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消費增長是否太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11:07 南方周末 | |||||||||
誤解二:中國的消費增長太低? ● 中國的消費歷來穩(wěn)定增長,它不會出現像投資那樣的50%的劇增,從來沒有發(fā)生像韓國那樣的信用卡泡沫導致的高增長 ● 2003-2004年消費在GDP中的比率下降,不是因為消費的增長下降,而是因為投資的 ●中國農民是中國“消費傾向”最高的群體,農民消費水平低是因為農民收入低,中國消費要增長不是要刺激農民消費,而是要保障農民掙錢 ● 中國多數的經濟增長都集中到了20%高收入群體的手中,而這個群體消費傾向很低,對這部分人倒是應該“刺激消費” 另一個重要問題,現在經濟增長是否主要倚靠靠投資?是不是消費就不增長了? 過去幾年,經濟波動確實源于投資的過熱,由此導致一個說法,即現在所有人都在說的中國消費太低。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是,2003-2004年,GDP中投資比重上升到45%。這個數字反復在國際國內各種媒體上出現,引發(fā)各種解讀,比如,消費增長的下降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出了問題。 這實際上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中國的消費歷來穩(wěn)定增長,它不會出現像投資那樣的50%的劇增,從來沒有發(fā)生像韓國那樣的信用卡泡沫導致的高增長,也沒有發(fā)生象投資那樣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長。消費增長一直穩(wěn)定在10%左右,現在是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費(即消費品增加的部分),仍然是8%、9%左右,與GDP的增長基本持平。由于過去兩年投資增長過快,使投資在GDP當中的比例擴大,把消費的比重擠小。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原因——不是因為消費的增長下降,而是因為投資的增長過快,導致了比例關系的變化。這兩個原因的政策含義完全不一樣,要恢復比例,是抑制投資的增長,還是進一步刺激消費增長?在投資增長過熱的時候再去刺激消費,那會使經濟更過熱。正確的措施只是抑制投資的增長來恢復GDP當中比例的平衡。 還有,要看一看,中國的消費怎么能夠增長? 現在國際上有一個流行說法,中國人消費品買的太少,不像美國人消費得那么多。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而美國達到人均接近40000美元,消費水平怎么可比? 在國內,人們現在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中國農民的消費水平太低,因此中國的消費水平太低。可是農民消費水平低是因為農民有錢不消費,還是因為農民沒錢?原因顯然是農民錢不夠,是收入水平低而不是消費水平低。中國農民是中國消費傾向最高的群體。這怎么解釋?消費傾向是指收入當中拿出多少錢來消費,中國農民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消費了,孩子上學、醫(yī)療還沒有著落。因此中國消費的增長絕不可能靠刺激農民的消費不要談農民的消費問題,而是要談農民的收入問題。農民收入的增長問題靠的是什么?是國家加大農村基礎建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是就業(yè)增長,是整體經濟的增長,包括投資的增長,城市化的深入,再加上一些政府可行的資助。 另一角度,目前看來,中國確實儲蓄率很高,40%左右。這么高的儲蓄率確實有其原因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差距比較大而且還在繼續(xù)擴大。80%的低收入群體消費傾向很高,但收入不高,多數的GDP的增長都被20%的高收入群體獲得,而這個群體消費傾向很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收入越高,特別是在收入差距越大的國家,收入水平高的群體,消費傾向越低。也就是說現在恐怕還不可能進入國民消費傾向大幅度提高的階段。因為提高80%低收入群體、提高高收入者的消費,都不是僅僅由宏觀經濟政策或社會福利政策所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了有許多具體的問題可以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比如說加快社保體制的改革,減少人們的后顧之憂,從而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傾向。但這樣的改革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完成,需要很長時間。要消除收入差距,可能就更是一個長期問題,這是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和體制改革的長期目的,一時還沒法扭轉。現在怎么提高消費水平?不能靠補貼低收入者,用20%的收入去補貼80%的消費,這是不現實的,不可持續(xù)的。更何況補貼消費的政策歷來都是不起作用的。日本前些年曾做過這樣的事情,給老年人和年輕人發(fā)消費券,結果人們花了消費券,把現金存起來,儲蓄率還是那么高。 所以說現在談消費增長,真正需要討論的,是在給定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下,什么具體政策能使消費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