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海晉)7月20日,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北京表示,農村信用社如果不改革,就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需要代之以一種更有效的農村金融體制。作為一項研究課題,由茅老發起的“山西龍水頭村扶貧基金”經過8年發展,已經由最初的500元累積為11萬元,近年來的利息收入達到1.8萬元。茅老表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這項個案研究變為具有普遍操作意義的制度來推廣。
在亞洲開發銀行北京代表處的一間會議室里,茅老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當年創辦基金的想法。茅老介紹說,自己在山西龍水頭村考察時發現,農村信用社吸收了大量的農民存款,但是又沒有起到向農民提供生產、生活貸款的目的。于是他當時就想創造一種機制,讓城里的閑錢流進農村。
亞行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舉例介紹說,農民年初貸款800元買一頭牛犢,喂養一年主要的投入就是勞動力和草,到年底養大了能賣2000元,還本付息還有1000多元的利潤。這樣高的投資回報率在城市里是難以想象的。
新當選的支部書記雒玉鰲向記者們介紹由于有了這筆基金,村子8年來的變化:原先只有一臺黑白電視,現在家家都有電視機,村里還有12臺VCD、6部手機。而這筆基金共使用611次,其中111次看病用、7次助學用。農民使用基金從事生產的回報率達到100%。
亞行的湯敏認為,中國每年由農村吸收到城市的存款有500億元到1000億元,如果讓每家農戶能得到2000到3000元的貸款,以龍水頭村的投資回報率來計算,全國可以創造上千億元的財富。而城市里大量的離退休干部、企業家都可以成為茅老這樣的基金聯絡人,而在中國貧困農村大部分也可以找到有文化、人品好、有威望的基金管理人,所以龍水頭村扶貧基金有很強的推廣意義。