家如曹德旺先生,他拿出一部分款項用于救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家的良心,成為救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多元化的主體參與到賑災中,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透明、公開監督機制的建立也很重要。 主持人:請大家總結一下今天的觀點。 曹德旺:關于慈善事業的免稅問題。我們國家沒有說捐贈退稅,而只是說捐贈免稅,不存在退的問題。所得稅顧名思義就是所得才有稅,我們在這方面研究,都應該真正義務地去推動這項事業發展,鼓勵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個項目,不妨借鑒洋人的經驗。 岳頌東:曹總本來就是一個企業家、慈善家。我想起《紅樓夢》里面那句話,劉姥姥去大觀園也想向王熙鳳借點錢,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所以說大的企業也不是說他就有錢,所以他們也不容易。 關于賑災的模式應該符合我們中國的國情,國外的東西也要借鑒,但是不能照搬。我們國家必須對重災區格外關注,要加強管理,善款要善用。 政府對待慈善事業是第一責任人,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我們中國又是一個和周邊很多國家接壤的大國,我們很多的災害都是國際性的,我們的活動如何打開國界、打開國門,應該引進國際的慈善組織,為我所用,當然國際上出現的災害我們也要義不容辭,像印度洋海嘯我們也大概捐了12億元。 韓克慶: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以慈治善,該是慈善的本意。以慈治善這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背景。我覺得慈善家所做的善是小善,什么是大善,能夠在解決第二次分配領域的公平機制的公平問題,這是大善。 葉榮臻:CBN思想盛宴這次討論,對中國賑災模式的討論也是新的觀念建設的一個選題。 關于賑災中國模式,在我們的研究和討論當中,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有效。其實我們國家的賑災模式,無論是賑災也好,抗災也好,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其實,只要把2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跟今年的“桑美”臺風作一些對比,很顯然我們國家面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非常大的進步。 在國際社會當中,我們國家的賑災模式也是受到廣泛的關注。從最近對“桑美”臺風的抗災,與西方國家對“卡特里娜”颶風作一些比較(媒體上也做了一些分析),我們與西方國家的模式相比還是有優勢的。 我們討論的中國模式,聯系我們面對自然災害個體行為的培養,也是很有意義的。 在今后的討論和研究當中,會把很多概念提升到新的層面,對未來的賑災模式有所建樹。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