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權之變(中篇):鄉鎮機構重組(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9日 11:36 《財經》雜志 | ||||||||||||||||||||||||||||||||||||||||||||||||||||||||||||||||||||||||||
反彈隱患 如果改革成本沒有合理的分擔機制,機構反彈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改革推進之中,隱憂猶存。縱在現階段,很多人已經看到了機構改革反彈的可能性。 為了此次改革能夠推行,黑龍江省支付了巨大的財政成本。按照黑龍江的計劃,所有被分流的干部三年內保留工資。到2004年年底,全省精簡鄉鎮干部1.8萬人,按照最保守估計,每人每年1萬元工資,意味著每年需要1.8億元的改革成本,而且要持續三年,那就是5.4億元。這筆資金對黑龍江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壓力。如果三年后這些分流干部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改革的成本更會加大。 幾乎所有領導和干部都說,這次改革是“減人不減支”。目前,對于黑龍江免征農業稅后的財政缺口,中央給予100%的轉移支付。這意味著改革的成本實際上是由中央財政承擔。 一旦中央不給予100%的轉移支付,黑龍江財政根本不足以承擔如此巨大的改革成本。屆時,維持改革成果的成本需合理分擔,否則,機構反彈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另一個危險是,四個試點縣市的改革中,有相當多的干部被分流到鄉鎮政府扶持成立的公司,三年內保留工資,三年后逐步脫鉤。這些公司經營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改革的成敗。 試點縣中財力最強的雙城市,分流干部545名,其中有264名被安置到新成立的公司,從事農業生產資料營銷、農畜產品經銷和勞動中介服務。9月14日,記者在雙城市聯興鄉政府一樓,探訪其中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公司的牌子已經懸掛,但是大門緊閉。不少分流干部反映,這些公司目前甚至沒有注冊,大多沒有什么業務,很難盈利;而一旦公司虧損,這些干部的生計仍在未定之數。 “如果這些公司經營虧損,被精簡的機構和人員反彈的壓力確實存在。”在接受《財經》采訪時,省稅改辦副主任陳大光對此直言不諱。 基于此,陳大光到基層走訪時,一再對鄉鎮領導說,這次成立的公司,必須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鄉鎮政府可在成立之初給予貸款、資金扶持,但是不能包辦,更不能成為政府的公司,為其保底,否則后患無窮。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