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難題 10多年后誰來為中國兩億民工養老(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1:48 《經濟》雜志 | |||||||||
無法拖欠的和諧成本 調查組認為,養老保險需要公共財政一定的支出,但絕大部分資金是積累性的。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2.5億民工,其中流動的在1.2億以上,擁有養老保險的不會超過3000萬人。如果按照每人一年擁有2500元的養老保險金,則每年都要積累6250億元,10年就是6萬多億元,加上銀行利息為7萬多億。但如果10年之后這些農民工年邁體衰,都得由國家財政支出,則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事實上,在如今“421”的家庭結構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遇到越來越大的障礙,而依靠土地養老也很難現實。周慶行認為,沒有養老保險,就沒有家庭安全,也就沒有社會安全,國家著力解決占全國人口六分之一強的農民工“老有所養”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須支付的成本。 在目前的重慶市,各區縣的勞務輸出正值黃金時節,一方面人數達到高峰,另一方面年輕力壯,許多區縣每年均有十幾億現金匯回來,但10多年之后,這些農民工都老了,屆時不會種田、沒有田種的老民工,就成為新的救濟對象,給各區縣帶來新的貧窮和不穩定。 調查組認為,現在開始全面推行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應當“逐步推進、區別對待”。具體而言,首先是對勞動關系比較穩定的農民工,如技術骨干、管理人員等,可與當地職工并軌,享受同等的養老保險待遇,由當地政府組織實施。 其次,對于大量流動性強、工期較短的農民工,可以從工傷、大病的養老保險開始,這對他們而言,更為緊迫也更易接受。 再次,養老保險可以采取“低進低出”,降低門檻,擴大覆蓋面,尤其企業繳納的部分,可以考慮降低至10%左右。 再一點就是關于養老保險的異地轉移問題,可以采取全國聯網的方式,通過商業保險等渠道,實現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發放。 此外,對只生一個且為女孩的農民工,可以優先辦理養老保險,政府應補貼多一點,這樣才能避免人口的結構失調,最關鍵的是性別失調,因為73%的農民認為,生兒子就是為了養老需要。 陳萬志認為,全國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全面啟動,至少需要5年時間,而在全社會推廣開來,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因為這牽涉到公共資源的重新配置,甚至要打破現有的一些利益格局,“必須要有國家的財力和法律制度做保障,”陳萬志說,這對于實現十六大提出的目標是大有幫助的。 (詳情請見《經濟》雜志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