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9:36 金時網·金融時報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 2005年11月

  一、國際收支概況

  2005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保持較大規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83億美元,6月末國家外匯儲
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

  (一)國際收支主要特點

  1.經常項目順差擴大

  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同比增長801%。經常項目順差增加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

  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口徑,上半年貨物貿易順差542億美元,同比增長823%。其中,出口3425億美元,進口2882億美元,分別增長33%和14%。

  服務貿易逆差有所縮小。上半年,服務項目逆差39億美元,逆差同比減少33%。逆差縮小的主要原因是運輸項目逆差縮小,以及國際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項目順差增加。

  收益項目出現順差。上半年,收益項目順差49億美元,2004年同期為逆差24億美元。隨著我國對外資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國從境外獲取的收益增長較快,使得我國收益項目由逆差轉為順差。

  經常轉移項目順差增長較快。上半年,經常轉移順差121億美元,增長22%。其中,僑匯收入增長擴大了我國經常轉移收入,是經常轉移呈現較大順差的主要原因。

  專欄1 經常轉移順差增長較快的原因分析

  近幾年來,我國國際收支中經常轉移順差增長較快。2004年,經常轉移順差229億美元,是2000年的3.6倍。2005年上半年,經常轉移順差121億美元,增長22%。我國經常轉移主要由僑匯、工人匯款及贍家款、捐贈以及無償轉移等項目構成。僑匯是經常轉移收入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每年都占經常轉移收入的一半以上且增長迅速,2000年僑匯收入49億美元,2004年達到148億美元,2005上半年為70億美元。從僑匯收入的來源看,美國、香港地區是最主要來源地,從美國、香港地區流入的僑匯資金占全部僑匯的50%以上,但近年來僑匯來源地有增加并逐漸分散的趨勢。從流向地區看,粵、浙、滬、閩四地區的僑匯收入占全國的80%以上。工人匯款及贍家款收入是經常轉移收入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達到46億美元,是2000年的8.2倍,2005年上半年為27億美元。經常轉移收入的增加與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緊密相連。隨著我國勞務輸出、境外就業、僑居國外人員不斷增加,這些人員對境內匯款成為經常轉移項目收入的主要來源。此外,受

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影響,以及看好國內投資機會,個人通過經常轉移項目流入的資金增加。

  2.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

  上半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83億美元,同比下降43%。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主要是由于證券投資項目由順差轉為逆差。

  直接投資順差減少。上半年,直接投資項目順差225億美元,下降26%。其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264億美元,同比減少51億美元;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39億美元,增加29億美元。

  證券投資出現逆差。上半年,證券投資項目逆差10億美元,2004年同期為順差277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凈增85億美元(體現為資金凈流出),來自境外的證券投資凈增75億美元(體現為資金凈流入)。

  其他投資順差有所上升。上半年,其他投資項目順差146億美元,同比上升69%。其中,貿易信貸項目資產(主要表現為我國出口貨物應收款和進口預付款)增加132億美元,負債(主要表現為我國進口貨物應付款和出口預收款)增加101億美元,貿易信貸項下資金凈流出31億美元;貸款、貨幣和存款及其他負債項下資金凈流入177億美元。

  3.儲備資產較大幅度增加

  在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國際儲備增長較快。其中,特別提款權減少0.22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6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1010億美元,高于2004年同期增加674億美元的水平。200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7110億美元。

  4.凈誤差與遺漏出現在借方

  上半年,凈誤差與遺漏出現在借方,為51億美元,相當于國際收支統計口徑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0.81%,在國際公認5%的合理范圍以內。

  專欄2 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凈誤差與遺漏產生的原因

  國際收支平衡表采用復式記賬法,每筆交易都由兩筆價值相等的賬目表示,分別記錄在借方和貸方。原則上講,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表中的全部賬目凈余額為零。但在實際編制時,由于統計口徑和數據來源以及其他技術原因,當把所有的賬目加總之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凈借方或貸方余額。因此,國際收支平衡表單獨設立了一個平衡項目,即“凈誤差與遺漏”,其數額與上面所說的余額相等,但符號相反。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凈誤差與遺漏主要由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統計數據來源多樣。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使用的數據來自于多個部門和不同的統計系統。各部門的統計與國際收支統計在概念、口徑、記錄原則上不盡相同,因此將這些數據匯總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就可能形成誤差與遺漏。

  二是某些交易難以全面記錄。例如,國外親友隨身攜帶現金轉贈給國內居民,國內只能記錄到存款變化,而無法反映其國際收支交易的居民收入來源,會造成信息丟失。再如,商品走私等是管理當局難以統計的,難免產生信息遺漏。

  三是統計數據的真實和準確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個別企業在進出口中為了達到騙取退稅、偷逃稅款或者調動資金等目的,可能存在高報或低報價格的情況,造成數據的不真實。

  四是統計時間和計價標準不一致以及各種貨幣換算產生的誤差。任何國家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都會出現誤差與遺漏。根據國際慣例,只要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凈誤差與遺漏的絕對值占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進出口額的比重不超過5%,都是可以接受的。產生誤差與遺漏的原因很復雜,不能簡單地把凈誤差與遺漏額出現在借方等同于資本外逃,出現在貸方等同于“熱錢”流入。

  表1 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單位:千美元

  *本表計數采用四舍五入原則

  (二)國際收支運行評價

  1.國際收支運行總體狀況

  2005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體運行平穩。過去11年,除1998年外,我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格局。2005年上半年,國際收支繼續“雙順差”,主要項目收支承接了過去的發展態勢。

  國際收支交易規模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982-2004年,我國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年均增長31.6%,由540億美元升至1.91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由19%升至115%。2005年上半年,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1.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占到GDP的139%。這表明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增強。

  對外貿易對國內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為9.5%。據測算,其中凈出口拉動約3.6個百分點。

  外資持續流入,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外商直接投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趨于活躍,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外匯儲備充裕,國際評級機構上調中國的主權評級,顯示了國際上對我國政治經濟前景的信心,增強了我國抵御外來沖擊的能力,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國際收支風險評價

  國際收支風險是指未來可能引起國際收支較大逆差,進而發生對外支付能力不足和發生貨幣危機的各種潛在因素。一般來說,國際收支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包括:國內經濟增長減緩甚至衰退、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金融體系不健全、巨額外債、匯率機制缺乏彈性等。外部風險包括: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引起的外部需求不足、外部金融動蕩的傳染、國際短期資本沖擊、國際政治經濟的一些突發性因素等。

  200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漲幅平穩回落,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金融體系穩健性增強,世界經濟環境總體上對我有利,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較強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就國際收支的具體情況來說,國際上一般認為,經常項目較大逆差是引發國際收支危機的主要隱患,而我國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達到673億美元。從進口支付能力看,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相當于14.3個月的進口額。從債務償付能力看,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例為503.2%,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00%的警戒線;償債率為2.1%,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5%的警戒線。總之,近期我國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較小。

  3.國際收支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貨物貿易出口增長較快,進口增長相對緩慢,順差大幅增加,貿易摩擦增多,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應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產品應繼續控制。

  短期外債等波動性較大的資金流入增長較快,一旦形勢變化,存在集中流出的風險。

  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應注意由此對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等方面的影響。

 [1] [2] [3] [4] [5]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5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