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2004 > 正文
 

《財經》最新報道:香港人民幣試驗田疑難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5日 14:06 《財經》雜志

  

  盡管香港銀行界冀望殷殷,但相比一年前的首次放開,此番進一步拓展人民幣業務的要求顯然要面對更多的波折

  □本刊特派記者 盧彥錚 發自香港

  如果放開人民幣業務限制,將給香港銀行業帶來幾何級數的增長!”9月20日,在上海舉辦的規模空前的香港金融服務業博覽會上,主辦者香港貿發局服務業拓展總監葉澤恩對《財經》記者說。

  同一天,香港金融管理局局長任志剛、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開始了為期四天的訪京行程,例行拜會中央財經官員。此行目標之一,便是爭取進一步開放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的業務范圍。

  在一年前的訪京會晤中,香港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就香港銀行可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簽署協議。今年初,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人民幣卡在內的四項個人人民幣業務已率先在香港推出。當時,“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剛剛簽署,港資銀行對進一步放開人民幣業務充滿樂觀。

  “現在香港人民幣個人產品運作很好,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我們希望能多拿到一些產品,希望做企業業務,甚至希望能發放貸款。”此次赴京之前,王冬勝對《財經》說。

  由王擔任大中華區總裁的渣打銀行,于今年7月剛剛完成從“英資”向“港資”的身份轉變,從而躋身CEPA協議惠及的“港資銀行”之列,自然與香港業界一樣,希望在香港開展多元化的人民幣業務,而非僅僅在內地市場做耗費巨大的鋪點擴張。

  這些希望,在此次香港銀行公會赴京訪問期間,被表述為在港實現“人民幣資產負債多元化”、“貿易人民幣結算”及“發行人民幣債券”,涉及范圍相當廣泛而深入。

  盡管香港銀行界冀望殷殷,但前景似乎并不樂觀——

  任志剛在與有關財經官員會晤后曾向媒體表示:“中央不打算給香港開綠燈”。

  接近央行決策層的一位人士也向《財經》透露,央行認為推進此事的合適時機,首先是香港、內地的經濟都較穩健,其次是內地宏觀政策運行平穩。而如今,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尚不明朗。

  以上種種跡象顯示,此番在香港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業務,遠比一年前打開局面時要面對更多的考量,因而也將面臨更多的波折。

  試點

  在獲準于香港開展人民幣業務之前,港資銀行欲從事人民幣業務,惟有在內地鋪點拓展一途。

  依據中國對WTO的承諾,港資銀行與其他外資銀行近年得以進軍內地市場,在網點建設、收購和提供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滲透,以期在2006年中國金融服務業全面解禁后,在內地龐大的人民幣市場發展業務。

  2003年8月簽署的CEPA協議為港資銀行拓展內地再開綠燈:一是將港資銀行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注冊資本金門檻從200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二是將港資銀行在內地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從開業三年以上降至兩年以上。由此,一批原本無緣在內地拓展業務的港資銀行,如中信嘉華銀行、大新銀行、工銀亞洲和永隆銀行等,都已積極籌備在內地開辦分支機構或者投資金融公司。中信嘉華、工銀亞洲更有望于2005年在內地開辦人民幣業務。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03年末,港資銀行在內地設立的分行已達38家,同時已有26家港資銀行的內地分行獲得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牌照。

  但就目前而言,港資銀行進軍內地市場的路途一則耗費巨大,二則收效甚微。由于內地和香港的制度差異,港資銀行無論是在內地開設分行還是收購內地銀行,都要歷經周折,且成本高企。這一困境,對匯豐等大銀行如此,對缺乏足夠財力的香港中小銀行則更甚。另一方面,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目前,香港銀行的收入中,來自內地分行的盈利貢獻率仍低于5%。該報告預計,即使在今年8月27日CEPA II協議簽署后,內地市場進一步放開,允許港資銀行的內地分行代理保險業務,港資銀行內地業務的增長拉動也不會超過10%。

  資料顯示,港資銀行尤其是港資中小銀行進入內地的步伐,實際上并未因為CEPA的政策放寬而加快——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港資銀行,僅永隆銀行一家。

  與降低門檻的直接優惠政策相比,CEPA帶來的中港兩地資金流通,對香港銀行吸引力更強。港資銀行顯然更希望步入捷徑,直接在本地開拓業已大規模流通的人民幣幣種業務。

  9月20日,香港貿易發展局在上海舉辦的首次香港金融服務業博覽會上,港人向內地客戶傳遞的最強有力的聲音,即是香港是國際銀行中心、外匯交易中心,擁有發達的股權和債務融資市場,而這一市場急于向內地企業敞開大門。

  “香港的優勢之一是她的世界級的金融市場,因此我們相信中國內地的企業會更樂意在香港處理它們的金融業務,比如現金管理,應收賬戶管理,股權和債權融資等,這將為本地銀行提供新的業務機會。”百富勤的報告中如是分析。

  在一系列的推波助瀾之下,香港意欲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消息在業界早已不脛而走。盡管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否認說:“我們不用做離岸中心,開放人民幣業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香港銀行業界顯然更為務實地期待著,以試點的身份經營更多的人民幣離岸業務。

  [1]  [2]  [3]  [下一頁]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4年10月04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時事報道
觀點評述
經濟全局
評論·中國經濟 房子不愛GDP
評論·海外經濟 浮動匯率一石二鳥
市場與法治
[法治建設]
資本與金融
財經觀察
[滬深股市]
[香港股市]
產業縱深
公司透視
[邊緣]
財經專欄
[隨筆]
[新聞分析]
[商事.現場]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人民幣業務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