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暴利產業醫藥業居首 抗生素利潤為成本20倍(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12:14 《中國投資》 | |||||||||
圖書出版業 持續高暴利 出版業的暴利是業內熟知的。熟悉這個產業的人應該明白,一方面是由于壟斷導致利潤過高,另一方面,中間環節的二級批發商和零售商也都在圖書上獲取高額利潤。如果缺少完善的游戲規則和嚴格執行的力度,恐怕大多數讀者仍然要為高價格的圖書支付過多成本,圖書出版的高利潤時代仍延續。
“現在的書價格太高,根本買不起! 2005年12月初,工體正在舉行的書市上,一位正在購書的女士向記者抱怨說,稍微好一些的,或者目前的暢銷書,都是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因此,希望在書市上能淘一些便宜書。對于這一說法,大多數讀者都表示認同。 中間環節獲利50%以上 在眾多的出版社當中,和教材相關的出版社總數占到全國圖書出版份額的80%。中國現有565家出版社,2004年營業額為430億元人民幣。而教材和教學輔導材料類書籍,其銷售利潤為全行業平均利潤的520%。 根據廣州教育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小學教材的價格一直呈高速增長趨勢。20年前,中小學生每學期的課本費不超過10元,而現在普遍達到了200~300元,上漲了二三十倍。這樣的漲幅不僅大大高于同期中國經濟的增幅,也大大高于同一時期中國國民收入的增幅。 之前,根據廣東省出版集團的一份調查顯示,新華書店利潤的70%來自中小學教材,多數鄉鎮書店更是達到了90%。 以一本定價20元的書為例,在所有環節中,印刷費及紙張成本約占23%~25%,從印刷廠出來的價錢5元左右,作者的稿酬在8%~10%左右,為1.60~2.00元,出版社利潤一般在10%左右,為2元。如果由出版社自己總發行,再加5%的發行費,即1元。剩下的45%~50%,近10元的利潤,被零售商拿走。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材未形成多家專業出版社競爭的局面,編寫和出版被少數出版社所壟斷。出版發行始終由出版管理部門指定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總發行這種壟斷運營機制,使中小學教材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書號也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除發行圖書以外,出版社另一個獲取利潤來源的通道是賣書號。通過每年出售書號的形式,出版社更是不費吹灰之力能取得豐厚收入。近年來各地自費出書的作者越來越多,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自己購買書號。對出版社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潤來源的通道。據了解,香港的國際統一書號是免費的,內地作者如要出書,只要給出版單位匯寄400元“登記費”即可,而內地出版社的書號費,至少是1萬元。 2005年5月,在第十五屆全國書市日舉行中國出版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出版物市場存在過分依靠教材、跟風現象嚴重等結構性問題和混亂狀況,亟待改變。 鄔書林說,當前出版業中,出版產值和利潤過分依靠教材。教材的產值比重超過50%,教輔圖書又占相當比例,教育出版的利潤在整個出版中的比例更高。此外,出版與發行之間誠信不夠,折扣、銷售信息反饋、結算回款關系還沒有形成規范的可以遵循的制度。 電信業 壟斷產生暴利 電信業的壟斷、暴利問題由來已久。不過,由于這個產業的獨特性,前期的投入也很大,因此電信部門一直以來對于暴利說法不接受。甚至曾公開說電信業是虧損的,但這種說法隨即招來一片反對聲音。中國電信業在高增長,但老百姓受惠的程度卻遠遠低于其它國家。 暴利來源于壟斷,壟斷滋生暴利。電信業的壟斷地位短期內是難以撼動的,這也意味著電信業的暴利未來仍會持續存在。 獨特的資源優勢產生暴利 電信業獨特的資源優勢是其產生暴利的根源所在。不同于其他產業,電信業的資源掌握在少數的幾個企業當中,偌大的中國市場,即使按目前的收費標準,每年都會有數百億的收益進帳。 實際情況是,中國電信業與世界電信業差距仍然不小。 2004年有的運營商為爭奪業務動起剪刀、砍刀破壞通信電纜,人為堵塞網間通道,使正常通信無法保證,原因只有一個,壟斷企業不肯為新興企業提供通路。 一位電信部門的工作人員透露說,因為壟斷,電信業才產生暴利。因為其它企業不可能輕易進入這行業,而中國的電信業需求正處于旺勢,所以未來電信業的發展還將迅猛,暴利也將會存在。固定電話和寬帶上網費來計,當用戶大量的激增時,其收費標準卻一直不降。不打破電信行業的壟斷,老百姓就要繼續支付高額的費用。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手機費用偏高,相對來說,固定電話由于投入成本多,其利潤遠不如手機。 