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經濟過熱 政府需要審慎權衡(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14:50 《中國投資》 | |||||||||
警惕金融步入投資熱的陷阱 前不久,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14省市服務業座談會上,筆者得知當前的供給和需求基本平衡,前年和去年的總量矛盾基本得到緩解,保持了一個高速度、低通脹、高效益的增長勢頭。但是目前經濟運行存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和貨幣供給過大等問題,應該引起警惕,提防過快的投資為金融設了一個鋪滿鮮花的陷阱,斷送掉幾
經濟過熱跡象隱現 我國經濟從2002年起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跑道,有三大特征:出口大幅增加,房地產市場大幅增加,貸款大幅增加。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從2003年到今年一季度,貸款額上升了9萬億元左右,貸款規模幾乎增加了一倍,這對銀行體系帶來什么惡果,不言而喻。 新開工項目數量過多,投資增幅過高。一方面是今年投資過快增長,新開工項目多,一季度全社會投資增長是四年來最快的,達到10.2%,投資增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城市達到29.8%,特別是新開工項目增長了30%,這種增長勢頭很可能還會保持相當長時間。 由于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2005年底和今年前兩個月很多地方政府換屆,新班子投資積極性較高,3月份上馬項目較多。這是一季度投資較高的主要原因。從一季度來看,新上項目比去年同期增長31000多個,其中僅3月份就上了20000多個項目。加上一些政策因素,如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支持農村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振興東北,中部崛起,西部振興,支持一些重大裝備業的改造等,成為一季度投資趨高的重要因素。 信貸增長過快,風險加大。一季度銀行信貸把全年信貸指標(2.5萬億元)差不多用了一半,達到1.2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的5193億元貸款中,主要是企業貸款多增了5153億元,其中增長最快的又是票據融資,同比多增了2039億元。這既是企業存款定期化派生的融資需求,也是銀行在目前流動性充裕和資本充足率的雙重約束下,權衡風險和收益的選擇。而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911億元,則和近期投資增速的加快密切相關。匯率變動機制改革以及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持續的低利率環境,給商業銀行配置資產帶來很大的難題。雖然各銀行在央行“窗口指導”的壓力下較為謹慎,但市場逐利行為形成合力,終于導致信貸規模超額增長。而在沒有其他投資渠道的情況下,銀行只能增加貸款,進而引發固定資產投資的升溫。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今年一季度工業增長達16.7%,在制造業30個行業中,投資增幅超過40%的有16個。前兩年大幅投資形成的行業過剩,造成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虧損呈擴大趨勢,這將加劇銀行風險。 另外,出口在去年較高增長的勢頭上,又保持了20多個百分點的增長,貿易順差2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500多億美元,銀行方面資金運用的環境較差。 應對投資熱的可選路徑 國務院已明確提出,下一步將控制貨幣信貸投放,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必然緊縮,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將會大幅下降。 當務之急,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注重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可采取貨幣緊縮與行政調控雙管齊下的方略,即除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等貨幣緊縮政策外,還應配合使用行政調控手段。 1.采取更有力的行政手段 由于當前還缺乏必要的金融環境和條件,特別是中國的貨幣市場工具還相當缺乏,因而尚無法完全依靠價格調控來對信貸和貨幣供應加以控制。同時,地方行政干預也嚴重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地方行政的項目投資沖動會演化為金融機構信貸擴張,最終使得貨幣政策操作不能有效地影響微觀經濟主體行為,貨幣政策意圖無法得以徹底實現。因此,行政調控是我國近年來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 目前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是,以GDP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系引致地方政府對GDP盲目崇拜,一味追求GDP增長率,以此來體現政績。而解決的辦法則是建立全績效評價和完善政績考核機制,改變地方政府考核體制,不能只以GDP增長為考核手段,還要把環保、節能等納入考核體系,使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起來。 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并配合使用行政手段,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針對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勢頭不減,建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將諸如地方出售土地的收入等納入預算管理,這樣才能使地方不拿預算管理之外的大量資金去搞政績工程,才能抑制各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勢頭。 抑制經濟過熱的另一個直接手段是加強行業調控,包括鋼鐵、水、電、天然氣等資源品的價格調控。資源品價格上調會減少盲目投資與過剩生產,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經濟過熱。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價格調控也會發揮同樣的作用。 2.落實更有力的貨幣政策 “穩定政策、適度微調”是當前宏觀調控的基調。在保證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同時,進行有限的調整,警惕貸款的過度增長以及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導致的過度投資。從金融政策看,針對我國目前市場貨幣供應偏多,為防止投資反彈和資產價格的上升,應采取“多管齊下”的組合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4月28日起上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奏響了貸款利率的調整序曲。適當提高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回收市場多余的貨幣,通過乘數效應,使銀行可貸資金能夠按計劃減少。當然,提高利率可能會帶來炒匯的風險,但與美元利率相比,人民幣利率仍有提升空間。 目前多家銀行互相競爭的“銀政合作”,隱藏著相當大的風險。幾百億、上千億的“銀政合作”授信貸款,有些擔保手續根本不健全,受地方政府投資沖動誘惑,風險極大。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應急的行政手段,如對商業銀行的“銀政合作”項目進行檢查監督等。 當前偏多的貨幣供應還與有管理的匯率政策相關。鑒于中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艱難度和國民經濟的承受度,對匯率的調控應堅持“微幅、雙向、穩中爬升”的原則。但在當前國內實施偏緊貨幣政策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的政策,內外結合,才能奏效。為此,須進一步加快外匯市場的改革,“寬出嚴進”,正確判斷適度的外匯儲備,保留7500億元左右外匯儲備量,提高外匯儲備的使用效益。尤其應該盡快出臺針對外資大舉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有限制政策,減輕匯率政策實施中的“漏洞”壓力。 尋著貨幣緊縮與行政調控雙管齊下的路徑走,必須把握好政策的“度”。政策過頭,將使前期的努力化為烏有;政策過松,又會助長市場的無序,這在經濟學研究中已有經驗與模型驗證。政府應順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盡快涉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這條大江,才能到達成熟金融市場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