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關注十一五規劃 > 正文
 

十一五將對過高收入進行調節 直接關系群眾利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9日 08:47 新華網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我國要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昨天,新華社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該《建議》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指導方針和總體部署,在文件中,首次棄用“計劃”改稱“規劃”。

  對此,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表示,計劃變為規劃,一字之差,相當重要,規劃更為科學,發展市場經濟只能制訂戰略規劃,不能像過去的計劃一樣,成為硬性指標;計劃成為指標后,若客觀情況發展變化,必須對計劃相應進行調整,而規劃作為戰略規劃,更改的可能性較小。

  《建議》認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

  《建議》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十一五”時期,要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建議》還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對此,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表示,中國現在的高低收入差距已經是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合理進行收入分配,堅持社會公平發展成了重要的問題。

  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也稱,當前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減少收入差距和利益分配不均狀況,關系到人民群眾最直接利益。

  《建議》亮點解讀

  “調節過高收入主要靠個稅”

  《建議》提出必須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專家稱可讓高收入者多納稅

  《建議》原文

  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專家解讀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中國現在的高低收入差距已經是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最大的收入差距是城鄉差距,也就是工農差距,其次是各個階層之間的差距,還有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差距,這幾年,中國的這幾個差距都在進一步拉大,合理進行收入分配,堅持社會公平發展成了重要的問題。

  合理調節收入分配主要指的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對高收入者主要是進行個人所得稅的調節,收入高者多納稅可以調節其收入,而且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因為他們的收入本來較高,而對低收入者則首先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再進行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以使低收入者能夠盡快成為中等收入者。

  政府調節收入時一般不會對中等收入者進行調節,因為對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進行調節的目的就是使社會上的中等收入者增多,以使社會更加穩定。

  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指的是對所有的人進行全面的調節,而不是特指一個行業或者某些階層。

  “新農村不能建成克隆版城市”

  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專家稱:農民增收是關鍵

  《建議》原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專家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此次會議的新提法,但應防止對政策的誤解,將農村建成城市的“克隆”版,我們應該通過城市化促進農村的發展。

  我國人多地少,只有通過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向城市,提到農村現有土地的耕作面積和農業生產效率,才能更快促進農民增收。不能單純以為城市化會造成城市人口的爆炸。

  在農民增收方面,目前免稅等空間已經很小,今后應該重點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適當擴大農村集約化經營也是可以發展的地方。建設新農村,應該注意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社區的政治文化發展水平;應更加明確農村土地的產權問題。

  建設新農村也不能一蹴而就,當務之急是繼續做好農村的通電通水通路工作,落實農村的醫療衛生補助。

  農民工問題也是農村發展的大事,長遠看來,農民工稱謂應逐漸取消,除了在身份上逐漸消除歧視外,還應該在情感心理上真正關心他們的發展,比如讓農民工真正住在城市等。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遠:中國的現狀不是城市發展太快,而是農村發展太慢,所以應該加快農村的發展,但不能只就農村發展,必須有城鄉的結合,要把農村發展放在城鄉協調發展的高度來考慮。

  “城市醫療市場化應該削弱”

  《建議》提出積極促進社會和諧,專家稱可建立半福利社會企業促進就業

  《建議》原文

  建設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和完善社會管理體系。要以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系、發展社會事業為著力點。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專家解讀

  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當前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減少收入差距和利益分配不均狀況,關系到人民群眾最直接利益。今后五年我們會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問題,這就需要更加全面、扎實地推進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

  在增加就業崗位、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方面,國家已經陸續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國家發改委連連降低

藥價,農村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國家補助標準也得到了提高。但在城市就醫方面,醫療的市場化、產業化應該削弱,畢竟醫療屬于社會福利的范疇,應通過政府調控,保證社會公平和群眾就醫。

  在就業方面,應通過政策、資金等鼓勵私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國內外資金更多投向服務業、第三產業,從而增加就業崗位。

  我們可以學習歐美等國經驗,由政府支持建立半福利性質的社會企業(socialen-terprice),解決一些青年就業難的問題,并繼續通過貸款等政策鼓勵青年自主創業。

 [1] [2]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7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