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廉價資源時代終結 專家稱高成本決定高價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4日 16:4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程東升 劉 巍 實習記者:潘愛鳳 盛 潔 前言
1月12日,廣州市民陳先生被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告知,從1月起,他所在小區自來水的價格將由原來的0.9元/立方,調整為1.95元/立方,這是廣州市對生活用水的又一次大幅度調價。生活節儉的陳先生被嚇了一跳,但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他隨即發現,其實,廣州的水價還算是低的。北京市的綜合水價早在2005年就已經被調整到了3.7元/立方,有報道稱,北京市的水價今后可能會漲到8元/立方左右,甚至更高。 不僅僅廣州、北京,2005年以來,國內許多大城市水價紛紛大幅度上漲。長期以來,資源的高成本和低價格之間的矛盾引爆了資源價格改革。以水價上調為代表,國家對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五大資源重新定價的改革正在全面展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平此間表示,“今后,資源價格要逐步提高,價格要體現資源的稀缺性”。 有人驚呼:中國廉價資源時代終結了! 這是中國經濟擺脫粗放式發展模式、正視資源匱乏的局面、真正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第一步。但是,要恢復資源的本來價值,中國政府面臨著重重考驗。 就水定價改革來說,難點之一是不只是一個經濟范疇,同時是政治問題;另一個難點是,如何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資源定價機制,否則改革可能會出現問題。此外,如何根據國民的經濟承受能力逐步到位,在調整水價的同時體現社會責任,如在價格改革機制中設計補貼機制,都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技巧。 問題還不僅這些,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水價不斷上漲的同時,水生產企業卻大部分虧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半數以上的水生產與供應企業虧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生產水的成本不清晰,水生產與供應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督。資源價格提高后,公眾多支付的成本要由國家用于修復、保護資源,在還原資源真正價值的同時,不要讓一些機構鉆了空子,成為謀取暴利的工具。 可以想見,未來若干年內,包括水在內的資源價格還將持續上漲。這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如何理順資源的定價機制和資源分配機制?如何保證資源提價真正為民眾帶去實惠? 針對上述問題,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沈大軍博士、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官員周遙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壽龍、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等各界專家齊聚“天下論衡”。本論壇由李振華主持。 (文/東升) 北京、廣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