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權之變(上篇):稅改風暴來臨(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9日 11:36 《財經》雜志 | ||||||||||||||||||||||||||||||||||||||||||||||||||||||||||||||||||||||||||
作為糧食主產省和農業大省,黑龍江省當然無法逃脫稅費改革的必然邏輯。且由于黑龍江農業稅占鄉鎮財政的比重更大,免征農業稅對黑龍江縣鄉財政打擊更為沉重。 據黑龍江省財政廳有關人士介紹,黑龍江省本級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大慶原油。近年來大慶原油持續減產,油價波動導致預算收入增長乏力,可用財力逐年下降。2003年黑龍江全省財政收入247億元,其中農業稅及附加28.2億元,占全省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11.4%,遠遠高于全國3%的水平。 2002年黑龍江省啟動稅費改革后,其他農村稅費被削減,農業稅成為鄉鎮財政的主要來源,而農業稅附加是村級經費的主要來源。黑龍江全省共有農民1809萬人,耕地1.7億畝。其中“黑地”3000萬畝,僅此一項大約每年收入近2億元。 這筆“黑地”收入與正規農業稅及其附加一起,支撐著農村基層組織和中小學的正常運轉。今年農業稅及其附加全免征后,財政凈減收28.2億元。加上“黑地”收入相應喪失,全省9000多個村各項經費全部落空,鄉鎮財政只剩下工商稅收一塊,比過去銳減大半。 在國定貧困縣蘭西縣,免征農業稅幾乎斷了鄉鎮的財源。該縣北安鄉原有十個村,現已合并為六個。2003年農業稅收入181.2萬元,農業稅附加36萬元,工商稅收10萬元,“黑地”收入20萬元。改革后,“黑地”收入、農業稅及其附加全沒有了,一下少了230多萬元;同時,因稅收政策調整,2004年工商稅收減收5萬元。鄉鎮的穩定收入只剩了5萬元! 鄉長李彥軍告訴記者:“農業稅免征后,鄉鎮基本仰賴國家轉移支付。同時只能靠辦企業增加工商稅收。”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他們今年辦了個加油站,每年收入至少10萬元;辦了麻綿廠,每年收入20萬元;通過招商引來一個啤酒經銷公司,也可增收5萬元。即使這樣,與約100多萬元的財政缺口相比,也只是杯水車薪。 免征農業稅同樣讓村級組織陷入困局。今后,村級組織運轉全部依賴于上級的轉移支付。 一方面是收入銳減,另一方面是基層政府負債嚴重。據黑龍江省農業部門統計,截至2003年底,鄉村兩級負債總額高達137億元,平均每個鄉鎮負債469萬,村均負債100萬元。蘭西縣全縣鄉村兩級負債高達2.5億元。其中北安鄉鄉級負債300萬元,六個村目前還有1800萬元的債務。 入不敷出,債務沉重。鄉鎮已無力改善轄區內公共設施,提供公共服務,連正常運作也難保證。 在黑龍江當地,記者聽到最多的話是“被逼無奈,不改不行”。面對困局,為“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以“減人減事”為核心的各項配套改革勢在必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