需要看到的是,中國電信業的快速增長使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會在很長時期內處于優勢行業。隨著國民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信息化進程的逐步加快,電信法律法規的不斷改善,電信企業融資渠道的多樣化以及新技術(NGN和3G等)應用的日漸成熟,而這樣背景的壟斷和資源優勢的籠罩下,電信行業的暴利沒有理由會消失。 管理成本高于運營成本 如果以手機為例的話,很能說明問題。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手機是否單向收費存在爭議。然而就在這種爭議沒有結果的時候,其它一些城市早就實行了單項手費。可見,在電信行業中很多潛規則的存在,讓消費者無疑為此埋單。 以寬帶為例,不同的區域價格差異很高。在北京地區,包月費用有的是80元,而更多小區的包月費是120元。而同一家運營商,在河北地區每月是50元,在北京則收費80元。 據電信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至于寬帶的包月費用,是完全由上級制定的標準。按現在的增長速度來看,即使每月的收費是80元,也仍然不會虧損。 此外,以固定電話為例,在香港每個月只需要交納70港幣的電話月租費,就可以享受每月市話任打的優惠,不再另收任何費用(國際長途除外)。 但事實上,國內長途的話費按最低來算,也是每分鐘2~3毛錢。我國的人均收入不足美國人均收入的1/10,可電話費卻比美國貴得多,也就是說你向美國打電話如果要花100元,從美國向中國打相同時間的電話只要不到50元就可以了。 培訓業 煽動下的暴利 培訓業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及其技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培訓過程中,還存在著暴利。2005年初,前程無憂培訓頻道做過一項調查顯示:很多人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培訓陷阱,約有34.8%的人認為培訓效果有夸張成分,20.8%的人將意見集中在培訓老師名不符實,19.3%的人覺得培訓學校不夠規范,17.5%的人認為培訓證書有水分,還有7.6%的人反映課程安排相當混亂。 如果你想增加自信,如果你想全面發展自己,就加入到這個培訓隊伍中,相信經過培訓之后,你會有更多的自信和能力。這樣的說法在不同的培訓公司當中,是一種共性的宣傳口號。 培訓市場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在職培訓的洪流。有人這樣表示,“中國的培訓項目種類繁多,大大小小都是為了賺錢。培訓業卻以低投入、高產出的模式,成為又一個暴利產業”。 低成本高收益 幾年前出現的MBA培訓著實火了一段時期,隨后出現的EMBA、MPA等紛至沓來,而價格也是由幾萬到幾十萬元。到底這個產業的利潤有多高?據業內人士透露說,越是高規模的培訓,其暴利程度越高。 以CFP(注冊理財規劃師)培訓市場為例,想要獲得國際認可的CFP資格不容易,香港目前只有1900人獲此證書。過去這個市場價格一直保持在28000元/人,自從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家下屬機構和香港的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CFP培訓機構介入之后,28000的價格就一路下滑,目前的最低培訓價格是5000元/人,足見價格水分有多大。 曾經很火的MBA培訓價格更是混亂,從剛開始的30萬/人降到20萬/人,現在一些MBA課程班已經報出了27500元/人,更有一些所謂的EMBA培訓機構更是報出5800元/人的超低價位。 一位曾經在培訓公司工作過的李先生說,培訓業生意并不難做,只要有針對性的群體,加上廣告的煽動,利潤自然就來了。再加上現在的就業環境很難,為了工作也得要學習,一旦培訓公司打出名氣來,收入更是相當可觀。但成本相對于其它產業而言,是較低的。 師資是培訓業的高投入 據悉,國內目前擁有培訓類公司大約37000多家,可持續發展的不到100家,而擁有品牌效應和上規模的卻不到20家,真正有實際經驗的精英培訓師還不到100人。很多培訓公司根本沒有能力培養自己的培訓師,只是認識一些有點知名度的培訓師,完全依靠這部分常年在各地趕場的培訓師維持生存。 這正是培訓公司比較大的一部分支出。按培訓公司的說法,如果不請幾個有名望的人,也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學員。因此,現在很多培訓公司比的是能力,誰能請到世界級大師,不僅僅能多收費用,還彰顯其培訓公司的能力。 此外,培訓以外的目的是廣交朋友,一些企業家也樂此不疲,花費十幾萬或幾十萬,對于他們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場合下,結識了各方人脈,對自己企業的發展將會帶來更多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