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金控航母:上海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 14:53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近期,一個重大課題在上海國際集團悄然啟動。

  2005年1月4日,《建立SIG(Shanghai International Group)金融控股協同機制的可行性研究》在上海國際集團內部獲得批準立項并啟動。

  近幾年來,上海國際集團關于金融控股基本戰略的研究已先后多次向市政府匯報,闡述戰略選擇,并提出了相關戰略步驟的初步設想。

  決不僅僅是上海國際集團,建立金融控股集團一直在上海的規劃之中。

  依托上海濃厚的金融環境,上海國際、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寶鋼、申能集團、上實集團等本地金融企業和實業集團,繼續金融控股的沖動。

  知情人士透露,眾多企業一直沒有停止與上海金融服務辦的溝通,并向上海市有關方面遞交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報告。

  SIG:為金控而生

  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籌碼。

  從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正式提出,到“十五”期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設想的出臺,以及國際金融中心路線圖的拋出,金融控股始終都是繞不開的“題眼”。

  客觀條件使然:大型金融集團和大型商業銀行,總部設在上海的屈指可數,而建立金融中心,大型金融企業的支持對上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構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吸引重量級金融機構落戶上海,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構建若干家上海本土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在金融分業管理框架下實現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相互融通,顯得尤為重要。

  事關打造金融中心的宏偉計劃,對上海而言,建立金融控股企業的意義不言而喻。

  因此,不難理解,在2004年的上海政協會議上,民建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言:上海應盡快構建若干家本土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在近10家金融控股集團的競逐者中,上海國際集團的決心無疑最大。

  以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上國投”)和上海證券為基礎,構建于2000年的上海國際集團被認為是“為金融控股而生”。

  上海國際集團確定的經營目標就是“逐步發展成為以金融產業為核心,以信托、證券為品牌特色的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團”。

  據悉,上海國際集團金融控股課題組將對上海國際各部門、集團各子公司進行調研,甚至將向中信金融控股集團取經。

  聯合課題組由上海國際研發部會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集團有關專業人士組成。

  幾乎在課題組啟動的同一時間,2005年1月初,國資委作出批復,同意上海國際集團受讓寧波市金潤資產公司所持有的900萬股浦發銀行國有股權。

  股權變更完成后,上海國際總計持有18535萬股浦發銀行股權,占其總股本比例為4.73%,

  加之旗下上國投所持7.01%的浦發股權,上海國際實際持有其股權達11.74%,成為浦發行的第一大股東。

  “通過控股浦發銀行,在上海的金融控股企業中,上海國際處于領先地位。”該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從上國投、上海證券開始,上海國際集團的觸角遍及浦發銀行、申銀萬國、交通銀行、上海銀行、愛建股份等金融企業,旗下的金融資產、金融股權,已經分別占到其總資產和直接投資總額的65%以上。

  將浦發銀行攬入懷中之后,上海國際建立金控的底氣無疑又增加了。

  一份上海國際集團的內部通知表示,當前內外環境都具備了進一步研究如何推進金融控股戰略實施的條件,以最終實現金融控股的本源意義——集團整體的協同效應。

  知情人士透露,在批準該課題立項之前,內部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提出了《建立SIG金融控股協同機制的可行性研究》立項報告及其課題總綱和調研計劃。

  從成立至今,對金融控股的執著追求,在上海國際集團內部一直沒變。

  券商:第二股沖擊力量

  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曾表示:整合上海乃至全國的金融資源,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領導力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將提升中國金融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上海應該利用在證券行業的優勢,以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證券公司為主組建金融控股集團,整合行業和金融資源,王認為。

  一直以來,上海的三大券商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申銀萬國都在籌劃分拆成立資產管理、投資銀行、證券經紀、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等子公司。

  2002年實施的《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券商設立子公司,并對子公司的申請設立做出了詳細規定,設立大型的證券控股集團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在上海金融控股的競逐者中,上海國際集團是排頭兵,而大型券商則可算作第二股沖擊力量。

  從國泰君安證券傳出消息,該公司香港旗艦——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將于2005年中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第一家采用首次公開發行(IPO)方式在港上市的內地券商。這給國泰君安的金融控股概念平添許多猜想。

  此前,包括光大控股、申銀萬國等多家在港經營的券商已在香港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國泰君安金控的上市是其母公司戰略發展上關鍵的“一步棋”。面對疲軟的內地證券市場,國泰君安利用較早涉足香港的優勢,吸收境外投資者資金,提高影響力,從而構建大規模的金融集團。

  目前,大型國有銀行和保險公司也相繼在香港設立境外旗艦公司,把它們打造成為金融控股平臺并上市,比如工行旗下的工銀亞洲等。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這些機構紛紛以港資身份返回內地投資,從而曲線構建內地的金融控股架構,國泰君安很可能走類似的路線。

