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全球財經觀察》2004 > 正文
 

全球財經觀察: 2004年最值得記錄的10個事件(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14:44 《全球財經觀察》
第三篇:

  產權改革:爭論并未結束

  文|李敏輝(《全球財經觀察》特約撰稿人)

  郎咸平的不同聲音,凸顯了產權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制度平臺?

  今年最受爭議的中國財經事件,當屬香港學者郎咸平引爆的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武裝到牙齒”的郎咸平,以其學術獨立的信念和勇氣,8月在復旦大學發(fā)表演講,指責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在國退民進的MBO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認為民營企業(yè)的收購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并提出了停止以民營化為導向的國企產權改革建議,在“國資”領域激發(fā)了一場類似于1978年“真理標準”、1990年代初期“姓社姓資”的大討論,成了中國改革進程中稀罕的討論熱門之一。

  在這一事件中,顧雛軍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遞交訴訟狀,以個人名義指控郎咸平對其構成了誹謗罪。而郎咸平毫不示弱,并聲稱將繼續(xù)“炮轟”一些明星企業(yè)。爭論漸漸擴展到中國超過10萬億國有資產存量再分配的重大難題,在“挺郎派”的左大培等經濟學家、普羅大眾聲援郎咸平“義舉”的對面,是“倒郎派”的企業(yè)憤憤聲討郎咸平的“謬論”和張維迎等經濟學家反駁郎咸平的觀點,認為國企改革的過程特別是國退民進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

  爭論上升到情緒化的層面,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戰(zhàn)。

  也許是出于巧合,其后國資委發(fā)出通知,對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重要企業(yè)重大產權轉讓、信息披露等關鍵問題作出了進一步規(guī)定。上海等地則出臺制度規(guī)定,加強國企產權改革中職工意見的權重。而證監(jiān)會則正式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涉及上市公司收購的信息披露、收購價格、財務問題等都做了嚴格的限定,顯然,這些方法同樣適用于MBO。

  相關部門人士表示,在制定和出臺一項政策時,一定會綜合各方情況和利益,進行通盤考慮然后再審慎出臺,“而絕對不會只代表哪一方的利益”。這場論戰(zhàn)雖已平息,但它留給人們的思考遠沒有終結。正如世界銀行最新發(fā)布的《2005年世界發(fā)展報告》所特別指出的,在中國,產權改革啟動了一個使4億人口脫貧的進程。產權改革意義重大,對于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負面效應,應通過規(guī)范化來解決。

  郎咸平的不同聲音,凸顯了產權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制度平臺?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有言,據他參與中國改革的歷程來看,“每一次重大的推進,都是與我們對現(xiàn)代經濟科學的認識深化有關的”。在不可逆轉的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更需要運用現(xiàn)代商業(yè)的普適原則,來解決中國的國企產權改革問題。

  作為一種制度創(chuàng)新,MBO曾在西方國企私有化中發(fā)揮了重要效用,如英國在1979年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后,以MBO為主要方式之一,大力推行國企民營化改革。由于法制健全、政府奉公、民眾監(jiān)督到位、尊重市場規(guī)律,成功地診治了國企的弊病。而1990年代,俄羅斯等轉型國家在私有化中也大量借鑒MBO的形式,但在法制不健全等環(huán)境下,私有化很快就變成了腐敗性的資產掠奪,管理者侵吞資產,而證券所有人到頭來往往落了個兩手空空,社會的不平等擴大,引發(fā)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危機,商業(yè)環(huán)境惡化。

  今天中國的社會轉型,是一個逐步實現(xiàn)產權清晰和法治化的過程。中國的MBO,要以國際成功者為鑒,以失敗者為戒,建立一套協(xié)調各方利益、兼顧效率和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形成一個透明的市場環(huán)境,在陽光下配置資源,減少直至杜絕權錢交易。由于法治框架還不健全,致使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尚未建立。也就使得普羅大眾的利益訴求聲音微弱,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不容樂觀。在學界有了諸如“公開私有化”、“盡快對私有化立法”的主張。

  法治的建立不僅僅需要形成相關的法律制度,還需要培育現(xiàn)代公民意識,讓公眾適應按理出牌的競爭規(guī)則和競爭文化,清晰認知各自的社會責任。與此相對稱的,是企業(yè)需要建立起以現(xiàn)代經濟學和管理學普適原則為基礎的經營機制。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產權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者缺位”,而是“經理人激勵”,包括對人的選拔、激勵、約束、淘汰的制度等,現(xiàn)在還未能建立。

  企業(yè)家作為社會精英,要有廣闊的胸襟氣度和遠見卓識,為了企業(yè)的效益和永續(xù)經營,應該向社會、向公眾創(chuàng)造更多的福祉。郎咸平曾揮筆如刀,解剖和記黃埔(行情 論壇),反被邀請入講長江商學院,李嘉誠“超人”之處,可為鏡鑒。

  一個良好的商業(yè)環(huán)境容得下理性的批評和討論,產權改革和企業(yè)的資本運作會由此而更加健全。

  在此意義上,郎咸平說了什么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激發(fā)了我們的理性思考和積極參與,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中國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制度建設,提升包括產權在內的企業(yè)管理水平,并形成公平競爭、法治化、市場化的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

  聯(lián)系編輯gaoqianlan@gfo.cn

  背景:郎咸平

  香港學者郎咸平繼成功預言了德隆系的崩潰之后。今年又炮轟TCL海爾、格林柯爾等大企業(yè),認為MBO是用銀行的錢收購國家的資產。在國有企業(yè)資產是否嚴重流失的問題上引起了一場空前的大爭論

