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北方經濟中心花落天津 為中國帶來第三極突破(3)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1日 21:47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曾經繁華地 再度天津夢

  “天津”之名來自明永樂二年,意思是“天子車駕渡河之處”。在明清時期,因漕運發展成北方經濟中心,一度商賈云集。著名的“洋務運動”亦在此興起。在清朝,天津有“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的美譽。

  在中國近、現代工商業發展史上,天津的地位曾經絲毫不遜于上海:上世紀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時期,天津曾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1937年,天津的貿易額已經占全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一。20世紀40年代,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設有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12家國內銀行的總行設在天津;有270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還有功能完備的證券交易所。當時天津也是通渠之地,海運、航運,在全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說法。

  新中國成立后它的制造業曾煊赫一時,國產的第一塊手表、第一臺電視機、第一架照相機都在這里誕生。但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天津發展卻受到“沿海不建“、“天津劃歸河北省”和“唐山大

地震”三方面影響,經濟急速滑落。到了八十年代,天津的增長速度一度在全國排在了倒數第二,在七五、八五時期的十年間,天津的經濟增長速度平均每年低于全國兩個百分點。1979~1992年間,天津市平均GDP增長率僅為6.5%,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速達9.1%。

  回首繁華,天津無法不失落

  改革開放以后,天津一直在逆境中負重前行,并且逐漸后來居上,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據天津市發改委向《中國經濟周刊》提供的資料顯示,從1993年到2005年的12年間,天津市的經濟增長平均是12.9%。近5年,平均每年增長是13.9%,近3年天津平均每年增長是15%。到2005年天津市的財政收入720億,5年中平均增長24%以上。

  1987年,在京舉行的國家第二屆中青年理論研討會上,首次提出環渤海經濟圈概念,當時討論北京、天津、大連哪個城市可做環渤海經濟圈的龍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將天津市定位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但這也只是學術界的定位。雖然1984年天津被批準建設開發區,但是天津產業結構、國企改革甚至是與北京的微妙關系,曾令天津的城市發展思路搖擺不定,國家從沒有明確過天津的具體定位。1997年國務院宣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2006年3月將“重要的”三個字去掉,進一步明確了天津“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

  京、津聯手打造北方經濟“雙核中心”

  濱海新區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引擎所起的作用已毋庸置疑。現實的問題是,天津老城區的發展還有待時日。盡管天津已擁有“經濟中心”這塊金字招牌,但是要做大做強,真正發展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還需聯手北京,共謀發展。

  “北方經濟中心”不會一蹴而就

  采訪中,一位天津的士司機如此描述天津城市的現狀:“與上海相差20年”。

  天津老城的擁擠逼仄和濱海新區的現代繁榮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發現,天津市政府和市發改委辦公大樓都在和平區大沽路上,兩者相隔約50米,這里是天津市的正中心。而不遠處矗立的“要拆未拆”的破舊樓房和一些在建工地“遙相呼應”,機動車經過之處狼煙四起,行人無法躲避。

  “如果按照常規,目前天津整體明顯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起碼要發展10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展成為跟珠三角、長三角相抗衡的一個新的中國經濟第三極。”天津市濱海新區管委會研究室主任王愷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

  區域經濟學對經濟中心的定義是:經濟活動的高度積聚,在要素市場、產品市場和生產組織中起決定作用的地方,為外區域提供產品和服務,為腹地提供服務。可見,一個地方要發展成為經濟中心,首先自身要有足夠大的經濟規模。

  天津作為經濟中心,其明顯的劣勢是:經濟規模不夠大。《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顯示,2005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是3665億元,財政收入720億,人均GDP是4300美元。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顯示,2005年北京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14.5億元,財政收入919.2億元,人均GDP達到44969元(折合5457美元)。

  “天津的經濟規模和北京相比還差很遠。天津是北方的經濟中心,北京雖然沒有明確說是經濟中心,但始終發揮著經濟中心的作用,甚至影響的范圍比天津還要大。”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教授毫不諱言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無論從北京的影響范圍還是從級量上看,北京都是名副其實的經濟中心,許多方面都勝天津一籌。

  “現在國家進一步明確了天津經濟中心的定位,但天津能否盡快發展成為一個經濟中心,還取決于自身的發展,取決于未來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投向。”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室主任魏后凱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經濟中心不是人為給它一個定位就一定能發展成為經濟中心,還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吸引各方面的資源和要素。如果沒有好的戰略和政策吸引,天津也不能夠發展成經濟中心。

  京津分工明確

  130公里,這是北京與天津兩個直轄市間的距離。可以說,京津地區是世界上少有的直徑在130公里地域內集中的兩個超大型城市區域。但是北京、天津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兩個核心城市,超近的地域距離卻始終沒有突破心理上的隔閡,這種隔閡始終撥動著二者敏感的心弦。

  “我們天津人心里很明白,雖然天津是以工業聞名,但以前北京有經濟中心的定位,在這樣的爭奪中,天津肯定會落下風。索性保持沉默不去爭了。”天津鋼管公司員工張勝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這或許是天津給人“一直默默無聞”印象的原因,甚至有人認為天津被遮蔽在北京的影子里。

  “北京和天津以前不怎么合作,都寧肯跟河北合作,也不愿意相互合作。主要是北京、天津的行政干預太多,影響了兩個城市的合作和發展。今后兩個城市要減少行政方面的干預,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推進京津一體化。”魏后凱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

  事實上,北京和天津本身都是客觀存在的經濟中心。在制造業、航運、物流方面,天津具有優勢。而在商貿、科技、金融方面,北京具有優勢。

  “兩個城市要分工明確,北京應該定位在研發、設計、總部、行銷、品牌等附加值比較高端的產業和經濟活動上,相對集中在高科技和服務業;而天津相對集中在制造業、物流、航運和貿易。這樣才能實現雙贏。”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京津聯手 形成“雙核”中心

  在北京的十一五規劃以及市長講話中,都找不到“經濟中心”的字眼,但事實上,北京無論如何都脫離不了經濟中心。

  在北京“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即通過創新、產業結構調整來提升北京的經濟競爭能力;以人為本,通過解決就業難題、完善社會保障等來構建和諧社會,將北京建設成為宜居城市。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北京的人大會上也曾說,北京將堅持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發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但是,北京作為首都,首先是政治、文化、國際交往中心。此外,很多金融、民航等行業的國際巨頭的總部也都集中在北京,世界的營銷機構也集中在北京。北京與其它大城市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這是外來資本青睞北京的根本原因。

  如此分析,北京和“經濟中心”怎么著都脫不了干系。

  “北京如果像華盛頓那樣,過去不發展那么大,只是政治中心,那么北京與天津之間的定位區別就好辦了。現在北京市的各種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規模已經很大了,想不成為中心都難。所以天津要和北京聯手發展,才能打造成為真正的經濟中心。”魏后凱表示。

  對此,天津市發改委的王天偉處長表示:“隨著國家對北京、天津定位的明晰,過去北京和天津在產業、區域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將有所緩解,這種定位,也給北京騰出了一個現代化產業發展的空間。”

  看來,京津能否成為華北經濟的領頭雁,帶領華北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今后不僅取決于“北方經濟中心”天津,也取決于北京與天津如何共同聯手打造“雙核”中心。

[1] [2] [3] [4]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