  實施集團化并購、成立證券控股公司被視作券商迅速做大做強、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艱難尋夢

  據稱,成立于1999年的國泰君安金控2004年盈利逾千萬人民幣,現在旗下擁有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和國泰君安資產管理(亞洲)等7家全資子公司。

  從國泰君安證券下一步的總體發展目標中,也可以品出其對涉足多種金融領域的向往。

  國泰君安董事長祝幼一表示,在國泰君安證券戰略定位上,公司將適時逐步推進規模化、集團化、混業化進程,通過設在香港的國泰君安金融控股公司拓展國際市場,并有選擇性地尋求與銀行、保險及外資的戰略合作。

  國泰君安是幸運的,2005年2月,在得到上海各方的支持后,國泰君安順利爭取到創新券商的資格。

  相對而言,國泰君安在上海三家券商中底氣更足。

  上海券商中,成立金融控股或者證券控股的前景并不完全相同。

  在混業經營趨勢下,通過并購非證券金融機構,組建包含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業混營的金融控股集團是券商并購重組的重要趨勢,國泰君安就是其中的典型。

  然而受制于糟糕的經營環境,其他雄心勃勃的上海券商在發展“金控”的戰略上,不得不選擇退而求其次,抑或擱置。

  在海通增資擴股基本完成時,海通證券已經初步確定三步走戰略,進入2003年,把職能部門獨立出來成立若干業務子公司后,海通證券構筑金融控股集團的輪廓更為清晰。

  海通如此形式的金融控股路徑并沒有給公司業務帶來實質性改變,僅僅是公司內部業務的延伸。

  “在建立保險、證券、銀行混業經營的金融控股集團不現實的情況下,這也只能是海通無奈的選擇。”海通某人士表示。

  申萬最初也是金控的熱衷者,如今面對現實,只能是暫時擱置這樣的想法,不過這些券商在渡過難關之后,金融控股或者證券控股依然是其不二的選擇。

  實業的“金控”路徑

  上海傾向于由金融類企業成為本地的金融控股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在這方面比較符合要求,上海銀監局內部人士向外界透露。

  正如該人士所言,上海國際已經在政策上搶得先機,而對于上海的實業集團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2004年10月,央行“金融控股調研組”曾光臨上海國際集團總部,針對《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與會計制度》——第一個關于金融控股的法規,進行了深入了解。

  在央行調研組會議上,上海國際副總經理蔣元真分析了發展成為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

  不過,上海國際仍然存在一個薄弱環節,金融資產分布較廣,涉及面比較普及,但資產質量并不是十分理想。據悉,業已啟動的金融控股課題組將通過深入的調研,對上海國際戰略整合作出研究和設計,為集團的下一步發展起到決策咨詢作用。

  上海有意金融控股公司的實業集團不在少數,然而由于政策環境不明朗以及市場風險的暴露,逐漸選擇了退出這場競爭。

  高層對產業控股金融的意向似乎在弱化,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公開表態,由純粹的投資公司或者非金融企業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未必是走向綜合經營的良好模式。

  在浦發銀行的股權中,上海實業一度處于大股東地位,上海實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的主導思想已經發生變化,產業經營為主,對于金融企業,更多的是為產業經營提供服務。

  在上海實業制定的中長期規劃中,成立金融控股并沒有被納入其中。

  上海寶鋼與上海實業有點類似,出于集團上市的考慮,寶鋼將收縮非主業資產,縮短戰線,寶鋼的投資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

  寶鋼對金融產業實際也已涉足頗深,核心企業是寶鋼集團財務公司和華寶信托,在保險、商業銀行、證券、財務公司及信托等五大金融領域,目前已經投資53億元。

  實業金控夢想在瞬間化為泡影?

  事實并不完全如此。

  參股本地三大券商的申能集團仍然是上海國際有力的競爭者。

  申能集團前身申能電力開發公司于1987年12月成立,其主要職責是在上海市政府領導下,負責統籌,融通和滾動使用上海市集資辦電資金。

  有接近申能的人士甚至表示,在金融控股的競爭中,上海申能處于優勢地位。

  據悉,申能集團在金融產業方面投資總額累計達29.86億元,涉及金融企業15家,包括旗下的申能股份,申能在上海灘金融產業的觸角可觀,申能集團是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和東方證券的大股東。

  總體來說,無論是上海國際集團、幾大券商還是極具競爭力的申能集團,要想順利成立金融控股,其方案必須先得到上海市金融服務辦的認可。

  從上海各企業提交報告的經歷來看,通過這一關并不容易。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