  第四篇:

    股市:莊股終結年代

  文| 崔萬俊(《全球財經觀察》金融記者)

  政府高層利好講話、8月中開始暫停新發(fā)、實行詢價制、分類表決制等一系列利好,但市場并不領情,政策的暖風遭遇投資者信心的寒流

  上市公司讓人失望,上市公司作假事件不斷;機構投資者悲喜兩重天,七家券商遭托管;股市中途夭折,盡管政策面暖風陣陣,都未能改變股市千三低迷狀態(tài)。湘財證券年度報告稱,截至2004年11月中旬,滬深A股指數分別下跌8.89%和7.88%,兩市A股總市值與流通市值也下挫6.49%和3.91%。

  上市公司讓投資者失望,“中國上市公司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再怎么完善市場環(huán)境,投資者利益也得不到保護。”上海一券商研究所高層憤憤不平。2004年中小企業(yè)板一開立,便出現(xiàn)首發(fā)股江蘇瓊華財務造假。緊接著,“獨董”事件,反映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隱患。如果這些只是導火索,那么王小石案,則徹底暴露出中國近1400家上市公司中可能存在的舞弊。“中國股市能圈錢,心懷鬼胎的公司會不擇手段獲取上市資格。這才有了王小石現(xiàn)象。”該高層稱。不久前,上證所公布的“上市公司誠信紀錄”顯示,2001年4月以來,先后有61家滬市上市公司受到上證所77次公開譴責,477人(次)上市公司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未能勤勉盡責遭公開譴責。如何規(guī)范上市公司行為、防止欺詐,成了2004年監(jiān)管層最頭痛的事情。業(yè)內認為,法律與誠信雙重失語,是上市公司高管出事的主因。

  2004年也是券商的煉獄。先后有7家券商被托管。其中,南方證券,出事前堪稱中國證券業(yè)的“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目前,券商主要有三大業(yè)務,經紀、自營和投行業(yè)務,從被托管券商情況看,問題基本出在自營業(yè)務這塊。但2004年下半年股市行情急轉直下,靠行情吃飯的經紀業(yè)務受到重創(chuàng),投行業(yè)務卻“粥少僧多”。 一券商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整個證券行業(yè)潛虧(實際虧損與賬面虧損之和)高達2200億元人民幣。其中,130多家證券公司、3000多家證券營業(yè)部掙扎在虧損線上。為保護投資人利益,并幫助券商走出困境,2004年中國證監(jiān)會對券商使出“大棒加胡蘿卜”的殺手锏。一方面要求券商自查摸底,重點核實客戶資產管理業(yè)務、各類債務和挪用客戶證券情況,另一方面,放寬券商生存底線。短短半年時間,中國證監(jiān)會先后推出鼓勵券商創(chuàng)新、短期融券、股票質押貸款等,冀望在業(yè)務與融資上緩解券商危機。

  相對券商,基金QFII、保險資金日子相對好過。尤其基金,2004年無疑是個豐收年。2004年10月以后,QFII審批明顯加快。截至目前,外管局已批準21家QFII投資額度,總計30億美元。而10月24日頒布的《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讓中國龐大的保險資金可直接人市。業(yè)內預計,2005年將是保險資金大展宏圖的一年。

  2004年的股市表現(xiàn)叫人驚訝。年初,當市場延續(xù)2003年行情上漲到1783高點時,期待兩年之久的投資者欣喜若狂,以為大牛回頭。可股市總喜歡作弄人。來自湘財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1783高點之后,在包括宏觀調控的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大盤展開了數月下跌態(tài)勢,月K線的五連陰和前期月K線的五連陽形成鮮明對比, 行情表現(xiàn)出“夭折牛市”特點。報告分析,這種劇烈波動不排除有部分資金借宏觀調控之際進行大幅洗盤,以達到獲取廉價籌碼的機會。

  2004年5月27日,深證所中小企業(yè)板的開鑼,可謂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管理層稱,中小企業(yè)板將為我國中小企業(yè)提供更好的融資途徑,也為風險投資提供一條退出渠道。在2004年上市的100只新股中,有38只是中小企業(yè)板塊股票。然而,這并沒有改變股市一塌糊涂的表現(xiàn)。在這100只新股中,有28只股票跌破發(fā)行價。以國務院文件形式出臺的“國九條”,試圖給股市吹點暖風,但宏觀調控、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上證徘徊在1300點反復經受考驗。政府高層利好講話、8月中開始暫停新發(fā)、實行詢價制、分類表決制等一系列利好,但市場并不領情,政策的暖風遭遇投資者信心的寒流。

  這不能怪投資者。2004年,江蘇瓊花(資訊 行情 論壇)事件,讓市場質疑剛實行的保薦人制度;而王小石案,則暴露出中國股票發(fā)行體制的巨大黑洞;另一方面,德隆三駕馬車: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資的高臺跳水,直接導致了中國最大莊股的崩盤,這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莊股時代的終結。

  聯(lián)系記者annychee0@gfo.cn

  背景:股指跌破1300點

  2004年9月9日,上證綜指跌破了1300點大關,創(chuàng)下了自1999年6月7日以來的新低,也打破了市場一度堅持的“1300點是底”的觀點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delect id="ecaec"></delect>
<cite id="ecaec"></cite>
  • <cite id="ecaec"></cit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